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短期体格发育的影响

2023-09-26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体格经口早产儿

高 丽 张 洁 严 洁

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苏州 215200

近年来,随着妇产科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改进,使得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发现,对早产儿所实施的监护环节中,为早产儿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在维持并保障其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不过有临床研究显示,早产儿本身发育处于未成熟的状态下,本身身体发育系统发育及呼吸系统发育也尚未完善,且有部分早产儿多容易合并存在脑损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增加了吮吸-吞咽以及呼吸之间的协调障碍,因此对吞咽功能带来不良影响[1]。不过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多对早产儿的吞咽功能引起重视,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少。有研究报道指出,早产儿的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非常容易对其体格发育造成影响[2]。因此,本研究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短期体格发育的影响,旨在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全面生长发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本院)2020 年2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早产儿11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 例,胎龄29~34 周,平均(32.25±2.66)周;出生体重1202~1900 g,平均(1665.25±110.21)g。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3 例;胎龄28~35 周,平均(32.65±2.60)周;出生体重1210~1880 g,平均(1659.11±113.78)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批准编号:20200104)。

纳入标准:符合《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3]中关于早产儿标准;出生胎龄>26 周;无法经口喂养或者不能完全经口喂养;疾病病情较为稳定,不存在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使用情况;患儿家属均能够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及呼吸干预;早产儿母亲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存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口面部严重疾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存在胸部外伤史、腹部外伤史以及其他手术史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意外情况终止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系统保健与幼儿指导,即参考《儿童保健学》[4]对早产儿的身长、胸围、头围及体重情况进行精准地测量,对其体格发育情况给予科学评价,结合其检测及评价结果,对早产儿给予个性化的喂养以及干预指导,喂养参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5]中相关内容。每次相隔2 周进行1 次保健及指导,其间对早产儿的情况实施动态测评,结合其体格发育对保健方法进行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实施方法如下。

1.2.1 吞咽功能训练 对早产儿实施的吞咽功能训练主要分为口腔感觉刺激以及非营养性吮吸两类,在实施期间需要在吞咽治疗师的配合下进行,且需要佩戴无菌手套[6]。①口腔吞咽刺激的具体操作方法:所实施的操作方法以口周按摩刺激与口腔内刺激为主,首先需要对早产儿进行口周按摩刺激,按摩时使用拇指的指腹轻轻地对嘴唇进行按压,同时使用拇指及食指轻轻捏住早产儿的脸蛋以及唇周皮肤,之后在进行口内的按摩刺激,使用食指对早产儿的牙龈以及面颊的内侧、舌侧及舌中等部位进行轻轻按压。②非营养性吮吸的具体操作方法:将棉签放置在早产儿的口内,诱导其主动进行吸吮的动作,并适当地向外牵拉对抗其早产儿的吸吮动作,以此帮助锻炼早产儿的吸吮能力。锻炼的时间多集中在早产儿两次进食之间。吞咽功能训练的时间为每次10~15 min,每日进行1 次[7]。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配合性地为早产儿提供口腔支持训练,训练方法为:在为早产儿喂奶时,对其下巴进行支撑性的工作,以此帮助其更好地吞咽,每次的训练时间保证在10 min 以内。

1.2.2 呼吸干预 在对早产儿进行呼吸干预训练时,帮助其摆放对称性仰卧位的姿势,由操作者站在面对早产儿双足的方向,具体操作方法:①将双手放在早产儿的两侧肋缘部位,分别来回上下滑向早产儿的肩部十余次;②将双手放在早产儿的两侧肋缘部位,分别来回由外向内用力地推举其及牵拉胸廓,多次重复;③指导摆放早产儿的双手抬高至头顶部位并缓慢地向下放,使用掌心及指腹顺时针地对患儿前胸部进行按摩;④俯卧位体位保持训练;⑤对痰较多的早产儿进行体位引流以及排痰训练;⑥将双手或者单手放置在早产儿的前胸部,使用掌心以及指腹部对其进行顺时针地轻柔按摩。需要首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之后再进行呼吸干预,每次需要进行5~10 min,每日1~2 次,在训练期间对早产儿的呼吸变化给予密切的观察。

