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报道
2023-09-27吴刚峰应向荣
吴刚峰,应向荣
(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浙江绍兴 312000)
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十分罕见,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收治成人双侧LCT患者1例,现报告其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后续临床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提供参考。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5岁,以“阴囊肿大半年”入院。患者在家务农,中等身材,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酗酒病史,家族内无遗传病、肿瘤病史,育一子,体健。查体:正常双侧男性乳腺,无发育。双侧睾丸均肿大如鹅蛋,质韧,无明显触痛。肿瘤指标未见异常,性激素测定:睾酮9.43(正常值4.94~32) nmol/L,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0.15(正常值0.95~11.95) mU/m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0.04(正常值0.57~12.07) mU/mL,孕酮(progesterone,P)5.3(正常值<0.636)ng/mL,雌二醇55.18(40.4~161.5) pmol/L。术前B超提示:右侧睾丸大小36 mm×24 mm,内见32 mm×21 mm不均质回声包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左侧睾丸大小53 mm×32 mm,内见49 mm×29 mm不均质回声包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脉冲频谱(pulsed-wave,PW)动静脉频谱阻力指数0.47(图1A、B)。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双侧睾丸富血供肿瘤,考虑恶性肿瘤,以原发性淋巴瘤或胚胎性肿瘤可能大(图2)。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等检查未见肿瘤转移征象。
A:平扫CT;B:增强CT。
入院后2015年4月13日行左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5 cm×3 cm大小肿块,灰白色,有包膜,质地中等。术后病理提示左侧LCT,考虑良性肿瘤,肿瘤5 cm×2.5 cm×4 cm。免疫组化Calretinin(-),CD34(血管+),CD68(-),CgA(-),CKpan(灶+),EMA(灶+),Inhibin(-),Ki-67(+<1%),S-100(-),Syn(灶+),Vim(+)(图3A)。右侧行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良性LCT,CD20(-),CD68(散在+),CK(+),EMA(-),Inhibin(-),Ki-67(10%),PLAP(-),Vim(+)(图3B)。术后2年内每半年复查性激素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复查B超提示右侧睾丸肿块无明显增大。
2 讨 论
LCT又称Leydig细胞瘤,是睾丸性索/性腺间质肿瘤的一种单一组织类型的肿瘤,由正常发育和演化的成分间质细胞构成,占所有睾丸肿瘤的3%[1]。LCT多数为良性病变,最新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约占2.5%,Klinefelter综合征是LCT的已知危险因素[2]。双侧LCT十分罕见,约占3%[2]。LCT的病因未明,但很大程度上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紊乱致LH增加相关[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传统的睾丸肿瘤影像学诊断方法。LCT的典型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小体积实性占位,无钙化,富血供,肿块周围血流信号亦较丰富,部分可伴睾丸微石症,极少数肿块内还可见钙化。一般认为CT扫描对睾丸肿瘤无明显特异性。有最新研究表明,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鉴别良性LCT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准确性[3]。目前LCT的诊断主要还是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定,如激素水平、B超、CT等,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困难,确诊仍依赖术后病理检查。
大多数LCT为良性,睾丸保留手术目前是疑似LCT的标准治疗方式。文献报道,一些<50岁并且病变<5 mm的患者也可从临床放射监测治疗中获益[2]。对于恶性LCT,最新研究发现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可能是新的有效治疗手段[4]。
本例在怀疑为恶性肿瘤后,一侧睾丸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评估为LCT。基于LCT多为良性,本例对另一侧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进行严密随访,2年内各性激素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复发迹象。通过本例认为LCT术前诊断仍存在困难,需要术后病理诊断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