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中元话语的功能与应用

2023-09-25郭镇之

对外传播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建构

【内容提要】国际传播是话语的竞争。就话语的某种“语法”分类而言,可分为“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指“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在话语建构方面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掌握各种话语及其建构技巧,可提高国际传播的效能。

【关键词】国际传播 元话语 基本话语 建构

国际传播是一种话语的竞争。就论辩而言,国际传播所代表的國家利益、国家立场、国家观点和意识形态,需要借助逻辑清晰、概念准确的话语去表达、去捍卫;就叙事而言,要将中国故事说得有声有色,也需要掌握表达的章法。无论何种话语的表达,都是为了顺利地完成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任务。

任何意义连贯、目的明确的文本都可以被称为话语。以文字写作和语言讲述方式构成的文本(text,在语言学界又被译为语篇)是基本的话语方式。国际传播主要通过基本话语(primary discourse),亦即表达意义的文本来实现。但后来,多模态话语的功能被发现,学者也将语言学讨论的“元话语”(meta-discourse)概念引进国际传播视域①。

什么是“元话语”呢?在交流中,言说者要选择恰当的语言组织话语,使其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对方;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提醒对方注意言说环境和交际状态,促使接受者对信息的准确理解。如“其实”“我的意思是”等涉及交流语法和传播语境的语言成分,虽然不直接介入话题的内容,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的效果。另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顺序词,引导着文章读者一步步的思维走向和对重要性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众所周知”等限定语,则在不同的等级上铺垫了人们对相关信息可靠性的预测。这些并不包含话语内容、但有助于表达与领会信息含义的词、短语或句子,就被称为“元话语”。

下面,让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理解元话语:首先,了解元话语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功能;再进一步,探讨元话语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传播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关于元话语

讨论元话语,首先要了解元话语的概念、定义及其功能。

1.元话语是什么?

元话语的概念来自语言学界。按照中国学者的归纳,“元话语”(meta-discourse)这一用法最早由美国学者哈里斯(Zellig Harris)于1959年提出,指语篇中位于次重要地位的信息②。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知识门径,尝试从功能、认知、语用和修辞等多维视角对元话语进行解释。1981年,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将“元话语”界定为“有关话语的话语, 跟主题无关”;1985年,范德·考帕(Vande Kopple)等学者认为,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指“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1998年,海兰德(Ken Hyland)认为,元话语在篇章中起组织话语、表达作者观点、预测读者反应的作用③。

但是,元话语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各路学者见仁见智,对元话语的识别和分类也存在很多争议。对元话语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观点重在元话语组织篇章的功能;而广义观点的元话语则强调了言说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985年,范德考帕等学者将元话语分为语篇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两大类:“语篇元话语指的是语篇中连接命题信息、组词成篇的语言成分,而人际元话语指的是语篇中体现作者态度和与读者实现互动关系的语言成分”④;2004年,海兰德和谢(Hyland & Tse)又提出元话语的人际分类模式,以及“引导式/互动式”二元分析框架,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⑤。

2.元话语不是什么?

一个很容易发生的误解是——元话语是最重要的话语,是系统中主要的、基础的、根本的话语,类似“纲举目张”中的那个“纲”。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元话语并不是“总”话语,“元”不是那个“纲举目张”的“纲”。

说来也怪,“元”字的中文解释自带首要性。汉语“元”的释义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包括: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如元首);开头的、第一的(如元旦);主要的、基本的(如元素),等等。

“元话语”中的“元”也与汉语对英语前缀Meta-的理解有关。Meta-这个前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超越”,进而延伸出“有变化的”“超出本体范围的”“自我参照的(即与后面的名词主体有关的)”之意。英文前缀词Meta-也不容易翻译,它指与原主体的各种后续相关性,可以翻译为“之后”“之外”“之上”“之间”,也可以翻译为空间的“后面”或者时间的“后来”。对于meta-,港台翻译为“后设”;大陆翻译为“元”。

元话语是基于文本语法的话语。英语世界有“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说法,似乎比“元话语”的概念更明白易懂。作为语法概念的“话语标记”指的同样是提示话语关联性的信息,例如“看呐”(look,提示关注),“没错儿”(absolutely,表示同意),“哇”(wow,表示惊奇)等,属于人际互动式话语标记;“现在”“然后”(now, then,表示顺序)、“因为”“所以”(because, so,表示因果)以及“和”(and,表示一致关系)及“但是”(but, 表示不一致关系)等,属于参照性话语标记;若表示文本的层级性,可以采用开始时的“导言”(introduction)和总结时的“结论”(conclusion)等结构性话语标记;反映交谈过程性中表示思考的“嗯”(Mmm)、表示明白了的“哦”(oh)和澄清时的“我的意思是”(I mean)等,被称为认知性话语标记。分类语法虽不尽相同,使用各种话语标志的目的也是使语言和文字更为紧凑,表达更有逻辑⑥。

