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数字教育资源如何赋能信息科技课程建设

2023-09-27卢秋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数字科技

2022年4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2023-2024学年,教师们对于新课标如何落地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思考。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一线教师如何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如何赋能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为此,本刊针对信息科技课程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热点问题,采访了多个省市的一线教师、教研员,从中可以看出,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对于落实新课标、开展信息科技课程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访谈嘉宾:

徐    凡  江西省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员

居晓波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方少芹  广东省揭阳市信息技术教研员

曾召文  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科负责人

李慧婕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

刁彬斌  北京宏志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张勤坚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信息科技特级教师

牛富河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徐   健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香山里小学教科研处主任

本刊编辑:您理解落实新课标对于信息科技教材和相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有怎样的新要求?

居晓波:新课标是信息科技学习的指引,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是实现目标的重要载体,应紧扣课程标准,全面涵盖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是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要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内容组织要注重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内容布局要注重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二是要围绕六条逻辑主线,为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活动提供学习主题、情境任务、认知结构、能力进阶。三是准确反映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动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兴趣,优化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助力教师指导,注重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关注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实现同一学段横向的联系以及不同学段纵向的贯通。总体而言,信息科技教材结合自身学科属性,具有数字化的潜力,“科”“技”双线并重,兼顾科学、技术与实践,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刁彬斌:新课标内容具有内容新颖、难度大的特点。特别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知识,是近几年才逐步火热的内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对自己的挑战,采用什么介质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者来说,内容既要符合课标要求,也应该考虑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张勤坚: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材和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求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完成从对事物简单了解的“是什么”向把握事物内在联系、洞悉事物本质的“为什么”转变。在建设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整体框架在贴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内容的设计要注意逻辑自洽,并与学生真实的学习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二是主题式项目化的学习设计要重视学生学习型组织的建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学会互助协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欣赏;三是要设计一个跨学段(K12)的学习成果数字化综合展示(评价)平台,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是逐步丰富的。

牛富河: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是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精选课程素材,确保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二是创新体例,强化课程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学段街接;四是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五是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本刊编辑:信息科技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有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徐凡:信息科技教材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培养,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二是教材形式多样化,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三是教材内容更加前沿和丰富,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方少芹: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形式都要紧跟技术的进步,除了要贴紧时代,还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不能再是单纯突出一节、一章、一个知识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呼唤新内容的综合化,通过主题或活动来关联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通过学生能力的培养来渗透课程逻辑主线,所以内容的呈现可能是一个活动中包含几个逻辑主线,也可能是一个活动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形式应该是以大单元的形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来带出课程的内容;应该具备纸质与数字两种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李慧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的内容从最初的工具简单应用和操作指南逐渐扩展到更为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遴选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在形式上,传统的纸质教材正在逐渐向数字化教材和网络资源过渡。电子书、在线视频、教学软件和互动学习平台等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教材和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此外,信息科技教材的发展还涉及个性化和自适应学习的趋势。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本刊编辑:您对信息科技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建设有何期待?

徐凡:我期待信息科技教材能够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同时,我也希望教材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纸质教材应偏向信息科学原理阐述和典型案例讲解,配套数字资源可结合当下信息科技发展最新成果,重点开发相关教学情境案例、课后作业等内容,可鼓励各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科技教学资源,共建国家信息科技教学资源库。

方少芹:我对配套资源的期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使用的角度。给予学生体验的平台大部分是企业开发的,它们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使用时需要注册,甚至是付费。这样的平台确实是不利于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普及,因此希望国家层面能够提供专门面向教学的实验应用平台,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完成科学原理探究的需求。二是从教师使用的角度。新课程的改革非常彻底,大部分信息科技教师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而,在新教材配套的资源中,应该配置指导教师教学的资源,如案例、作业设计等,同时,也可以考虑配套教师使用教材的支撑资源。

徐健:期待信息科技教材和配套资源能够提供多样和丰富的内容,涵盖学科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并能够随着教学进展提供不同层次和深度的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期待信息科技教材和配套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设计。期待信息科技教材和配套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例如,通过虚拟实验、模拟操作、虚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科内容;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和社交学习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期待信息科技教材和配套资源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科技教学。

张勤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二条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除了要求注重小、初、高的衔接之外,还要“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差异”,通过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来促进“教育公平”。我认为,信息科技完全能够做到充分体现上述“教育公平”的原则。从内容上看,信息科技教材必定是充分契合当下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真实情境的,这种“真实”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遍性真实,而要充分体现面向个体的真实,因此会出现更多基于区域性现实生活情境的任务设计,以及更显个性化的分层次作业要求。同时,随着新教材内容和形式的新变化,我们还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这里既包括学校物理环境(网络教室)的综合性改造(创意智造工作坊),也包括关联校内校外、融通線上线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曾召文:数字教育资源方面,一是希望能实现资源立体化,将课堂实录、微课、案例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件、配套软件、习题及解答等全方位设计;二是希望能实现资源共享化,将数字教材和配套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共享。

本刊编辑:您觉得应该如何应用好教材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好信息科技课?

曾召文:一是做一名认真的学习者,领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明晰核心素养的内涵、六条逻辑主线的关系、课程的体系结构、学生的素养表现和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二是做一名理性的分析者,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内容承载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活动序列间的逻辑关系,能适时调整内容。三是做一名教学创新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鲜活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设计支持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运用数字化平台组织教学,跟踪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表现。四是做一名虚心的观摩者,多观摩优秀课例,吸取有用经验,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策略。五是做一名反思型实践者,养成自主反思的意识,行思并进,不断总结提炼,用好信息科技教材和资源。

居晓波: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融式学习,基于教材为学生提供可自主学习的各类资源。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数字化的生活方式,采用数字化技术、互动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优化学习效果。使用教材和资源,通过编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做中学”与“创中学”,开展体验、实践、创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基于多元的教材栏目,丰富作业形式,设计经验型、拓展型、综合实践型等各类作业。基于数字化教材,应用学习分析技术,智适应地推送个性化资源和学习支持,开展技术支持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张勤坚:开好信息科技课程,首先是及时转变观念,拿着新教材就绝不能再守着旧套路;其次是要多关注教材之外的内容,从跨学科相关学习内容中寻找新的创生点;最后是明晰教材内容的纵向关联,同一主题不同年段里不同要求和不同学习任务的内容有了系统的关联,围绕学科主线的主题式学习内容也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丰富。

李慧婕:在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一是明确信息科技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将它们作为教材的基石。二是将教材划分为合理的章节和主题,确保内容间的衔接流畅。使用标题和子标题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三是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概念和原理,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文字。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和图表,使得内容更易于理解。四是引入实际案例和示例,结合实际案例和示例,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五是融入互动和实践活动:教材中应包含互动和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实际操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六是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在线教程、模拟软件、编程工具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信息科技领域。七是定期检查和更新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编   辑:卢秋红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数字科技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答数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数字看G20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