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研究

2023-09-24牟奕蒙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摘 要】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作为助读系统的作业设计在整本书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阅读前,设计图表作业把握谋篇布局,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建构“学习地图”明确整本书的情节、主题、文体特点等;在阅读中,作业设计以学习任务群形式出现,既体现能力的层级性,又彰显任务的递进性,既链接生活,又关联语文要素;在阅读后,作业设计应基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思辨读写、自我评价及设计实践性作业。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41-04

牟奕蒙 /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常州 213000)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贯穿读前—读中—读后阅读全过程。在阅读前,设计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人物、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为进入阅读做好准备。在阅读中,当学生遇到阅读障碍时,借助有趣的作业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再次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课外持续性阅读。在阅读后,作业设计应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回顾阅读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总结反思并进行创意分享交流。在作业设计中,应努力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支持系统,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整体感知:引入图表把握谋篇布局

在进行整本书作业设计时,应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幫助学生提取与整合整本书的信息,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将图像化策略引入作业设计中,如思维导图、故事山、学习地图、气泡图等多样化的图表,将其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环境特点、主题等建立有意义的逻辑联系,使学生把握整本书的谋篇布局,据此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完整性、条理化、有序性。

(一)把握文本整体内容,建构“学习地图”

在阅读整本书时,可设计图表类作业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学习地图”,勾勒作品基本轮廓。例如一些冒险类文本,常常会变换故事发生的地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图表作业,引导学生建构“环境地图”来丰盈认知图示,了解不同事件的地点转换,构建故事框架。[1]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掉进兔子洞,辗转来到小庄园、疯子茶会、纸牌王后的槌球场、法庭审判,最后梦醒花园。爱丽丝在故事中历经多个地点的转场,在不同的地点遇到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此时学生可以借助《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作业单(见图1),在路线图上记录爱丽丝经过的地点、遇到的不同人物、主要场景、场景中发生的事件等,还可以根据文本中的环境描写画出“奇境”地图,构建较为完整的情境场域。有了清晰的地图,就能够勾勒出作品情节的基本轮廓,爱丽丝漫游奇境那荒诞奇妙的故事也就显得有章可循。

(二)梳理文本情节脉络,发现起伏变化

文学类的整本书常常有着一波三折的情节,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整体性地把握丰富的情节,因此在设计整本书阅读作业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以《鲁滨逊漂流记》的作业设计为例,学生在课内已经学会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因此可将阅读方法运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情节梳理中,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情节脉络。同时在作业设计时应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提供情节线的图示作为整理支架,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直接填写教师提供的情节线,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自由发挥,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梳理该书的情节。此外,情节梯也是很好梳理情节脉络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来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在整本书作业设计中引入图表还能帮助学生发现情节的起伏。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愿望的实现》作业设计中,要求用故事山的形式梳理发生在父亲苏巴和儿子苏希身上的故事,学生在梳理后发现这两座故事山都是高低起伏的,表明每个人身上的故事都是一波三折的,表示一个好的故事,其情节应富于变化。

二、阅读推进:层层推进任务群

当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阅读障碍和挑战时,可让作业多样有趣,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可让作业与语文要素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策略解决整本书阅读困惑;可让“作业”成为“做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体现作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一)链接生活,关注个体经验

整本书阅读的作业应摒除知识本位观念,将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相勾连,以获得精神滋养。因此在进行整本书作业设计时,应寻找与学生生活有共鸣的话题、文字,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所读内容与学生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有机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欲望。

例如关于成长的书《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讲述了一年级胆小的大个子正也与二年级坚强的小个子秋代之间的成长故事。书中重点讲述了正也为了寻找紫斑风铃花,第一次鼓起勇气独立步行到很远的树林。正也第一次走的路,不仅是他的成长之路,而且还是坚强的表现。结合本书第四章标题“坚强起来,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以从书中的这条路进行整本书作业设计,从正也独自行走时的心情路线图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独自做事时的情绪变化图,这样的作业设计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自主作业中理解了什么是坚强,既贴近学生的心理,也让学生回归文本,乐意阅读与思考。

