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互联网资源提高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 *
2023-09-27刘旭东王松楠于华新王凌志刘慧慧单德红
刘旭东 马 丹 王松楠 于华新 王凌志 刘慧慧 单德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各大医学院校医学理论课都广泛开展了线上课程的辅导与学习。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较多,生理学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提高和丰富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留学生的生理学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完善学习条件,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教学途径。因此,本次实验课改革的尝试,主要是为了提高留学生对生理学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探索不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为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优化积累实践经验。
1 中医院校留学生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生理学作为最为重要的西医学基础课程之一,联系着解剖、药理、病理、生理及内科学等课程。留学生实验课学时较多,为36 学时,理论课为72 学时,共计108学时。而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生:(5+3)八年制专业包括中医学、中医儿科学,实验课为20学时,理论课为52学时;五年制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针灸推拿学,实验课为20 学时,理论课为52 学时;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为20 学时,理论课为52 学时。四年制护理专业实验课为20 学时,理论课为52 学时。所以,无论实验课时还是理论课时,留学生都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生理学课时最多的。因此,提高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理学教学效果,对于留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素质及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课要求教师示教,便于学生学习、操作。教师的示教过程是最重要但也是容易让学生忽略的环节。教师传统示教过程中,受到场地的限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包围在教师的四周,看似示教过程很规范,但大部分后排学生无法“身临其境”,而是“只闻其声”。教师的示教再精彩,理解和看清的只是前排的几个学生,后排学生无法看清,这是传统实验课的“痛点”之一,急需教师去主动解决[1,2]。
生理学作为西医学主干课程之一,留学生一年级就要接触,对刚入校门的留学生来说,会遇到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语言问题和知识连贯性问题。语言是交流的必要工具,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虽然都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面对老师授课时,还是不能达成高效、准确的交流。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来源较广,包括西亚、北美、东欧、东亚等地区,语言水平不一: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但涉及医学术语或者较为生僻的词语,会使他们遇到障碍;语言水平较差者,一般词汇都难以听懂和理解。而实验课的器械、仪器、操作系统等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一个词没听懂,就会导致留学生对于后面的操作及内容理解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知识层次及基础不一,知识连贯性差。生理学需要一定的化学、物理相关的知识架构支撑,而在前期的国外学习中,部分学生是没有涉及的。实验课涉及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提前讲解,有时会造成课时较为紧张,甚至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面对留学生学习中会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教师一味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提高生理学的学习效率,遵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生理教研室积极探索留学生生理实验课教学改革。
2 基于超星学习通及成都泰盟在线网站的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实践
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利用超星20余年来积累的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资源等,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创作、办公应用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学习与工作环境。超星学习通为疫情期间生理学的线上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快捷可行的方案:教师学习任务的布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随时关注、学情反馈的及时获取都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随着“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医学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向[3,4]。生理学实验课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基于理论、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疫情期间,生理学理论课已经应用了学习通教学资源,尝试了传统教学中没有的教学模式。因而,基于网络学习资源,开展实验课的网络教学模式尝试,同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成都泰盟在线实验资源,也为疫情期间的生理实验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在线网站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登录。实验内容丰富,学生在网页中可以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反复练习和观看辅助的各种习题。生理学实验课中,我们以蛙心灌流实验为例。
2.1 课前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教材自主学习蛙心灌流实验课主要学习内容:心脏的生物电、心肌的生理特点、心脏神经及体液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各种因素的机制。此次实验课内容较多,操作较难,实验结果考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此次实验课,对留学生和本科生来说都是学习的难点,前期的复习及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需要在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心肌工作细胞生物电5个时期的构成;心肌工作细胞与骨骼肌比较,有哪些特点;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什么,如何影响心脏的功能;心脏的体液调节有哪些激素,影响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在课前提出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相关资料掌握。成都泰盟在线网站也提供了相应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模拟操作、实验注意事项、习题等。通过学习通及成都泰盟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及复习,更好地联系了教师与学生,使沟通更加便利,效率也明显提升。
2.2 课上观看录像联合互联网资源多方位学习实验室有各种实验录像,操作规范、清晰。在课上组织学生观看,具体步骤可以反复观看,其中的模拟实验,深受学生喜爱。在蛙心灌流的模拟实验中,学生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通过蛙心插管滴加任氏液、0.65%氯化钠溶液、高钾溶液、氯化钙溶液及肾上腺激素和乙酰胆碱。心脏对每一种溶液都有着不同的反应,直观、快捷:滴加0.65%氯化钠溶液后心肌曲线下移,收缩幅度减小;滴加高钾溶液后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心脏出现“钙僵”现象;滴加肾上腺素后心肌收缩幅度增加,心率增快;滴加乙酰胆碱后,心脏活动减弱,心率减慢。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后,利用复习的知识,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同时,实验录像也准备了相应的习题,可以在时间充裕时与学生互动解答。
2.3 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复习课后,教师布置实验报告的任务。一份合格的报告,需要学生在得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并解答出遇到的问题及实验现象。利用超星学习通及成都泰盟网站,以下问题都可以反复观看,并及时向教师提问。
(1)用0.65%氯化钠溶液灌注蛙心,可以观察到心跳减弱的现象,分析过程:心肌与骨骼肌比较,肌质网不发达,储存的Ca2+少,需要细胞外液的Ca2+参与。这个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是否扎实。
(2)用高钾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可以观察到心跳减弱,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可以从K+与细胞静息电位的关系入手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滴加2%氯化钙溶液后,可以观察到蛙心收缩力增强,最后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这个问题考查学生对肌丝滑行学说的理解。
(4)滴加肾上腺素后,可以观察到蛙心收缩增强。肾上腺素作为临床的强心剂,考查学生激素的作用机制。
(5)滴加乙酰胆碱后,可以发现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心脏最后停止于舒张阶段。可以从乙酰胆碱的作用、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等知识入手考查学生。
3 结语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本质来说生理学就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课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实验中验证了理论,强化了所学的知识。通过线上资源整合互联网资源,解决了实验课学生“视野不足”这个痛点;同时,基于互联网及实验室资源的便利,部分解决了留学生实验过程中,语言及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必要在留学生实验课中引入线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