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地方教材资源开发的建议

2023-09-27聂玉芳李云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信息科技小学

聂玉芳 李云文

【摘 要】当前,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组织编写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材,而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信息科技数字教育资源,免费提供给各地教学使用。但受习惯影响,教材仍是教师所期待的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此,有的省级教研部门在国家教材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基于新课标的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编写工作。本文基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对现在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材编写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着注重技术操练而忽略理论知识、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整体结构连贯性不强、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缺乏价值引导等问题,最后结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信息科技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9-008-05

问题提出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正式纳入国家课程,这表明了国家对信息科技教育的认可和重视,是信息科技教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课标正式将“信息技术”课程改名为“信息科技”课程,体现的是背后课程理念的更迭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信息科技课程不再局限于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反映出“科”与“技”并重的新要求。由于信息科技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要求,原则上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统一组织编写该学科的教材,而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但当前新课标刚刚正式颁布,教师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把握尚不到位,在落实新课标中存在困难,广大信息科技教师仍期待能有基于新课标的教材作为教学参照,由此可见,为教师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教材等配套资源仍是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因此,有的省级教研部门和教育机构在国家教材政策的指引下开始了基于新课标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材编写工作。对当前教材进行分析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开发新教材的工作前提。因此,本文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颁布之前的北京版、苏教版、鲁科版等13套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新课标,为各地区的小学信息科技配套教育资源特别是教材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问题分析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是实现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材形态三个层次子结构的系统优化的过程。[1]教材内容是教材的核心,处于教材结构的最深层次,教材内容直接决定了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教材结构是指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反映出教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材形态则是教材传达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也体现在教材内容里,因此将其合并到教材内容里来谈。教材编写理念是影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分析教材编写理念也是教材研究的重要方面。综上所述,本文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材编写理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我国各地区的信息科技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提高教材等课程资源的质量。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材内容的主要问题

教材内容是指一切有效地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2]根据其呈现形式,结合现有对教材各方面的研究,我们将其分为表现型内容、具体型内容和内隐型内容。表现型内容是指教材的设计要素,其表现形式是教材里的栏目内容,如问题情境导入、学习活动设计、插图等;具体型内容是指明确呈现在教材里的具体直观的学科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等基本知识点,如什么是数据、算法的意义等;内隐型内容是指未以明确的形式出现在教材里,但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获得的品质、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如信息社会责任与意识。由于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内容模块,因此不再对原有具体知识作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仅针对教材的表现型内容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究。

(1)知识与技能:内容过分注重技术操练而忽略理论知识

当前信息技术教材还是依赖于各类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步骤来理解信息科技和实现数字化学习,缺乏基本概念、技术本质以及科学原理等理论知识内容,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中所需经历的“需求分析一方法设计一工具应用一创新实现”过程,[3]导致学生只是为了掌握某项操作技能而记住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无法探求其本质与规律、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与思想方法。以2014年北京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材为例,它主要围绕着用计算机编辑文档、采集音频视频素材、制作演示文稿等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任务,在教材编写时未考虑这些操练型内容对学生思维形成与能力发展的实质性影响,仅仅是获取这些技术方法,这样的课程内容存在知识工具化的局限性,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2)问题情境导入:问题情境与生活经验联系不密切

工具论视角下的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指的是将生活经验作为课程学习的一种手段。[4]情境性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必要基础,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经验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快速融入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深层次探究和分析、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问题情境设置上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忽略情境设计,缺少用真实情境作为主题切入点。以2017年北京日报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程》第一分册为例,学习“电子文档”内容时直接让学生在写字板里输入一篇文章,学习“计算机绘画”内容时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制作一幅画,缺乏任务驱动和问题情境导入,学生生硬地进行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另一方面是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密切,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如有的教材呈现“机器人”内容时,展示了过多的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对疏远的高科技设备,导致学生对应用、设计与工作原理缺少直观认识,降低了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尽量依托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问题,才利于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等。

