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事业单位的“互联网+智慧后勤”理念实施
2023-09-26徐闽生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徐闽生 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得到了普及,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都已经发展成熟,例如移动支付、智能硬件、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等。这些现代化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事业单位工作十分复杂烦琐,还现代化技术理念融入后勤管理中可以促进单位健康发展,因此,可以推动“互联网+”智慧后勤建设,以此来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更加科学且完善。
一、智慧后勤建设的内涵
(一)智慧后勤建设因素
为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智慧后勤建设的因素,应深入分析和了解智慧后勤的含义。智慧后勤即为在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引领下将其融入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中,以此来使单位后勤管理更加清晰且动态化[1]。另外,事业单位智慧后勤管理也可以为职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打造出精细化且高效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从本质层面分析,智慧后勤主要是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方便且快捷的服务。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的后勤服务十分关键,因此,应强化后勤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
(二)智慧后勤建设目的
1.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中,针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来讲,都需要有信息技术来作为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优化管理模式,朝着多元化的管理方向转变,确保单位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更加开放且具有互动性特征,这进一步说明了智慧后勤是事业单位发展的迫切需要[2]。
2.强化职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事业单位智慧后勤系统构建阶段,因有新管理技术与新管理理念的融入,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和了解新的技术理念,优化以往传统的管理观念,借助有效的学习来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以此来为单位后勤管理培养诸多复合型且专业性人才。在这一背景下,说明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十分重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后勤管理的价值
(一)有利于更新管理理念
针对事业单位后勤信息化管理来讲,其面临诸多挑战,而“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化解问题与挑战。因为“互联网+”中包含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科学运用这些技术就可以改变后勤信息化管理内涵。在单位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掌握,而且可以对数据云服务进行购买,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投入硬件设施,成本也相对较低[3]。因此,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需要优化改变,创新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拓展后勤服务工作内容,对新方法与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进而促进后勤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后勤部门服务理念正在不断优化,主要因素即为融入了“互联网+”理念。在融入之后不仅使工作人员有了全新的工作目标,而且后勤部门在使用信息化评价系统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全面做到对需要的服务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就可以使单位后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4]。另外,在与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也可以运用“互联网+”理念,将其作为引领来为单位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三)有利于健全管理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后勤管理能够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在过程中事业单位可将信息共享机制作为核心,实现二十四小时动态化管理。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而且可以共享知识资源与管理经验,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另外。“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学习平台,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人员在平台中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这对于提升后勤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5]。
三、当前事业单位智慧后勤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智慧后勤缺少顶层设计
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诸多事业单位都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想要以此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阶段容易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如事业单位各个智能部门之间对智慧平台的使用基本上都处在独立状态中,各个部门之间都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进而使智慧后勤顶层设计不足。针对财务部门智慧后勤管理来讲,因为职工之间分工十分明显,每一项工作开展都是独立完成,由于缺少沟通则降低了智慧后勤平台作用的发挥。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学历都普遍较高,但因为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度较差,并且事业单位有诸多工作人员的工龄较长,难以了快速吸收和接受互联网技术,没有掌握互联网知识与技巧。如果仅依靠事业单位之前的组织结构难以满足的智慧后勤建设发展。从这一层面分析,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挖掘,全面提升智慧后勤的管理效能,这样才可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事务都可以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6]。
四、分析事业单位“互联网+智慧后勤”理念的实施路径
(一)“互联网+”智慧后勤的管理路径
事业单位“互联网+”智慧后勤可借助智能终端、通信技术、网络、AI以及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组织、协调以及计划,以此来使单位后勤管理更加高效,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将较为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处理,进而生成数据库,从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则可以为单位后勤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事业单位数字化后勤管理还可以使管理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因为对海量数据的细致分析则能够保障管理目标更加精准,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为主动服务,长此以往,就可以强化单位后勤服务的认可度及满意度。如事业单位食堂管理就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保障成本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提升就餐人员的满意度就需要管理人员深度思考。对食堂进行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通过数字采集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准确掌握就餐人数与餐品的受欢迎程度,使成本控制和就餐满意度提升成为可能。
