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动辞发,披文人情

2023-09-27杜淑兰

成功密码 2023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杜淑兰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师以与学生的感情共振为出发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德育与法治的学习,培养学生认同对道德法治是人的基本行为准则的正确观念,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现。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中学学的思想和生活受益。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善于从多种层面设计讲课流程和方法,切实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与效果,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情求知、用情明理。

一、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进行感情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中一项主要的工作。道德与情感教育包含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三大方面,要求学生在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情感素养,能够遵守社会道德,遵法守法,弘扬民族文化。因此,开展德育工作对提高中学生的优良素质和完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正处于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尽管他们的自主性和整体素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仍未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基于此,教师应合理地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价值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宽容与谅解,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实现协调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并引导他们面对变化与冲突时,保持镇定,直面问题,学会合理地去解决问题。

二、当前初中德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应认识到“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以“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为主要目的,忽视了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性。学生表面上接受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而实质上对道德与法治的理念没有形成统一认知,也造成学生只是在语言上有一些变化,思想、行为上却没有实质变化。同时,在重视情感教育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情感教育。这种做法既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思想,也不能与他们在感情上形成紧密的关系,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实施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的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情感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选取生活案例时,要贴合初中生的逻辑和认知特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分析教师选取的生活案例。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掌握一些社会的伦理准则,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和法治课程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道德观察》中的优秀道德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人物的事迹,并引导他们思索一个普通人被人们尊称为“英雄”的原因;在每一件平凡小事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周末参与一些献爱心的活动。在模仿道德榜样行为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二)用情感教育提升课堂氛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德育与法治的教育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带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氛围。在开展德育与法治教学的时候,简单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并带动他们的情绪。基于此,教师要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从而增加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同感。例如,在进行亲情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与亲情相关的视频或照片,配上表达亲情的歌曲,从而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随后,在教师理性的指导下,让学生懂得感恩,时刻抱有一颗感激的心,为他们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打基础。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人为本的课堂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初中德育教师将课堂还回给学生,确立其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沟通,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在教授诚信教育时,教师要树立榜样意识,给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并适时地指导,让学生自我反省,审视自己是否有违反诚信的行为,并利用诸如一诺千金、拾金不昧之类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

(四)丰富教学方法,渗透情感教育理念

大部分教師在开展课堂德育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多重情绪需要,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把握他们的精神状态。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应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而应多让学生进行感情的表达与抒发,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同。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与生活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知识,长期坚持优化教学模式。道德情感的教学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还可以在课外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敬老院关爱老人等,让学生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教师要与时俱进,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思维和情感要求自己,培养崇高的道德观和情感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积极地寻求新的、更好的情感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日常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感教育所蕴含的价值,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