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3-09-27李翠萍
李翠萍
摘 要: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同时,体悟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古典游戏 数学趣题 传统图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一、开展古典游戏,体会数学之乐
中国古典益智游戏博大精深。“华容道、孔明锁、七巧板、九连环”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益智游戏,也被称为“中国的谜题”。传统益智游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有利于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启迪思维。在游戏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古人的绝妙智慧,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
以“华容道”为例,“华容道”这一古老的益智游戏起源于曹操在赤壁战争后通过华容道逃跑的故事。该游戏变化多端、百玩不厌,它巧妙地还原了古代排兵布阵的军事模型,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帮助“曹操”逃离华容道,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排兵布阵”的过程中描述图形的运动,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增强了空间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典益智游戏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数学之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益智游戏的魅力。
二、解决古代趣题,发展数学思维
解决古代数学趣题,能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维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数学问题,丰富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思想的认知,并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表达问题。
出自数学名著《孙子算经》的“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经典数学趣题,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学生尝试用“砍足法”解决问题:第一个思路是,假设鸡兔各抬一半脚,地上“单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是94÷2=47只,脚比头多47-35=12只,每只“单脚鸡”脚和头的数量相等,每只“双脚兔”脚的数量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兔子12只,鸡23只。第二个思路是,假设鸡兔都抬两只脚,地上只有“双脚兔”的脚94-35×2=24只。而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24÷2=12只兔子,35-12=23只鸡。我们现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假设法就是古人“砍足法”的传承和再创造。
古代趣题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他们用巧妙独特的思路解决了数学趣题。学生在了解古人解题思路的同时,也能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了解我国古代很多先进的数学解题方法,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欣赏传统图案,感受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内容丰富、造型独特、设计精美,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在学习“轴对称”一课之前,笔者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上网收集资料、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有关轴对称图案的资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课堂上,笔者借助风筝、剪纸、脸谱、古建筑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让学生欣赏传统文化。例如,风筝起源于中国,由于造纸业的出现,纸糊风筝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剪纸是一种镂空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广为流传,被用来纳福迎祥;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高水平的建筑工艺……通过欣赏精美的图案,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又体会到了古代文化、工艺、建筑的深厚底蕴和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奋斗之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古人攻克数学难题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惜时如金的故事。有一次,陈景润去理发,在取号等候的间隙,他坐在店外一个安静的地方背起了小本上的外文单词。背了一会儿,他又想起上午在图书馆读外文资料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就起身直奔图书馆。等他把不懂的东西弄懂后高高兴兴来到理发店时,他的号早已过了。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时间表,充分利用一天中的每一分钟。就算在走路时,他仍在看书和背诵。他的英语、俄语、法语和德语单词都是这样掌握的。
每一位数学家的故事,都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了解华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能培育学生艰苦奋斗、敢于探索、热爱祖国的精神。
五、传承数学成就,坚信民族之强
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这些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教师在教学中穿插我国古代突出的数学成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对数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也将圆周率称为“祖率”。
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笔者适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使其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学生也了解到,“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欲望,从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常欢.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承数学传统文化的课例研究[J].智力,2023(17):13-16.
[2]孙钰红.让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3(11):13-14.
[3]刘文霞,姚永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7):32-34.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鹤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