(二)关联要素,重视言语实践

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可以成为整本书作业设计中的指南针。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其习作要素为“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恰好可以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中去。例如在阅读中国、欧洲、非洲民间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研究中外民间故事,探究中外民间故事的特点,求同存异展开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撰写中外民间故事对比研究报告(见图2),得出研究结论后,用“观点+举例”的方式有理有据进行观点陈述,总结出中外民间故事的异同。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指向语文要素,而且还体现课内延伸与课外运用的整合性。

(三)创设情境,串联学习任务

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首先需要在整体视野下设计学习任务,让一个个任务构成意义关联的任务群。设计的学习任务强调整本书的“整”字,它不是无关联的单个任务的堆砌,而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任务群的整合。其次强调真实性和情境性,应遵循任务驱动理念,创建真实情境,设计真实的任务群,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时,应在整本书完整的情境中串联起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连贯性任务。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整本书阅读《山海经》为例,教师在《山海经》整本书阅读作业单中设计了三个任务构成学习任务群(见图3):任务一指向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同时渗透阅读整本书的策略,即可以从一本书的封面、目录、前言提取本书关键信息。任务二借助课文中的精卫鸟唤醒小古文阅读经验与阅读方法,对比发现《山海经》句式特点,从而为读懂《山海经》扫除阅读障碍。任务三指向言语实践与表达,学生发挥想象,借助《山海经》通用句式来创造神兽。三个任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从扫除阅读障碍到创造性表达,学生的任务难度呈梯级向上,既有挑战又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读后交流:基于元认知的深度思考

整本书是充满思想性、多元认知角度的内容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思辨读写中把文本阅读转化成应用实践的思辨能力,激活思维的灵活性;在自我评价中反思閱读过程,总结阅读经验,增加思维的深度;同伴创意分享交流,展示阅读成果,在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思维的张力。

(一)思辨读写,提升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更要进行深度思考。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应激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立足文本,又能跳出文本思考,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2]

在整本书阅读中,人物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学生缺少全面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意识。在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让学生思维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人物评价,摒弃脸谱化、碎片化思维,更立体地思考人物形象。

例如在阅读交流《柳林风声》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蟾蜍,因为它撒谎骗人偷东西,它的身上充满了缺点。但细看《柳林风声》,四位主人公都在不断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看到蟾蜍在不断成长,并且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改变自己。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与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作业单(见图4),借助学习小伙伴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思考。在作业中“天平秤”的设计,让学生打破僵化思维,重新审视蟾蜍的性格品质。学生借助“天平秤”在蟾蜍性格品质的两端不断添加“砝码”佐证自己的观点。基于证据的思考方式,感受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在思辨性看待事物并做出价值判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3]

(二)自我评价,反思阅读过程

“开展整本书阅读,不能没有评价。”[4]整本书阅读后的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中的得与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求: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在整本书阅读总结时,教师可以依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从阅读态度、能力、方法、知识、情感等维度设计阅读评价表。

以《城南旧事》为例,设计了《城南旧事》整本书读后评价表(见表1)。教师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从阅读习惯、整体感知、情感领悟、阅读策略、思辨读写、深度思考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表的设计。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填写评价表,为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星级评价,小结阅读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次整本书阅读积累阅读经验。

(三)能力导向,设计实践性作业

整本书阅读实践性作业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舞台剧、研究报告发布会、分享会、小剧场等实践性作业中,学生的阅读成果可通过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展示,综合运用信息加工、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评价与辨析等思维,真正实现将知识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

以舞台剧作业为例,要想展演出一台绘声绘色的舞台剧,需要精心准备许多环节,如情节选择、人物塑造、对话练习、剧本编写等,因此实践性作业要求思考在先,实践在后,如在选择情节时,学生应思考讨论:哪个情节最具有戏剧张力?哪个情节充满矛盾的魅力?哪个情节最能展示人物性格和形象?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到不可思议?哪个情节适合展开想象,能够将内容讲具体、讲生动?等等。学生通过一系列追问与头脑风暴,选择最突出的情节,彰显整本书中的主要内容和点睛之处。

【参考文献】

[1]邵龙霞.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62-64.

[2]孙晋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J].语文建设,2019(3):9-13,38.

[3]章青青.借助导图,让整本书阅读思维可视化: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1(7/8):114-116.

[4]曹勇军.整本书阅读评价:类型、操作、局限以及改进——为纪念从教四十周年而作[J].语文教学通讯,2020(28):4.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