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管理
2023-09-26葛晓梅
葛晓梅
(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供水行业既是公共产品供给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供水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存在一定的问题,供水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对供水项目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选择适当的投资方案,提高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企业为降低投资风险,应当提前做好投资风险预测,根据各阶段运营发展策略,制定科学的风险处理措施,确保市民饮用水质量,为企业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推动我国供水企业稳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一、供水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分析
(一)投资规模大
供水企业的投资规模通常较大,涉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项目停滞等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供水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对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避免因盲目投资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周期长
供水企业的投资周期通常较长,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和项目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市场变化、政策调整、技术更新等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可能无法应对变化的风险。供水企业投资周期长,出于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不能要求企业在短期内就达到规模效益,未经科学论证或集体决策就急于投入大量资金,否则不仅会影响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投资风险,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三)投资风险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供水企业的投资效益也是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需要在保证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可能会面临投资效益不佳的风险,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供水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确保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资金,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降低投资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构成供水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经营风险
供水企业的主要经营风险为供水需求量预测问题,它既是供水项目投资的前提条件,又是决定项目生产规模大小的重要依据,还是实现供水企业投资项目收益的重要基础保障。由此可见,供水企业的供水需求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都有极大的内在关系。每当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略低于供水厂项目投资预期经济增长时速时,就会降低用水量的递增比率,增加供水企业的固定运营成本,加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以某县为例,现有的水厂日供水规模仅为5.5万吨,投资决策阶段,预计城区的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突飞猛进,工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高速的经济增长对用水提出了急迫的需求,预计三年后城区需自来水量将达12.60 万吨,十年后将达23.67 万吨。因此,在原有水厂的基础上决策规划新建日供水15 万吨的水厂,分两期完成该项工程,一期建设7.5 万吨,确保一期建成后,整个供水厂的日供水量能够达到13 万吨。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得该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本预计入驻的生产用水大户企业未达预期,产业经济发开区发展停滞等,该县日供水量仅有5 ~6 万吨,新建一期水厂无法发挥建设作用,难以创造任何的生产效益。但是供水企业一期建设总投资1.92 亿元,贷款高达9000 万元,仅每年需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就有近400 万元。这种供水厂产能过剩,与实际制水需求量之间达不到盈亏平衡点的经营方式,极有可能造成供水企业的财务亏损。基于此,供水需求量带来的不确定运营风险影响,成为供水企业投资最为敏感的风险因素。
(二)企业财务风险
供水企业在扩建新厂、改造老厂的过程中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除本金投资约占20%~30%份额之外,其余资金多数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基于此,供水企业应当加强预防财务风险、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需加强重视[1]。建设项目银行贷款期限虽可达20 ~28 年,但还本宽限期多为项目建设期3 ~5 年,供水企业建成投产就将面临还本付息压力,项目投产初期效益增长缓慢,如果供水企业资金不足,长期处于还款压力之中,就难以进行正常的供水运转。此外,虽然当前银行贷款的利率较低,但是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时期会加剧银根紧缩速度,出现贷款利率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会对负债较高周转缓慢的供水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供水水价预测风险
作为我国的基础公共事业单位,供水企业本身并没有决定市场水价的权利,需由当地政府结合民生经济情况,合理制定各阶段的供水销售价。当供水企业因劳动力工资上调、源水价格提高、供水规模扩大、利息增加、管网改造成本加大等因素,造成供水成本不断变动,而不及时调整供水价格,就会使供水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现阶段,我国法制化建设程度及市场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各地水价调整程度得以规范和完善,这也加大了水价调整工作的难度。每调整一次城市供水价格,就需通过人大、政协、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行业用户代表们的共同参与和旁听,根据各方对水价调整后的承受心理来调整最终定价。
