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2023-09-26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心血糖糖尿病

王 艳

(新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泰安,271200)

糖尿病是我国临床医学中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指患者的血糖持续高于正常水平[1]。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已上升至11.2%,糖尿病诊断率为40%左右,且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患者机体脂质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细胞出现缺血或坏死,破坏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患者心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5]。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同时为进一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强化饮食护理工作也是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关键[6]。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机体的负担,造成患者心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临床在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强化临床护理能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8]。目前,临床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重点强调生理方面的护理,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临床护理的效果[9]。双心护理是指在给予患有心脏疾病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研究选取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在营养干预基础上联合双心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69.97±7.1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4.11~26.85 kg/m2,平均BMI(25.76±0.37)kg/m2;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04±3.11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9.93±7.16)岁;BMI 24.41~26.81 kg/m2,平均BMI(25.69±0.38)kg/m2;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13±3.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新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者;②全程参与研究、依从性较高者;③意识正常,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者。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有精神障碍疾病史者;④合并严重肾脏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护理期间均进行常规管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期为患者测量血糖。

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干预护理。针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生活习惯,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方案。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鸡肉、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少食多餐。控制患者每日摄入热量总量,嘱咐患者禁止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聘请专业营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营养干预的重要性,解答生活中的疑惑。

观察组患者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双心护理。①健康知识宣教。整合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分级,针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制作相应的视频,将相关疾病知识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宣教。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式,对患者分析和解读知识宣讲手册中的内容。告知患者疾病治疗以及护理的流程,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提升护理的依从性,使患者在后期护理中能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②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内心状态的原因,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诉求和想法,解答患者疑惑,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采用暗示性的语言鼓励患者,分析典型的案例,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控性,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信心。结合患者的喜好,与患者进行聊天、下棋,转移其注意力,病房内营造积极的氛围,播放舒缓的音乐,加强病友之间的沟通,构建病友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护理模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关心爱护患者。③运动干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运动方案,如散步、打太极等,叮嘱患者运动的时间>20 min/d,结合患者本身的耐受能力以及兴趣喜好,指导患者进行运动。④强化心理干预的人文关怀性。将患者病情的进展明确告诉患者家属,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采用具有暗示性的语言,提高患者的信心。安抚并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和激励患者。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分别于护理前1周以及护理后1个月采用SAS、SD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SAS、SDS的满分均为80分,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分别抽取患者护理前1周以及护理后1个月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血糖法分析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

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分别于护理前1周以及护理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患者的躯体功能、行为功能、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评估。得分指标包括1~5分,1~3分以及“是否”等,评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时间SAS评分SDS评分观察组50护理前56.03±5.3268.52±5.62护理后45.45±6.5651.83±6.01对照组50护理前56.02±4.4268.02±5.63护理后53.52±5.7364.32±5.72 t/P对照组(护理前后) 6.526/0.0017.271/0.001 t/P观察组(护理前后)10.151/0.0018.044/0.001 t/P组间(护理前后) 6.843/0.0018.463/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BG、2 h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时间FBG(mmol/L )2 hBG(mmol/L )HbA1c(%)观察组50护理前11.12±2.4114.67±4.399.53±2.52护理后 6.21±0.718.02±1.256.63±0.39对照组50护理前11.11±2.4414.63±4.419.51±2.41护理后 7.01±0.219.85±1.167.18±0.52 t/P对照组(护理前后)6.742/0.0016.835/0.0016.045/0.001 t/P观察组(护理前后)7.051/0.0017.564/0.0017.013/0.001 t/P组间(护理后)7.168/0.0018.010/0.0016.408/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行为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时间躯体功能行为功能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观察组50护理前30.65±5.5328.37±5.6730.53±4.3829.38±3.46护理后40.53±4.3841.37±3.3441.52±3.2340.37±4.37对照组50护理前30.38±5.9428.67±5.5730.97±5.7229.83±3.75护理后36.56±4.5336.37±5.2735.37±4.0436.27±3.07 t/P对照组(护理前后)7.014/0.0017.210/0.0018.015/0.0019.348/0.001 t/P观察组(护理前后)7.741/0.0017.964/0.0018.348/0.0018.014/0.001 t/P组间(护理后)8.014/0.0018.410/0.0018.078/0.0018.024/0.001

3 讨论

糖尿病难以治愈,大多伴随终身,患者长时间受疾病的折磨,心理状态易出现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0]。营养干预联合双心护理能进一步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SAS与SDS在临床中常用于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中,其评分的降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更稳定、更积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营养干预联合双心护理能进一步稳定患者的情绪,疏解患者内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双心护理模式强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对患者护理中,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更正确地认识疾病,提升治疗的信心,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减轻负性情绪[11-12]。本研究在营养干预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模式能达到缓解患者内心压力、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患者内心情绪更稳定,能更加正确地认识疾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频率更低,心理状态更加稳定。

双心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FBG、2 hBG、HbA1c是临床中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的主要指标,FBG、2 hBG、HbA1c水平降低表示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FBG、2 hBG、HbA1c水平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 h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营养干预联合双心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双心护理重视健康知识教育,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患者护理的依从性。错误的饮食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血糖异常升高,而本研究观察组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食物中含有糖分,避免误食糖分较高的食物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保障患者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患者的饮食,能减少患者糖分的摄入,对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具有重要意义[13-14]。同时强化心理干预中的运动指导,使患者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疾病症状,激发患者护理的信心,形成良性的循环。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机体的负担,造成患者心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强化双心护理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双心护理能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强化双心护理,有助于保障患者心理健康[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行为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心护理模式重视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双心护理方式更加人性化,患者预后效果更好,血糖水平控制更佳,患者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以及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具有直接影响,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康复,同时能保障心理健康,提升患者护理期间的舒适性,强化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模式的综合应用价值更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经过护理后,血糖水平更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双心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