(3)学习活动设计:缺少学生活动的意义创设

有些学者直接将教材内容分为知识呈现和学习活动两类,[5]学习活动也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本质是“学材”,体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呈现的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6]因此,教材里需要有相应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并没有很好地在教材中设计出系统科学的学生引导活动,更多地还是直接呈现科学技术,如有的教材在“人工智能”模块,直接介绍不同机器人的构成,如mBot机器人硬件和软件,进而介绍编程的具体流程,这样导致教材内容主要以技术呈现为主,学习过程相当于技能或技术培训,缺少了以技术为载体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存在着信息科学与技术价值引领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不足。

(4)插图类型:插图设计形式过于单一

插图是以具象的视觉形象来表达文字语言的。[7]教材中的插图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增强图形的表现力和文字感染力,教材图片类型应多样化,具有丰富的版面艺术形式。当前我国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里的插图形式单一,绝大多数是软件工具的工具栏、菜单栏等非艺术性和非科学性的页面截图,这种过于单一的配图视觉效果低下,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促进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插图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展示真实情境的实物图,又有诙谐有趣的卡通绘制图,色彩鲜明且清晰醒目。国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插图设计缺乏这种学生本位的设计理念和多元化表现形式,使得教材表现力过于刻板和严肃。

2.教材结构的主要问题

教材结构是指教材内容纵向编排的体系,包括客体(知识)的逻辑顺序与主体(学生)的心理顺序,[8]是知識编排和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主要反映。

(1)客体(知识)的逻辑顺序:整体结构连贯性不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用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来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教材的整体结构需要具备连贯性,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深层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发现其在呈现方式上均以“直线式”来组织知识结构,仅仅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顺序上呈前后关系但无学科知识逻辑的直线,前后学习的知识关联性不强,知识模块分散化,各个学段和年级之间的教材整体结构不连贯,学生无法在学习新知识时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整个知识体系,不能促进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的发展。以2015年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为例,三年级教材围绕键盘输入和绘制图画开展训练,四年级教材围绕着“WPS文字”和“WPS演示”每课时学习不同的功能操作,五年级学习Scratch创编不同类型的动画、游戏类作品,六年级教材是以机器人为主要学习内容。可以看出,每册教材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关联,前后没有构成系统性的结构体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连贯。

(2)主体(学生)的心理顺序: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心理顺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所呈现的心理顺序,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顺序。教材编写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可接受水平按顺序、分层次呈现知识内容。但是现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背后没有体现出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有部分教材编写时并没有深度分析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所编内容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适配不够,使得知识难度和深度超出了学生心理接受水平。例如,2021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三年级开始学习图形化编程、程序控制,四年级教材却以图像处理、媒体素材等相对简单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大多数教材在五六年级才有Scratch编程和程序设计的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适合接受程序语言学习的难度还有待商榷。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在难度设置上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教学内容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难度过大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信心,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3.教材编写理念的主要问题

教材编写理念是指在编写教材时所依据的教育教学基本观念和方法论,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教材编写理念直接影响教材的质量,因此,分析当前教材的编写理念存在的问题将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提供重要依据。

(1)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价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发展。教材编写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教材内容。如果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未以学生的学情作为编写基础,势必会导致教师使用教材时以教为主,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当前中小学主张变教为学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容易受到这些教材的引导。当前部分教材已经开始转变这种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只为教师教学设计,而是更多为学生参与课堂过程做指引。但是大多数教材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仅仅是“教”材,清单式的教材编排,容易导致师生陷入“唯知识”的思维困境,从而缺少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性理解的意识建构。[9]

(2)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断发生着革新,由“科技掌握型人才”过渡到“科技创新型人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以创新能力发展为原则的。[10]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发展。教材编写就应该立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应用知识。但是当前教材中未能体现创新思维培养的实现路径,通过机械操作固化了学生思维,缺少思维启发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信息技术教材缺少创新思维培养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其批判性思维意识形成,在应用技术时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只能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模仿与操作,无法适应不同的问题环境和实际需求。

