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及其国际传播

2023-09-25许向东丁兆钰

对外传播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

许向东 丁兆钰

【内容提要】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西方国家通过建构元话语,使国际传播呈现出“中心-边缘”的格局。面对西方对我国长期的污名化行径,我国提出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为核心的新型话语体系,以开创文明新形态、解构西方化话语为目标,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以此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

【关键词】国际传播 元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建构

近年来,抹黑与污蔑中国国家形象已经深入西方媒体的“骨髓”。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甚嚣尘上。因此,面对国际话语权“西强东弱”的局面,打破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重新建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元话语,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具有关键意义。

一、构建我国国际传播元话语的意义与困境

语言学中的“元话语”(meta discourse)最早由美国学者哈里斯(Zellig Harris)等人提出。综合既有研究,“元话语”是指通过提供语境信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语篇内容,作为作者表达观点与意图的辅助,在连贯语篇的同时促进作者与读者的交流①。简言之,元话语有助于通过共同语境和共享语码实现沟通双方的连接和对话。在国际传播语境下,元话语能够帮助受众按特定叙事框架理解国际话题相关的信息、意见、情感或行为,是讲述国家故事的“开场白”。

国际传播中的元话语是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长久以来,西方国家假借“自由”“民主”的名义建立起“民主-独裁”的二元对立话语,并以其自身的“民主”为准则攻击别国文化。现代国际传播概念的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②。换言之,国际舞台中既有的话语体系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扩散,其核心目的是维护“西方中心主义”的旧话语格局。因此,打造中国元话语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的基础,通过打破西方话语对国际秩序的垄断,掌握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有助于更好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蕴含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不仅如此,话语还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话语冲突的背后实则是意识形态的较量。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与发展,中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被更多的世界人民所看到,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增加,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对中国的造谣与抹黑言论,维护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但是,在西方国家看来,这严重威胁了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屡屡发起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正是为了打压与抹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巨大优势,继续用自身的话语体系维系西方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向世界各国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但该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中并未充分发挥效能,致使我国有时在对外交往中难以施展手脚。在目前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建构上,我国仍有四方面亟待改进之处:一是外宣翻译能力。从对外传播的角度看,我国的汉英翻译质量不尽人意。对具有民族性的文本,如中国文化特色的典故和术语等往往采取直译,缺乏对语境与文化环境差异的考量,有时甚至会出现明显错误③, 使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不强。外宣往往依照内宣模式, 将发言人与受众置于上下级关系中, 措辞生硬,说教意味较浓,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缺乏考虑;三是对外传播的内容特征化④,符号意义较强。我国的外宣文本大多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事物展开,如京剧、中国功夫等。这类内容虽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特色,但对海外用户来说在文化上不够贴近。长期、重复地传播这类内容会加重海外用户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不仅很难引发其情感共鸣,也降低了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四是对外传播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除了常见的文字、图片与视频三种形态,漫画、绘本、影视剧等更易吸引受众的趣味性形式产出量较少,难以满足海外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也削减了可供我国话语嵌入的领域。

二、基于西方元话语的“中心-边缘”话语格局

国家元话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在以综合国力为主导的国际话语平台创立之初,西方国家依靠其超前的话语权意识和强悍的军事实力占据了话语中心,形成了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并通过对中国话语的打压和污蔑,维护西方话语的垄断地位。到了近代,国家间更为频繁的往来与争斗使区域话语平台扩大为国际话语平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交流都在此协商处理。在此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构建了“中心-边缘”的国际话语格局,由此成为掌握主导话语权的“主角”,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迫成为发言权极少的“配角”。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长必然导致西方丧失话语权。长久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凭借其强势地位和话语霸权操纵国际话语平台,一再采取形象歪曲、话语封锁和文化渗透等措施巩固其国际话语权,企图将中国国际话语权彻底边缘化⑤。然而,西方国家的元话语本身就暗含悖谬。西方元话语的底层逻辑是西方文化是最先进且唯一的文化,其他国家的文化都应该向西方文化靠拢并趋同,由西方(实则以美国为主导)文化来支配。“自由”和“民主”向来是西方话语的核心,西方媒体也常借此攻讦其他国家“不自由”与“不民主”。然而,将自身文化强加于别国,肆意插手别国内政等行为本身就违背了“自由”与“民主”的价值观。由此,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与话语实践产生了悖论,凭借其话语体系建立的国际传播格局也终将难以维系。

三、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國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在提出后即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建构国际传播的元话语,具有高瞻远瞩的目标、坚实的制度基础以及与世界人民志同道合的价值取向。

(一)以开创文明新形态为目标,解构“西方化”话语

近代以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是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目标,而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迫使中华民族必须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的现代化之路。西方国家凭借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地位,用西方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体系解读并偷换“现代化”概念,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理念强加给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提高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经验,以及作为现代化先行者为人类所贡献的智识等进行了吸纳。“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一种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对外传播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各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可以不必遵循西方制定的法则,而是根据自身特殊的历史、国情、文化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进一步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展示出中国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真正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x福祉。

