APP下载

留白之处成就精彩

2023-09-28

学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设置文本

杨 洋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甘肃白银 730913)

一、初中语文留白设置的价值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恰当运用留白,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其最大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索之中。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常常会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有效课堂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挖掘知识,激发对于知识的兴趣,做知识的“乐学者”。而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则恰恰能够对知识进行“保留”,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乐趣,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感悟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文火慢炖”的过程,需要学生品读、思考和感悟,而通常一些教师会以讲授代替学生的思考,以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感悟,使学生无法深入文章之中,难以领悟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而运用留白艺术能够使学生在空白处充分思考、咀嚼、领悟,梳理文本,品悟文本、理解文本,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感悟的空间。

(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在编写时就设置了“留白”,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利用这些留白设置一些问题、留下一些思考,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初中语文“留白”艺术的应用策略

为了更好地利用“留白”这一教学手段,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巧妙地利用“留白”,通过课前留白、不同文本设置留白、结尾留白、标点符号留白、提问留白、课外阅读留白等方式,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精彩。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以自己的理解来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留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教师普遍比较重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会多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课文,自主学习。然而在实际的预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的技巧,在课前预习时仅仅从阅读课文、生字生词等方面入手,而很少去思考、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导致预习效果并不明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并不高涨。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适当留白,为学生指出预习的方向,并设置留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任务来留白,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同一时期鲁迅先生还写过哪些回忆性散文,与这篇文章有何异同点”等等,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补白。如此,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对不同文本设置“留白”,引导学生思考与想象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体裁多元,有诗歌、小说、散文等,且不同的文本体裁具有不同的“留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从体裁入手,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设置留白,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

1.诗歌文本中设置“留白”

诗歌是最善于留白的,它是一种以精练的语言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其往往是十分含蓄的、跳跃的。而正是这种“含蓄”和“跳跃”,使得读者能够有更多思考、想象和解读的空间。为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留白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写作特点等等因素对诗歌加以解读和分析,进而品读诗歌,感悟诗歌,挖掘诗歌意蕴,拓展诗歌意境。

2.散文文本中设置“留白”

散文反映了作者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的情绪思考,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所思所感。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定的“留白”,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文本、揣摩作者的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后与作者达到共鸣。这不是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亦步亦趋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思考力,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反思、感悟所达到的。

以《背影》这篇散文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父亲)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通过文本之外留白,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于这篇散文的认识。

3.小说文本中设置“留白”

小说具有虚构性,其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叙述和环境描写,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在小说的阅读与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留白”,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语句、细节、情节等,反复揣摩并发现隐藏在语句、细节、情节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留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特性、深刻理解主题、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深入挖掘和思考文本的能力。

举例来说,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的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让贾府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文章详细写了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各自不同的反应,但是对于王熙凤和刘姥姥却并未着笔墨。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留白,让学生思考王熙凤会是怎样的反应,看到众人哈哈大笑后刘姥姥又是何反应。在这样的留白与补白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对人物的理解力,更好地理解主题。

(三)利用课文结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留白不仅仅是应用在课前、课中,还可以应用于课文讲解之后,尤其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课文出自名家之手,其中很多结尾都有留白。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内容,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给文章续写结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

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一课中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结尾处,作者用了一对矛盾的词——大约和的确。大约表示不确定,而的确表示确定。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结尾来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到底是不是死了?如果是,为什么说大约,如果不确定,为什么说的确?这看似矛盾的结尾,深意是什么?抛出问题,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深化学生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也可让学生续写孔乙己的结局。如果学生认真听讲,就会懂得作者是要用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来抨击万恶的封建社会,孔乙己的结局无论如何都会是十分凄惨的。在学生续写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讲出自己写出这样结局的原因,从而起到复盘课文内容的作用。如果学生写出的结局天马行空,那么也要让其指出根源,并且要注意不要打压学生的想象力。

留白艺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达成反复学习不断加深印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不再拘泥于课本。此外,留白也是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四)巧妙利用标点符号,锻炼学生深入思考能力

标点符号远不止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等方面的辅助作用,它还可以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等。在文学作品当中,标点符号不但是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而且也是表达文章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恰当、巧妙地运用标点能够让文章更加富有情感表现力。

不同的标点符号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语用价值,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举例来说,顿号、逗号、分号通过长短不同的停顿来表达情感;句号、问号、感叹号是通过不同的语气来传达情感……这些标点符号都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并且为我们留白。在众多标点符号当中,省略号是“留白”运用最多的,能够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在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绘当中都会使用省略号,留白会让人物的情感更加充沛。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利用好标点符号这一关键元素。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填补省略号的留白内容,让学生不要拘束,结合文章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大胆的构思,从而深挖文章所要表达的多重层次的价值和含义。

(五)提问时恰当“留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是一个充满着空白点的未完成的图式化结构,有待于接受者通过感知、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接受者通过自身鲜活的体验对文本进行具体化,将文本的留白处填充起来,以使作品的“召唤结构”具体化为更完整、更丰富的意象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文本中的留白,学生作为文本的接受者,也需要调动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去补白。而在教学中,要想运用留白的艺术,使学生将文本的留白填补起来,教师要及时地提出问题。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互动方法。但其实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提问”的精髓。学生能够迅速地抓住教师提问的要点并且依据教材很快给出答案固然是好事,但并没有真正达成提问的教学目标。提问的目的并不是得到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自主思考,并学会分析、研究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学会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于学生去探究。

举例来说,在《故乡》一文的教学中,少年闰土淳朴天真、活泼可爱,是“我”的好玩伴,然而中年闰土却神情麻木,寡言少语,且与“我”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这中间未见的二十余年,闰土的经历变成了文本中的留白。教师可以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前后对比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文本的留白:

(1)这二十余年,闰土经历了什么?

(2)为什么闰土对“我”变得恭恭敬敬?

(3)为什么“我”对闰土有很多想说的话,却“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如此,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对文本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也会将文本中没有提及的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

(六)课外阅读中运用留白,让学生爱上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运用留白艺术,在课堂之外更要学会“留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积累其实是在课外完成的,学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报刊、书籍,才能够让自己的语文知识得到更快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实现课外阅读中的“留白”。第一,一些教材中的文本是节选自某部作品。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应该设置“留白”,引入一些悬念,或者留下一些线索,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找来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自行补白。第二,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作业,但是也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阅读。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大体的阅读方向,至于学生具体读哪一部书或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教师则不必去吹毛求疵。愉快阅读的前提就是兴趣,如果教师对课外的阅读规定过于死板,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情,也会扰乱学生的阅读计划。适当留白不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课外读物,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架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当中,留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文本表现手法,也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运用留白艺术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前,教师要用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预习,鼓励学生探索。在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在互动提问时要注重留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读本,学会搭建知识结构,并懂得体会语文美妙的意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设置文本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