第一,供水价格调整必须经由当地政府进行审批。部分政府一味追求扩大经济效益,长期将水价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大了供水企业调整水价的难度。第二,虽然我国已经陆续颁布了水价改革政策,但受到现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些政策仅仅停留在部门指导意见阶段,并未落到实处,缺乏权威性。第三,各地区进行水价调整时,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整体环境及居民的综合承受能力,不能只看重价格增长,而忽视了供水量销售数量问题。因此,供水企业在水价预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四)应收水费的坏账风险
正因为供水企业同样隶属于公共事业单位,因此,其他兄弟单位经常因资金周转、自身效益等问题,导致拖延水费、赖账等行为频繁发生。加之当地政府部门的不当干预,使得供水企业无法正常收回合理的水费,尤其以消防用水、园林用水、市政用水最为突出。目前,多数居民区还在使用B 级精度机械水表,该表在水流量较小时,叶轮不会发生转动,也就无法准确计量居民的实际用水量,“滴答”接水行为,于本质来讲就是一种侵害公共财产利益的不良行为,数额较大依然会被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长远来看,这种“免费水”使用成本颇高,且由于慢滴水流更易在水管中沉淀杂质,时间久了,水管内壁势必会产生较多污垢,水龙头处也会因滞留杂质而加大摩擦,降低水管与水龙头的使用寿命,不仅没“节省”下水费,反而花费更多[2]。这种自来水用户点滴偷水的不良行为,会对供水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三、供水企业合理避开各项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措施
(一)规范企业的运营管理
供水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并完善供水成本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各运营阶段的任务责任制度,加强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制度,设立成本管理部门,遵循成本管理业务流程执行标准,详细记录每一项生产消耗;并将压缩费用、降低成本作为成本业务管理考核的主要依据及评定指标,旨在帮助供水企业实现生产成本统一管理,以及运营分级管理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高度落实责任制,保证每项成本管理流程都能在对应环节,第一时间找到第一责任人,可对该环节全权负责,最终形成供水企业生产成本的规范化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果。
(二)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与恰当的资金策略
首先,供水企业应增强资金管理意识,实施资金统一化管理,合理规划使用,根据本企业资本结构实况,建立起内部银行,专项负责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活动,集合各部门闲散资金,解决内部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按照长期现金流、年终现金流、季度现金流的方式,分层分级编制财务报告,企业管理层应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合理控制好现金进出,分析和监控现金流量,确保企业运营全程都能具有稳定的偿债和支付能力。其次,建立恰当的资金管理方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应用包含资金管理在内的EPR 系统,全面提升供水企业的多方管理效率,确保资金相关各环节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降低企业的项目融资投入风险[3]。
(三)准确衡量政府与水市场之间的关系
自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供水行业逐渐市场化,使得多种经济成分逐渐渗透进供水企业,改变了以往的政府独家包揽局面。在我国,供水一直是各地政府进行控制的一项“准市场”行为,兼备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一部分供水基础建设也成为当地政府所投资的重点项目,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城区供水管网二次改造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当地供水企业的投资压力,起到降低用户水价负担、实现平稳供水价格的基本目标[4]。借助政府力量还能发挥其充分调配市场资源的作用,尤其在供水行业日渐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出面创建市场、扶持市场、规范市场。首先,需要为供水项目投资创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与市场地位,按照我国经济法规进行严格的市场管理,重视起供水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根据市场情况,建立相应的收费体系,并合理划分产权。其次,市场化使得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供水行业,为当地政府释放了一部分财政支出压力,此时更需加强政府投资的积极引导、补贴、担保等作用,同时做好税收、贷款、用电、用地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才能全力扶持好供水市场,尽可能降低本区域内供水企业的投资风险。最后,各地政府应积极建立起供水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规则。
(四)注重应收水费的风险管理
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城乡供水企业独具行业自然垄断性与地域局限性,其产品服务范围之内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力,加之供水产品也是居民生活、社会生产无法替代的一项商品,使得供水行业长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就目前供水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因其涉及国计民生、千家万户、诸多行业领域,同时伴有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等特征,致使供水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供水企业在全运营过程中注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供水企业在开展项目投资之前,需要充分结合各种制度、风险因素,综合论证后,制定与当地政府需求相适应的投资、管理、运营、收费等配套制度,或者签订投资协议,全程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监控,从而保证项目投产经营之后的高效管理。尤其是针对应收水费环节,供水企业应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兄弟单位之间,展开友好交流,达成合作共识,确保可以按时收回水费,保证收益最大化[5]。
四、结束语
供水企业是构成我国社会生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效果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为全面提升我国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文章提出了供水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相关建议,为供水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创造有利条件。并探讨新经济形势下,供水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如何通过分析企业投资风险,进而在全面掌握各项投资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合理避开各项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相关措施,以期为供水企业的投资项目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