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3-09-25李雪王传玲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李雪 王传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中图分类号:F061.3;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55-02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无论是在思想认知方面,还是在社会行为上,大学生群体都易于因外部环境而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可情况较为乐观。但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下,难免会降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文主要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维度来分析高校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困境。

(一)认知现状

认知是认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正确认知的前提下才能够形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认知层面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总体上状况良好,整体上都非常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1]。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缺乏了解,经典著作当中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阅读,是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核心方式。但大部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量较小,并且倾向于阅读简装版的著作。此外,戏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屡见不鲜,具体表现在对文艺作品的“恶搞”与翻拍、对历史文化的篡改、对文化的“娱乐化”认知等方面。同时,大学生并未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引用古典诗词时,大学生并未全面引用,而是结合自己的片面理解进行部分引用,导致其对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也较为片面,例如大部分学生仅仅了解“父母在,不远游”,却忽视了“游必有方”。

(二)情感现状

大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后,形成独特而深刻的认知,即形成知识认同,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这种文化表示认可接纳,即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2]。整体看来,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的情感认同持积极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情感淡漠,从而出现排斥或不屑的态度,进而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实践现状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有所认知,但在实践阶段,仍存在各种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3]。比如大学生认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奋斗精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重视个人外在形象,形成一股互相攀比的风气,穿衣方面,追求各种名牌,存在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习气。大学生能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诚信精神,但大学生正陷入缺乏诚信的道德困境,考试舞弊、捏造简历等现象习以为常。此外,在文化认同方面,大学生存在极为严重的实用主义问题,一些学生上国学课程、识记一些理论知识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在考试中获得学分从而能够顺利毕业。大学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并未投入任何切实情感,也并未付诸实践,无法与文化认可的预期目标保持同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属性来看,要想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深叶茂就要不断夯实其文化根基、丰富其精神血脉。同时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应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与这种文化融合起来,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强烈认同感。由此可见,高校亟需在思政教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将铸魂育人作为宗旨,最为关键的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大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信念,才能明辨是非,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以免陷入思想误区。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优秀的教育案例,其中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通的内容不在少数,这些文化为新时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并为新时期的价值观的形成赋予了活力。将这些文化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能够改善教育效果,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思政课教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把这些优秀的事迹当作思政教育的案例,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思政教育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思政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让学生们对思政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能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在基础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建立相应的内容体系,是实现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高校在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但无论教育内容如何变化,都应将国家意志反映出来。

要想促进融入工作实现良性发展,就应明确具体的融入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门,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对文化的精髓、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将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的宝贵精神品质与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融合起来,例如,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哲学观点结合起来,“知行合一”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把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思政教育中的主流价值观融合起来,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等价值观与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内容极为相符。另外,在内容方面,传统文化应博采众长,而非将某种流派的文化作为全部,如此一来,才能将文化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起来。

要想进一步开展融入工作,还应对思政课教材的重要性建立相应认知,教材是传播教学内容的媒介,任意一门课程都与教材密切相关。思政课教材中浓缩了我国大量的优秀文化思想。在教材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增多,但并未建立系统化的框架体系,而是碎片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章节中,并未全面融入,高校应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在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进行进一步细分、总结提炼,最终选出合适的教材内容。例如“纲要”课讲述了无数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讲述了应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人生信念的人生观,这些都是在思政教育中可以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将教材的全局作为切入点,紧扣内容主题,通过互联网平台、教辅材料搜集爱国主义等相关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教材的特定模块,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

(二)培养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

在一定意义上,融入工作是否能取得成功,是否能切实产生效果是由教师决定的。由此可见,优秀的师资力量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有力保障。因此,高校应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思政教师等教职人员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并采用考评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监督、测评。

高校应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首先,在教师教育培训的专项以及科学研究经费方面,应多增加投入,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的交流学习活动。其次,针对思政课教师等负有思政教育责任的核心教职人员,高校应面向这些群体进行专项培训,使他们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这些文化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并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知识,通过学习反哺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巩固学习效果。最后,高校在建立精英教学团队时,应使专业课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人才的培育工作做出积极贡献,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工作。

采用考评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考评是对教师融合工作进行评价的末端环节。一是,高校应建立一套长效的考评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对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进行评估,从而得出更加全面、更加公正的考核、评价结果。二是,高校应按照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考核评价,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注重经验的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并及时为表现突出的个体或团体提供激励,树立标杆,将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宣传工作的开展。三是,进行全面考核。书面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师务必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4]。高校应对教师在不同阶段的能力进行公正评价,甚至应关注教师在多个层面的教学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课程中是一种显性融入,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则算是一种隐性融入,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会形成极大的教育合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务必要打造优良的校园环境。马克思曾指出,实践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良好的形式能為内容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从内部吸收融合内容,并转化为自身行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是,在党支部、班会、团支部的各项会议活动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二是,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参观展览馆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边界,开阔视野,启迪学生智慧。三是,为了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高校还应利用各种思政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例如开展诗词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传统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另外,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对文艺活动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导。

(四)挖掘更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

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有着奋发向上的热情与斗志,但也与传统文化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思政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激情和斗志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需要在二者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当代来说,桥梁就是要求思政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与载体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论坛等。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人员应对《国家宝藏》等史料详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影视作品进行全面挖掘,使用新媒体技术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展示、传播,使学生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我国的文化魅力,被我国传统文化所折服,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人员应将“学习强国”等平台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知识性,使学生深受文化的感染,被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三是,高校应将大屏幕等的优势发挥出来,定期宣传,将师生的个人特色体现出来,并结合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纳程度,适度丰富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何慧.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2] 程为民.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7.

[3] 宋雨江.当代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

[4] 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6.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