3.元话语的分类

“元话语”是语言学者对文本、话语语法的某种认知。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尚缺乏共识,观点不尽相同,于是出现了各种解释、各种类别包括各种命名方法,类别及其实例图表很多。但因过于专业,又与本文的论述关系不大,故仅举最简单的一个分类图表为例。

应该指出,列举表格中对词汇元话语的这七种分类法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元话语的主流,更不用说全貌了。

有学者认为元话语的研究领域不应局限于书面语言,除了词汇元话语之外,还应包含视觉元话语和标点符号元话语⑧。不过,本文关注的是元话语的可用性,焦点集中于代表性的语篇(文本)、书面语和词汇的元话语,不拟讨论更为纷繁复杂的视觉元话语与标点元话语的问题。

有中国学者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侠客岛”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了2019年至2020年“侠客岛”和传统媒体中刊登的新闻评论数十篇。他们的分类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建构的新闻评论元话语分析框架如下(因本文集中于词汇元话语,引用时删去了视觉元话语和标点元话语部分的表格):

在元话语中,结构单一和功能独立的短语,例如插入语、置于句子头尾的副词短语或者介词短语,自成一体,自然清楚明白。难以确认的是嵌入句子中的一些词语。例如,在英文里,and和with都可以表示“和”的意思(A and B; A with B),但涉及关系的意义就有细微的差别。在中文里,修辞的手法更多。还有,作为最常用的人称代词,“你们”“我们”“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算是元话语,在什么情况下又算作基本话语呢?例如,“我们”一词,既可指包括对方在内的双方(“我们是朋友”),又可单指相对于另一方的自己(“我们支持你”),在不同的语境下,便可意味着非常不同的话语目标。此外,“战略对手”“制度挑战者”等话语在具体的中美冲突或者对话的语境下,辅之以“成为”或者“作为”等元话语,可能意味着美国对中国不同的判断及态度。就国际传播而言,话语与元话语的运用特别是配合,对话语的建构意义重大。

二、国际传播、话语和元话语

国际传播的话语建构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语法,一种是语用。语法重在逻辑,目标是提高准确度;语用涉及修辞,目标是增强效果。元话语的语法和语用功能就是配合基本话语,使信息准确无误且适用于语境。语篇元话语侧重意义引导,交流活动中的元话语重视人际互动。现在的问题是,话语与元话语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将元话语与基本话语互相配合,有效地应用于国际传播?

1.話语与元话语

基本话语主要由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构成,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指向具体,意义明确,能独立成句。而元话语主要由虚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组成,在句子中只起辅助作用。但在建构意义时,元话语的作用却并非可有可无。例如,“(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我考砸了”与“(因为)我考砸了,(所以)我(气得)生病了。”便反映了相反的因果关系。“入侵者不认错”与“入侵者没有错”两个基本话语之间,也可以采用“因为”“所以”和“虽然”“并不表明”等元话语,表示不同的逻辑方向和论辩技巧。事实上,由于使用灵活的特点,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虚词都是语法学习的重点。

元话语与基本话语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相互联系的共同目标在于,建构清晰的话语逻辑,使话语对象更好地接受信息。元话语与基本话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元话语并不介入国际传播话语的基本命题,只通过语法语用功能发挥组织话语结构(语篇)或者促进话语交流(互动)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言语交流过程的调节和监控,间接地影响话语的走向。

作为带有目的性的交流,国际传播的话语和元话语当然都是从言说者的立场和态度出发的。不过,元话语以表面上无涉内容的方式,常常示人以客观的外表。因此,元话语的导向比基本话语更具隐蔽性,常常可以借助认知关联的思维规律和选择性接触、理解与记忆的思维定势,不显山不露水地发挥作用。

元话语的思维导向作用不仅不留痕迹,而且特别灵活。根据语用学的认知关联理论,交流的本质就是“根据语境建立关联性的明示-推理过程。言说者一方提供关于其意图的明示刺激,受话者一方通过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促使交流顺利进行⑩。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元话语的语篇组织和话语表达功能,言说者能够提供一种明示的刺激,不知不觉地引导受众的认知。