(二)“互联网+”智慧后勤服务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且也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当然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理念及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也得到了改变。在过程中需要从以往仅重视资源与阵地服务转变成为凸显需求导向及用户体验,主要就是使事业单位职工得到良好的服务保障,在工作中做到没有后顾之忧[7]。从这一层面分析,事业单位可使用公众号或后勤管理云平台等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构建智慧后勤管理及保障平台,应用视听方式与智能响应来使后勤保障服务实现可视化,全面体现出后勤服务的便捷性与个性化。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单位职工提供良好的服务。例如针对事业单位食堂服务来讲,职工在工作忙的时候可以使用智慧后勤管理及服务保障平台来订餐。职工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来对食堂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及反馈,确保管理人员可以依照实际情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后勤管理。
(三)“互联网+智慧后勤”的组织形态
依照“大后勤”组织架构来构建服务质控与资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模块,以此来生成统一化的服务系统[8]。同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以职工实际需求为核心,科学运用新型技术来融入已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出智慧后勤管理体系,其中需要包含服务优化体系、成本分析体系、外包评价体系、质量内控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决策支持体系,等等。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数据管理,全面试下双向服务沟通和服务实施跟踪以及多渠道数据整合分析,借助构建智慧后勤管理及服务保障凭条来使事业单位后勤可以服务全业务,打破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和进行,还可以规避后勤服务效率低下和流程不严谨等问题的发生,是促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保障升级的关键模式。
(四)“互联网+智慧后勤”资源平台
智慧后勤应科学运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科学开展后勤服务工作,事业单位工作开展阶段的多种服务都与职工日常工作具有极大的关联,如办公用品的申领、物资物品采购领用以及食堂订餐等,借助智能平台来呈现并科学加入新模块生成全天候服务系统工程十分重要。例如某事业单位后勤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较多,进而出现了资源孤岛这一问题。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一个跨界面整合及全面互联的资源平台,然后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来将多个系统及部门进行融合,整合成为共享资源,全面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实时共享。这样一站式的后勤综合服务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人员快速获取相关信息,还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充分满足单位职工的实际需要。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对数字资源开展智能化处理,合理挖掘数据信息的内在价值,实现智能化升级。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职工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为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生成“服务—管理—保障”的一体化后勤管理体系[9]。
五、阐述“互联网+”时代下事业单位“智慧后勤”的构建对策
(一)构建“互联网+”思维理念 加强顶层设计
事业单位“互联网+”智慧后勤理念的实施并不是某一科室或岗位的责任,因为其是推动节约型事业单位建设的关键要点,要求事业单位从全局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然后将这一思维融入单位整体规划建设中,将其作为年度工作目标来执行。在过程中应强化顶层设计,主要因素即为“互联网+”智慧后勤属于系统性工程,这一工程包含饿了诸多子项的规划建设。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后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的指导手册,使每一个子项都能够有效连接和结合。这样所说的连接并不是设备或系统的替换及整合,应设计项目工作开展图纸,不仅要明确时间规划,还需要进行时间节点设计。这就需要成立“智慧后勤”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履行智慧后勤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到统筹规划和管理协调。在这一基础上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最优化且实用性较强[10]。
(二)融入“互联网+”业务人员 组建智慧后勤专业队伍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及服务平台在设计开发阶段,应重视准确获取到职工的实际需求,这样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来进行,而多种智能化技术手段则是保障。事业单位在系统开发时应不断积累经验,全面增加知识与经验的储备,以便更好地应对之后复杂且烦琐的工作。在招聘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还可以与事业单位信息部门及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外部专业性软件公司合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技术力量雄厚的智慧后勤专业团队。
(三)实施“互联网+”项目申报 为智慧后勤提供资金保障
事业单位如果缺少充足的资金来作为保障,那么创新目标或措施也难以有效进行,智慧后勤建设主要是在以往后勤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优化,其属于一种持续性工程,需要融合及更新现有硬件设备,同时购买关键技术与软件。另外,相关设施及设备后续运行也需要进行维护,这一费用支出较大,需要有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渠道来作为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如果仅靠财政拨款难以持续进行,会有较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事业单位在争取的基础上也应拓展资金渠道,例如可以的租赁房产或经济实体创收等等,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与后勤自筹资金融合的方式来为智慧后勤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互联网+”的技术支撑 构建智慧后勤新业态
技术可以说是支撑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优化发展的重点,在智慧后勤建设阶段,其基础则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并且还可以依托多种智能终端来作为载体,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机器以及可穿戴的智能设备等,全面实现感知、监测、分析以及融合多种信息数据,以此来为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所以,智慧后勤建设则可以从感知、网络以及应用层面进行,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终端载体,构建出智慧后勤的新业态。从感知层面分析,事业单位可以使用食品智能分析技术与二维码感知设备,这样可以获取到较为直观的感知。从网络层面分析,事业单位可应用移动互联网或WiFi连接感知设备,使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管理平台中,进一步实现互动与互联。从应用层面分析,数据管理平台能够随时接收到数据信息,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智能控制及反馈,借助数据信息的挖掘及分析就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职工的实际需求和行为特点,以此来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智慧决策方案,确保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更加科学且合理。
结语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部门可以说是事业单位服务保障的主要部门,其肩负着管理与服务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单位后勤管理部门可融入“互联网+”技术,然后创新管理理念并优化机制流程,借助数据驱动来使后勤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并且实现对各类业务活动的在线管控。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单位后勤管理更加有效,还可以实现后勤管理全面、快捷、实用以及高效等目标,长此以往,就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