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研究

2023-09-27于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教学研究

于艳

[摘 要] 新课标强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体验式课堂有助于融合学生的生活资源,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基础,体现出主体性、亲历性、反思性。教学途径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角色情境、生活环境,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聚焦课堂实践的细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有意注意,渗透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体现出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体验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认识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提升他们的体验感。这样,学生能深入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尝试融合各种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一、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引导积极参与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心理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标准》中提到,要促使学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体验感,对特定事物形成特有感悟和理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如教授“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等系列课程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则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此时要基于主体性原则,安排学生搜索历史故事,并根据故事编演小品,演绎屈辱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将知识灌输课堂转换成情境体验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参与状态。

(二)亲历性,解决具体问题

注重亲历性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想象和体验能力较强,如果能围绕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就能获得情感体验,更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自然灾害,如暴雨引发城市内涝、雾霾天气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等。此后让他们想象自己是这些事件的经历者,从“治标、治本”这两个角度入手,提出解决方法。如要解决雾霾问题,“治标”的方法是增强信号灯的亮度等;“治本”的方法则是减少废气排放量,保护环境。

体验式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这是《标准》对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亲身经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刻。

(三)反思性,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待发展,反思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要基于他们的認知特点,构建具有反思性的体验式课堂。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从中得到启迪。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是《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要将反思融入体验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二、创设适宜情境,谈道法体验式教学的途径

(一)问题情境,展开组际辩论

体验式教学强调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设置合适的情境,优化教学效果。在学生感到困惑、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展开辩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合理消费》的时候,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算算我的家庭开销”。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为例子,计算一个月的房租、饮食、服装、日用消耗品、娱乐等方面分别花费多少钱,并思考该如何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在自主思考后,他们还要进行小组讨论,给同伴介绍自己的计划,大家一起讨论该计划是否合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并非不消费,而是要结合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消费。

对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标准》中提到,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这样设计问题才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渐进阶梯。教师要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让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来设置情境。

(二)角色情境,培养健康心理

当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参与兴趣不够浓厚时,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案例、角色扮演的方法融入情境中,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后,他们可以结合体验反思自我,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康心理。

结合“当冲突发生”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景,设想可能会出现哪些矛盾纠纷。他们要将冲突的原因、具体过程呈现出来,并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调整心态、解决纠纷;二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冲突。如有一组学生演绎场景:在图书馆里,陈飞和李勇在争抢一本漫画书时,把书撕破了。在演绎后,学生发现,矛盾的起因是两人都不肯放弃这本书。因此,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双方都能利益最大化,一名学生提出了建议:“我觉得双方可以讨论一下,看看谁更需要这本书,就先给谁看。两人可以商量好交接的时间,前者看完后,快速转交给后者,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还有学生思考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出:“我们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事情不急不躁,避免用武力解决问题。我们要更友好地对待他人。即使大家都想看这本书,也可以友好协商,避免动手争抢。”可见,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认识到了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标准》建议教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特别推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角色情境中,学生的体验感更强,有助于他们透过现象,挖掘问题的本质。

(三)生活情境,了解社会责任

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觉得社会发展和自己的关系不大。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尝试解决生活问题,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得到了什么,自己又能反馈给社会什么。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

结合社区生活教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效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体验社会责任。教师请学生分小组活动,联系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是否有业主委员会等自治机构,并参与业主委员会的讨论,结合近期社区的重要问题展开探讨。结合生活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并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建设社会做些什么。

《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三、聚焦课堂实践,谈道法体验式教学的细节

(一)设计,引发认知冲突

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不是传统的“传授”关系,而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关注课堂实践,积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细节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师生互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其探究意识。

在《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这样能让他们意识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文化不同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就会主动思考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教师可以将该课程设计为“外国同学到校园”“暑假出国探朋友”这两个环节。在“外国同学到校园”环节,学生想象外国人“走进来”,思考要如何招待外国朋友,如何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让外国朋友感受到中国文化。在“暑假出国探朋友”环节,学生想象自己去了国外。他们要设置不同国家衣食住行各种情境,展现出中国与外国的不同习俗,说说自己在外国是应该继续保持中国人的习惯还是应该入乡随俗。通过两个环节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引发了认知冲突。他们可以围绕这些冲突点深入探讨,提升认知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想象他们对什么事件感兴趣,在思考什么问题的时候可能产生不同见解。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效果就会更好。

(二)调控,调动有意注意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是无意注意还是起主要作用。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有趣的故事、色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发人深省的问题等激发他们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内心体验。

《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中包含不少政治、经济、历史知识,有些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走神。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调动他们的有意注意。第一,故事情境法。教师可以将有些村庄改革致富的事迹改编成有趣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继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分析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开放让我国工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第二,多媒体运用法。利用视频可以让学生看到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试着了解这种变化是因什么而引起的。第三,问题质疑法。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处于改革开放早期的人,思考在当时的场景下,自己是否会选择下海经商,以及如何应对商业浪潮中的各种挑战。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改革开放给我国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体会特定时代人们的内心感受。

体验式教学注重课堂的生成。教师要避免用强制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要通过唤醒他们内心体验的方式,让他们产生想要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应变,渗透价值观念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课堂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如果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不够深刻,产生了一些错误观点,那么教师需要随时应变调整,将价值观念渗透于各种课堂活动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如何避免浪费。此时有一名学生提出:“我觉得吃不掉的东西可以分给流浪汉或其他有需要的人。”但是另一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我花钱买的,我为什么要白白给别人?就算吃不掉,扔掉,也不能便宜别人。”针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将自己想象成被扔掉的食物,揣摩它们的内心感受。学生还可以想象自己是流浪汉或者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看到这样的浪费行为,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在一番体验和感受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是不爱惜粮食,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成果;二是不尊重他人,看不起他人。再让他们思考应该怎么做。

《标准》中提到,要讓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价值判断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渗透价值观教育,让他们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实际需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其中,触发体验、感悟,生成情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尝试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建构知识。

参考文献

[1]邬云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后强化[J].教学与管理,2020(5):61-62.

[2]梁力佩,张立,刘艳梅.小学道德与法治“微分享”作业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1(2):71-7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教学研究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