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

2023-09-28田吉恒

学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作业

田吉恒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迎来新机遇,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常都是教师按照固定的思路授课,不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得历史课堂陷入僵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倡导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体现育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多角度呈现历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笔者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策略,旨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循规蹈矩

有些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认为历史课堂应由教师把控,只要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结果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历史课堂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创新教学,依然沿用前几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学生的视野束缚在课堂上。还有的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弱,他们担心引入信息化教学会遇到困难,所以只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每堂课都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二)教学互动流于形式

师生互动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感度,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然而,教师对于互动的重视不足,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就组织互动,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足就忽略互动,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疏远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还有的教师虽然开展了互动式教学,但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为学生提供统一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当堂回答。在此情况下,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

(三)教学评价缺乏实效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存在误区,只评价优等生,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却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师评价学生的时候采用固定的话术,诸如“你回答得很好”“再接再厉”“你很棒”等,很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由此可见,部分教师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无法助力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策略

(一)师生转变固有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包含着大量的创新内容,而且是一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政策、新理念的出现为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新契机。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遵循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转变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学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表率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读书、多学习,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和提升教育教学素养,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带领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让学生由此爱上历史。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无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关注度。为此,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减少照本宣科,多用丰富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呈现渊博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己课堂教学的语音、语调,在带给学生欢乐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递历史的正义感,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化身为历史的讲评者,用激情澎湃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沧桑演变、明辨历史中的是非曲直,用自己的教学激情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历史当中,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情感,提高重视程度。

(二)历史教学融入生活,激发参与热情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提出的基本要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历史虽然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但“读史可以知兴替”,有很多历史知识对现实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和生活资源学习历史。教师还要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和单纯从书本上学习历史的局面,推动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把积极的生活情感融入历史学习中,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在讲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进行详细的论述,还可以进行古今对比,引导学生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与当下相比较,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初中历史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存在较远的时空距离,很多知识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为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一些仿真字画、书法、音乐、文物等引入课堂中,从更直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或某一历史朝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领会。不同的地区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教师要积极开发乡土历史资源,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深入当地博物馆、抗战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地,开展参观和研学活动,开辟历史学习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借助家乡发展史理解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在民间有很多老人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历史,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采访活动,用唠家常的形式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创新历史学习方式。而且学生还能够从老人和民间艺人身上感受浓浓的家乡情,使历史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

(三)运用微课翻转课堂,优化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微课的出现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微课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微课这一教学手段,积极实施翻转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录制成课,并连同预习学案一起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对照微课完成预习学案中的各项任务,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和重点,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到预习学案中,并在预习完成后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分析与总结,从中查找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提供参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学生能够自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少讲精讲;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凭借学生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集中讲解,实现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微课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只要学生有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在课后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将每天用到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课后有选择性地学习,查缺补漏,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视野。

(四)灵活布置历史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历史作业不仅具有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作业往往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较为单一,而且还有很多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削弱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创新历史作业设计,不仅要注重作业的知识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还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完成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鉴于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辩论式的作业,结合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的不同看法,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双方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为自己一方观点搜集论据,在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辩论不设置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可以为学生加分,这样的活动既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画作业,让学生用绘制历史漫画的形式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用更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加入幽默、夸张的笔法,用更为有趣的方式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展现历史作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生在日常课堂中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如果不加以梳理和总结,很快就会被学生遗忘。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编写历史小报的作业,鼓励学生以历史事件为核心或以时间为中心轴,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编制历史年表等,将学过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创建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关注到学生的进步,又能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实施全程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积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出及时评价,不断为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历史知识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书写小作文,从学生的表述中考查历史思维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等收入其中,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通过定期打开,让学生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力求多元化,邀请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评价,从多角度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让教学评价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掌握前沿的历史教学方式,增加多元化的历史内容,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互动,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猜你喜欢

新课程历史作业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历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我想要自由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