(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制度基础,打破西方“民主神话”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表现为经济及其他各领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⑥。其中,在政治制度发展方面,中国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的是将“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⑦,它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民主在世界各国有多样化的定义和制度设计,“民选之主”“人民统治”“主权在民”“小民弄权”等逐渐演变、交错并存⑧。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的话语体系,不惜屡次将民主概念“公器私用”,持续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民主制度。西方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選举式民主的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和实践模式,并宣称其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唯一路径,将自身的西式民主等同于“民主”。西方国家为了证明西式民主话语体系的正确性,将其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隐匿在“价值中立”的外表之下,通过学界、政界及媒体向世界灌输“民主就是西式民主”的理念,辅以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加持,在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同时,也为非西方国家制造了“话语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关于民主的中国话语,是国际传播元话语的自我塑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基础上,既能揭示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与本质,又能精准体现我国民主制度的运作形态。它不仅是中国民主话语的创新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建构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打破了西方长久以来的“民主神话”,破除了西方对我国民主制度的污蔑与曲解,为世界民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回击西方的污名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但西方对其持排斥与抵制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深陷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抹黑为中国谋取全球霸权的工具,甚至由于忌惮中国的迅速崛起,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来诋毁中国形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互惠互利”等价值观念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诉求与福祉所在。正因存在情感共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能够有效消解文化陌生感,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提出正是对西方话语误读的回应。和平互助的共同诉求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元话语的形成,中国开放发展的全球化观念、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与价值目标等由此展现,从而打破了西方话语霸权的污名化。承载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心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起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叙事逻辑,表明中国的发展故事不需要也不应通过西方话语体系来认定。中国作为话语主体,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构建中国特色元话语,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积极推动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立。

四、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对外传播

作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开场白”,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有助于建立起清晰的信息结构与叙事框架,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开放的中国话语系统,更有效地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价值。

(一)实践经验巩固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现实基础

元话语的建构必须以实践作为现实依据。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建构的根源来自于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发展成就。但元话语的建构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与创新。因此,必须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元话语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要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此外,还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与矛盾。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是历史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才能使其始终立足实践,始终保证实事求是而非空谈,并向国际社会发出最真实的中国声音,

(二)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完善

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建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使其经过科学论证后更具说服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推进与开展,其理论也处于变革与创新之中。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提供理论依据,必须不断完善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坚持问题意识。问题是推动实践进步的最大动力。因而在实践过程中,要具备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并用有效解决问题的经验充实理论内涵;另一方面,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也至关重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建构我国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基础。真正的理论创新必须在自信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开阔的眼光审视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汲取别国宝贵的先进经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容,使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更具国际视野。

(三)创新表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精准输出

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对外传播存在诸多困难,其中之一是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概念与表述不足以完整转述与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现实成就与思想价值⑨。因此,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必须进行自主的概念生产,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凝练成表意清晰且易于传播的新概念、新表达。概念是元话语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故建構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要以高度的话语自信生产不同于西方的新概念。同时也要关注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使元话语概念能够勾连成为意义网络,实现中国元话语的组合输出。此外,在元话语的对外传播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努力实现精准传播。要增强受众意识,关注受众心理需求,摈弃传者本位的思想,减少元话语的说教式传播,以讲故事作为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新方式;以细节更多的个人叙事代替宏大叙事,将元话语嵌入故事的表达方式中,使其更易于引发外国受众的情感共鸣。

(四)新技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国际传播效能

当前,媒介技术高速发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技术重塑全球媒介生态,重构全球传播秩序。基于此,中国应把握媒介技术革新的机遇,利用新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国际传播。在尊重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加大新技术的投入,以新技术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在国际社会中的高效传播。另外,建设中国自主可控的国际化数字平台,有助于增强中国元话语在国际话语场域中的影响力,全方位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传播效能,扩大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

综上,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展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虽然我国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已经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但西方话语对国际话语格局的影响仍然较大,我国的国际传播还面临诸多障碍与瓶颈,存在着被西方国家歪曲、诋毁或怀疑等隐忧。基于此,突破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传播格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依然是我国国际传播需要长期努力的重要方向。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传媒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860016)的阶段性成果。

许向东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兆钰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杨奇光:《数字时代的新闻学元话语的变迁及其理论化路径》,《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年第3期,第32-48页。

②方帆、段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对话“世界社会”》,《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第69-81页。

③胡开宝:《国家外宣翻译能力:构成、现状与未来》,《上海翻译》2023年第4期,第1-7+95页。

④许向东、林秋彤:《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共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路径》,《对外传播》2023年第2期,第13-16页。

⑤王建、张雯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路径——以解析西方话语霸权为视角》,《新疆社科论坛》2020年第2期,第25-30页。

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3版。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页。

⑧陈承新:《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建构逻辑》,《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2期,第34-42+130页。

⑨武豹、吴学琴:《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第13-26页。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