如果说,语篇中的引导式元话语主要是从传播者的角度看问题,目标是引导思维的逻辑性;那么,交流中的互动式元话语则更多地是从传受双方的互动角度看问题,更多考虑传播对象的接受心理。根据大众传播的选择性理论,受众在接受传播时具有多种选择性心理,表现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由外向内的递进过程。其中,元话语对表达和交流的暗示作用并非微不足道。例如,interestingly(有意思的是)可能提升受众的兴趣,导致关注及接触;namely(亦即)限制了概念的意涵,有助于受众理解话语的意义;last but not least(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则提示了可能导向记忆的话语重点。元话语可能悄悄地影响受众选择性的走向。

在传播中,元话语的补充和限制,使得传播话语的内容更严谨,信息也更准确。在交流中,语篇作者提醒读者关注自己对命题、对读者的态度,通过言语交流双方的反馈与互动,元话语可以引导受众的选择性。

2.国际传播的话语建构

在国际传播中,基本话语表达的是有意义的信息,元话语则是辅助性的工具。虽然元话语本身不包含话题的内容,但可以通过语法与修辞的作用,以支持、验证、无需质疑和欣然乐从等“敲边鼓”的方式,增强基本话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例如,使用结构性元话语(“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此外”“还有”等)表达思维顺序的现象十分常见;使用“因为”“所以”“由于”“导致”等元话语表示因果关系和“然而”“不过”“但是”等元话语表示转折意涵的情况也很多见;而“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是表达无需质疑的真理与事实的常见方式。

在建构国际传播话语时,元话语并非无关轻重。事实上,仅仅改变元话语的表达方式,就可以产生差别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的意义,以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这是一个事实判断,是基本话语。然而,之前加上“毋庸置疑”这个本身没有褒贬之意的元话语,就表明了态度,并与基本话语结合,加强了批评的意味。再如,“中美关系”与“相向而行”这两个基本话语的概念之间,加上不同的元话语“应该”或者“不可能”,表达的就是完全相反的态度。

让我们来看最近的一个新闻评论案例11。这篇名为《日本“排污入海”,污染的不只海洋》的《环球时报》新闻评论写得义正词严、十分有力。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语篇的基本话语本身具有鲜明的逻辑性,而且元话语的使用也增强了论述的力量。从元话语的角度看,评论使用了“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元话语标志,提示了重要论据次第出现的可连接性;然后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一一列举污染的受害对象,亦即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组织)的声誉和权威性、日本的国际“人设”(国家形象)、人类共同家园(地球资源)、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全球精神文明),从而富有逻辑地支持了评论的核心论点——“‘脏水’排海,污染的绝不只是相关海域”。这篇评论不仅基本话语本身充满正义感,“然而”“甚至”“更何况”“无异于”等元话语的助攻也锦上添花。

可见,元话语不是灵丹妙药。论题本身的思想、逻辑、表达和用语,能构成强大的基本话语。有力的基本话语与恰当的元话语的完美结合,方能创造成功的传播。话语与元话语浑然一体的相互配合是高境界的国际传播。熟练地掌握包括基本話语和元话语在内的各种语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国际传播的效能。

郭镇之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注释」

①王帅、杨轶博、金沛沛:《元话语视角下的新媒体评论特征研究——以 “侠客岛”为例,》《语言文字应用》2021年2月第1期,第110-120页;李彪、杨颖兮:《国际传播新秩序与新效能: 基于元话语的解构与重构》,《对外传播》2022年第12期,第32-35页。

②王强、成晓光:《元话语理论研究范式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第2期,第55页。

③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当代语言学》第8卷 2006年第4期,第345页。

④王强、成晓光:《元话语理论研究范式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第2期,第56页。

⑤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当代语言学》第8卷 2006年第4期,第349-350页。

⑥Discourse markers (so, right, okay),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grammar/ british-grammar/discourse-markers-so-right-okay

⑦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当代语言学》第8卷 2006年第 4期,第346页。

⑧同③。

⑨王帅、杨轶博、金沛沛,《元话语视角下的新媒体评论特征研究——以 “侠客岛”为例,》《语言文字应用》2021年2月第1期,第114页。

⑩王强、成晓光:《元话语理论研究范式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第2期,第57页。

11郑韬:《日本“排污入海”,污染的不只海洋》,环球网,https://opinion.huanqiu. com/article/4DmO4iz7uMN,2023年7月20日。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