(3)轻视课程的价值引导

国家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是思想教化的基本遵循,是传承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指南,通过价值引领来塑造合格的国家公民,教材应该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最大化。信息科技课程的本质不是掌握科技工具的单一技术学科,而是借助于数字化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字素养和形成数字胜任力的学科。教材里的价值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缺乏课程价值引导,体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导向存在不足,学生难以认识到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所具有的更大价值,而在认识和行为上仅停留在对技术的操作和模仿学习上。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

许多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由于其对教材观和教材编写理论的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等理论进行科学严谨的编写,仅仅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凭借已有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忽视了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这导致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教材形式和呈现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影响教材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

部分学者没有深刻解读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和学科基本要求,对信息技术本质的认识还停留在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主要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技能,没有充分了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深刻内涵。这导致其在编写信息技术教材时难以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呈现也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3.对教学对象分析不到位

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机操作”,忽视了对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字素养的习得。因此,教材要着重体现出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并行的特点,从技术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部分教材编写者没有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没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学习需求以及其所处的学习环境等,难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合适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的教材内容就难以聚焦、难以契合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习需要。

对我国各地小学信息科技教材资源开发的建议

笔者根据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術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新课标的全新要求对我国各地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等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推进传统教材资源转型,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形式

数字化教材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从传统纸质教材向数字化教材转型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工具变革的新浪潮。[11]数字化教材具有互动性强、实时更新等优势,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由传统纸质教材向数字化教材转变需要有一个相辅共存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进行教材资源开发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呈现,让学生在实践和应用当中体验数字技术,通过两者的组合应用来提升学生基本数字素养。

2.改变重“技”轻“科”局面,体现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并行

从教学理念发展上看,如今的信息技术教学由原先的计算机文化观和计算机工具观向着培养信息素养和数字胜任力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材过分注重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机操作”,忽视了对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字素养的习得。因此,在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时要着重体现出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并行的特点,从技术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意识,让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科”与“技”实现两面并进的局面。

3.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信息科技课程抽象性较高,且具有多变性、革新性、发展性,与低龄儿童的生活经验难以建立起密切联系,学生接受度不高。通过真实的问题与情境可以搭建起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过程体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各地进行教材等资源开发时需要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与情境,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原理运用过程、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在体验当中激发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多元化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体验性、多样性、个性化、互动性、创新性的原则。

4.转变教材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理念

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向,体现了教师教学观、知识观和学生观的转变。[12]但最重要的首先是教材编写者转变教材观念,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材料,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评价学习过程等,要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教材资源的开发。在教材等相关配套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为出发点,精心遴选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设置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不同难度和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吸纳创新思维提升新路径,突出课程资源的价值引导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等课程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需要吸纳一些实现创新思维提升的新路径。例如,加入研究型或探索型活动等方式,启发教师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型学习模式,全方位助力学生形成多种思维。此外,教学资源也要突出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特别是强调信息科技的应用与创新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树立国家信息安全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价值引导要通过思想渗透的方式创新性地实现,不可以强制灌输和生搬硬套,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苏鸿. 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 课程·教材·教法,2003(2):9-13.

俞红珍.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辩——以英语学科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8).

李锋,程亮,王吉庆.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单元设计与实现[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114-119.

温小军.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8): 15-19.

杜若,张晓英,陈桄.学习活动设计问题分析与交互式数字教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8(8):54-62.

高德胜. 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J]. 中国教育学刊,2018(1):1-8.

李晗,柳月. 解析科技类书籍中的插图艺术[J]. 今古文创,2021(26): 127-128.

胡茂永. 浅谈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冲突现象——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为例[J]. 地理教学,2018(21): 44-45.

李志超. 从“教材”到“学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20(8):25-31.

林众. 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1):74-78.

陈淑清,刘学智. 美国佛罗里达州推进数字化教材建设的举措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19(12): 113-123.

李志超. 从“教材”到“学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20(8):25-31.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编   辑:卢秋红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信息科技小学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