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09-28陈金福

学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师应数学知识

陈金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对于解决就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具有较大差距,给数学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难度。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对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需要。

一、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材内容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相关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一些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存在困难,容易失去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此外,很多教师未能及时把握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程教学时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路,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打击和限制。

(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针对性地构建明确科学的学习目标能够为数学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加关键的方向引领。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目标构建的认知较为不足,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未能形成充分规划,缺乏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源动力[1]。很多学生未能全身心地投入知识学习中,对教师的相关教学部署拒不配合,不利于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素质存在欠缺

教师扮演着方向引导者和知识传播者的关键性角色,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多中职院校当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往往滞后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透彻,教学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受到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缺乏数学科目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更从客观上导致了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下滑。

(四)评价模式较为滞后

作为中职院校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成效的重要反馈以及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关键性依据,完善、科学的学科评价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很多中职院校当中,学校和教师对于课程评价模式的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漠视现象,教师往往将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指标,忽略了学生日常学习当中的表现,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向较为片面,很难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引领作用[2]。

二、促进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全面发展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完善严谨的数学思维

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学科,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中职院校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完善、严谨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为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目标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科目具有广泛应用性、逻辑严密性以及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与推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协调和联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提升。例如,在针对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块“函数的奇偶性”一课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特殊函数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感和魅力,一方面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拓展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作出贡献。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信心,不利于课程教学成效的展现以及学生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信心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在数学课程学习当中的优势和短板,从而有效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使预期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四)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职院校的教育体系除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外,还涵盖了各类应用专业课程,而数学科目的学习则能够为专业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会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当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中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对数学课程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专业体系的构建对数学科目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优化,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沛的动力。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采用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模式

根据中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单一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科目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因此,中职院校教师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这对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3]。相关教师可采取以下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

1.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与挖掘能力,强化他们对数学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针对性地选定合适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行针对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究,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当中的“数列”一课时,教师可基于生活当中常见的分期付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数列的基本特点与应用价值,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联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深入探究,学生能够对于数学知识当中的规律具备更加深刻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2.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往往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思维,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囿于其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当中,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使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当中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对中职数学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质的飞跃。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编订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题,并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解题竞赛,鼓励学生针对此类题目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和分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活动当中感受到相应的获得感与参与感,有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讨活动。

3.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职院校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同时在知识的交流过程当中实现锐意创新,提高对数学体系的认知能力。在引导中职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方向性的控制,使学生群体的讨论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设定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

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设定具有关键性作用[4]。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提升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提供充分保障。在针对数学课程进行教学目标构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服务性原则。教师应尽可能确保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符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第二,适应性原则。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为显著,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具有明显不同,因此教师应确保教学目标与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强化教学质量。第三,循序渐进原则。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构建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目标原则,理顺各项重要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三)关注知识内容的探究过程

通过对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定理推导和思考的相关方法,进而灵活地将有关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着力关注对定理推导过程的展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数学课程中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并进一步吸引中职院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知识推导的兴趣不断强化,从而逐步开始进行独立自主的知识探究过程。

积极强化对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探究过程能够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改进,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方法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的数学课程学习做好相应的铺垫。

(四)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创建教学情境

根据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变换学生看待数学知识的角度,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乐于投身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使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5]。在基于教学情境创设对生活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选定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选择的趣味性。枯燥乏味的案例情境不仅会严重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产生严重打击。教师应尽可能强化案例内容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活跃,更具乐趣。第二,案例情境的深入性。一些情境案例内容较为浅显,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有限,不应出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针对案例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确保案例与教学知识间的匹配程度。第三,案例内容的开放性。为了更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形态,教师应进一步确保案例内容探究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案例情境进行理解,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加便捷与灵活地被应用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及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受到历史因素、学生素质等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学生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使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应积极强化对习惯建设的重视程度。教师应结合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下练习等四个基本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进一步梳理,逐渐引导学生适应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练习题目,针对出错频率较高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并记录,定期针对错题集进行回看,让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六)积极优化数学课程评价流程与标准

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及为教学设计优化提供依据的关键性手段。对中职院校数学课程评价流程以及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尽可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积极关注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当中的表现,使最终的评价指标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另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在新的课程评价模式下给出的信息反馈进行整合与分析,进一步吸纳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建设和设计的相关要求与建议,对中职院校数学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数学课程教学与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相匹配,为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需求,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供充分的动力与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当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认同感已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思路,针对中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优化,充分积累教学经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当中得到更加丰盈的收获。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教师应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