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3-09-26尹涛
尹 涛
(湖北荆门市钟祥长安医院大内科,湖北 荆门,4319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多由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引起,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更为多见[1]。糖尿病、高脂饮食、吸烟等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患者血液多数为高凝状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尽快恢复大脑的供血,控制水肿,降低血栓形成,能尽量减少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3]。抗血小板聚集、溶栓、降纤、抗凝和扩容等是目前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推荐治疗措施[4]。抗血小板聚集是预防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聚集的重要方法,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两药合用能起到协同抗血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作用[5]。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提高了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缓解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避免了血栓继续恶化,但方案出血危险较大[6]。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血瘀是其主要发病原因[7]。血府逐瘀汤为活血祛瘀的经典汤剂。为此,本研究将血府逐瘀汤与双联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湖北荆门市钟祥长安医院就诊的17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n=88)和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n=88)。观察组男46例,女42例;年龄48 ~73岁,平均年龄(61.46±2.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8 h,平均入院时间(2.68±0.31)h;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分别为32例、35例。对照组男45例,女43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53±2.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4.0 h,平均入院时间(2.71±0.33)h;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分别30例、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内容。本研究获得湖北荆门市钟祥长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的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在4~6 h内;③颈外动脉狭窄50%以上者;④具备静脉溶栓指征。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②合并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⑦合并其他疾病并发脑出血者;⑧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症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均接受阿替普酶(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国药准字SJ20160055,规格:50 mg/支)溶栓治疗,同时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片)调节血脂,1次/d,1片/次,治疗期间嘱咐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同时禁烟、禁酒。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溶栓24 h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57,规格:0.5 g/片)联合氢氯吡格雷(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规格:75 mg/片),每种药物1次/d,1片/次,治疗21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溶栓24 h后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府逐瘀汤:黄芪30 g、川芎15 g、生地黄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牛膝10 g、当归10 g、赤芍6 g、柴胡6 g,头晕者加天麻6 g、葛根10 g,血脂高者加山楂15 g、草决明15 g,血压高者加生龙牡10 g、白蒺藜10 g,肢体麻木者加秦艽15 g、路路通10 g、桑枝10 g。水煎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21 d。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NIHSS评分增加或降低<18%为无效;18%≤NIHSS评分降低≤45%为有效;45%<NIHSS评分降低<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90%,病残程度0级为痊愈。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MESSS)评分,总分45分,0~15分为轻型缺损、16~30分为中型缺损、31~45分为重型缺损。③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6分为死亡、5分为重度残疾、4分为中重度残疾、3分为中度残疾、2分为轻度残疾、1分为存在症状(未对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0分为预后好,其中预后优良为0~2分,预后不良为3~6分。④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生产企业:贝克曼库尔特,型号:UniCel DxH 600)检测空腹肘静脉血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⑤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肘静脉血。⑥药物不良反应:呕吐、过敏、恶心、肝功能异常、腹泻、出血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用[n(%)]表示,采用 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NT-proBNP、CPP)用 (±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MESSS评分和m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MES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MESSS评分mRS治疗前治疗21 d治疗前治疗21 d观察组8812.46±2.112.35±0.42*2.91±0.671.44±0.16*对照组8812.43±2.094.51±0.68*2.85±0.632.22±0.32*t 0.09525.3520.61220.452 P 0.924<0.0010.541<0.001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21 d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血浆黏度(mPa·s)全血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治疗前治疗后21 d治疗前治疗后21 d治疗前治疗后21 d观察组881.65±0.120.90±0.12*5.65±0.514.02±0.52*0.55±0.070.32±0.05*对照组881.64±0.141.23±0.16*5.71±0.554.81±0.35*0.53±0.110.45±0.04*t 0.50915.4780.75011.8231.43919.046 P 0.611<0.0010.454<0.0010.152<0.001
2.4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P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C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P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NT-proBNP、C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PP比较 (±s,p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PP比较 (±s,p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T-proBNP CPP治疗前治疗21 d治疗前治疗21 d观察组88407.18±22.05108.82±15.18*7.03±2.162.16±0.42*对照组88411.25±22.12211.05±15.87*7.08±2.264.12±1.95*t 1.22243.6680.150 9.218 P 0.223<0.0010.881<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呕吐、过敏、恶心、肝功能异常、腹泻、出血)。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约有76.4%为急性脑梗死。动脉-动脉栓塞、载体动脉(血栓或斑块)阻塞穿支动脉、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原因[9]。患者会发生失语、偏瘫及其他脑局灶损害的表现,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该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老年人[10-11]。
3.1 临床疗效
以往临床上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受限于时间窗,不能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预防血栓的发生发展和继发远端小血管栓塞,治疗以氯吡格雷为主,但是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12-13]。血府逐瘀汤方中黄芪扶正固本、健脾益气;红花和桃仁活血通经、止痛散瘀;丹参活血化瘀祛瘀,凉血止血;川牛膝补益肝肾,通经逐瘀;川芎止痛祛风、行气活血;当归通经镇痛、活血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柴胡升阳举陷、疏肝解郁;赤芍清热凉血、散瘀镇痛。全方配伍共奏行气散瘀、健脾益气功效。近代药理学发现,血府逐瘀汤对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抗动脉粥样硬化[14-15]。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物联合可有效提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3.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MES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分析原因可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聚集反应,防止血小板凝聚和释放,而血府逐瘀汤可提高血液流变学水平,两者联合从而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
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梗死可引起血液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血液黏度升高,进而加重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可有效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更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
3.4 血清NT-proBNP、CPP
血清中CPP、NT-proBNP可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尿崩症和其他许多疾病的预后评估,为脑血管疾病主要生物学标志物[16]。血清CPP与血管内加压素的释放有关,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神经肽,急性脑梗死发作时,血清水平急剧上升,和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17]。血清NT-proBNP有利钠、利尿、扩血管等作用,是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标志物,患者发病后,水电解质失衡,脑水肿加重,使之循环血中的含量急剧增加,其与脑梗死的面积与脑水肿程度成正相关[18]。本研究中观察组NT-proBNP、C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NT-proBNP、CPP水平,显著减轻脑损伤。
3.5 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安全性较好。此外,由于本研究选取样本量有限,后期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轻脑损伤,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