1.2.3 注意事项 在对早产儿进行训练时要保证在喂养前进行,避免喂食后立即进行;期间注意对早产儿给予保暖处理,避免操作动作过度,需要注意其动作轻柔且适宜;每项训练时对早产儿的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的观察及记录,并结合其具体情况实施训练,若训练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则需要立即暂停或停止训练[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胃管留置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效率及摄奶量比值、随访12 个月的体格发育完整性情况。喂养效率的计算公式=摄奶量/时间;摄奶量比值=单次经口摄奶量/预定摄入奶量×100%[9]。体格发育评价指标包括体重及身长值[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胃管留置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恢复情况比较(d,)

表1 两组早产儿恢复情况比较(d,)

2.2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喂养效率、摄奶量比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比较()

2.3 两组随访12个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经过随访后对照组失访8 例,观察组失访6 例,观察组月龄3、6、12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体重、身长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12个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表3 两组随访12个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3 讨论

研究报道指出,由于早产儿的各个主要脏器及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且在出生之后所接受到的营养供给以及宫内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也非常容易对早产儿消化以及呼吸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良影响[11]。同时,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机制较为复杂,除了吸吮-吞咽功能协调之外还包括了吸吮、吞咽、呼吸以及食管功能方面的协调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诱导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干预在促进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与呼吸、食管功能的协调性效果欠佳。因此,对于早产儿而言,若在出院后存在着喂养困难或者喂养不当的情况也非常容易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以体格发育无法追赶上神经系统发育为主要表现。因此,对于早产儿而言,给予有效的管理锻炼及营养指导至关重要。不过在实际的产科临床工作当中,各医疗机构对早产儿住院期间所提供的营养支持虽然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最基本需求,但对于早产儿出院之后的随访及干预锻炼方法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其仍然存在着较高的体格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12]。

吞咽功能训练的应用可通过对早产儿的口唇、面颊、软腭、舌、咽喉等部分进行刺激,以此进一步促进及激活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的肌群,以此保证新生儿实现安全有效经口喂养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可对口咽部肌肉的运动范围及强度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进而调节并促进改善其吸吮能力,并由此实现营养性吮吸[13]。也有研究资料显示,早产儿相比于正常新生儿,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发育也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出现吮吸-吞咽-呼吸协调障碍,对早产儿的吸吮耐力及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也威胁了其吞咽功能[14]。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呼吸干预不仅可对早产儿心肺功能产生较强的训练作用,由此促进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可缩短各类管道留置时间,促进身体发育。因此,对于早产儿而言,在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干预同样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对早产儿实施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也加用了呼吸干预,呼吸干预的应用通过对早产儿呼吸肌群的训练,有效促进了其呼吸功能的恢复。结果显示,吞咽功能与呼吸干预的应用相比于单纯的给予系统保健与幼儿指导不仅进一步帮助缩短了其胃管留置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提高了喂养效率、摄奶量比值,同时在月龄3、6、12 个月时的体重、身长上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优势。原因是早产儿在母体内肌肉生长以及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不仅呼吸能力不够成熟其吸吮及吞咽功能也仍然处于尚未发育完全的阶段,这也使其口腔喂养能力相对较差,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早期吮吸、协调功能甚至吞咽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时可出现喂养方面的并发症。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的应用通过在锻炼干预期间形成的正面刺激,有效促进修复了早产儿的脑组织,有效地帮助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通过该项功能训练通过多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神经系统也产生了刺激激活的效果,正面引导并促进激活了吸吮反射,帮助改善了营养方面的吸吮动作,促进改善了其短期体格的发育结局,也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应用价值,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加之呼吸干预的应用可通过帮助调节早产儿呼吸强度及频率,逐步提高其呼吸力量以及对呼吸、吞咽的协调能力,由此更快更好地适应经口喂养的过程,从多方面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反应的建立及发育。

综上所述,早产儿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提高其喂养效果,且短期体格发育较好。

猜你喜欢

体格经口早产儿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