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模型建构
2023-09-24邹云
【摘 要】小学教师德育能力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1位小学教师的访谈数据进行质性分析,确定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模型,发现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由“教师德育认知能力”“教师德育情感能力”“教师德育行为能力”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组成。研究结果有益于推动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明晰化、具体化、微观化,为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提供明确路径指引,进而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 德育能力 结构模型 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19-05
邹云 /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助教,从事教师教育和小学德育研究(宜春 336000)
【基金项目】2022宜春市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课题“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策略研究”(22SK1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提高德育实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促进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檀传宝指出:“到现代社会,教师的‘专业伦理取代‘职业道德,不仅意味着对教师的伦理要求更加‘科学,师德规范常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而且意味着这些伦理要求更加规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1]师德教育也应从“被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走向“获得一种专业能力”,将师德教育融入专业育人能力之中进行综合培养,是在教育实践中重构“伦理性教学”,重塑“伦理型教师”的迫切需求。然而,当下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内涵、结构尚不清晰,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借鉴和参考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一线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以建构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为研究目的,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以期能对后续培养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有所助益。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研究借助关键事件访谈法对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式对访谈收集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理论框架。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借鉴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具体而言,主要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编码方法。首先,关键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通过与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访谈,获取与胜任某项工作相关的素质信息的一种方法。本研究运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对11位小学一线教师、校长进行访谈,询问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最有成就感和挫败感的两到三件教育事件,挖掘小学教师胜任德育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其次,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2]。在获得质性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在不断比较分析中,提炼出教师德育能力的范畴,从而建构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最后,为提高质性资料的分析效率,本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软件Nvivo 12.0开展工作。
(二)研究对象的抽样与选择
在调查抽样时采用“理论抽样”的方法,即依据新样本能否为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内涵,逐步确定样本结构。根据小学教师从事德育实践的年限、职位、所获荣誉等,把教師群体分为德育成效高的教师、新手教师和德育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这三个群体。然后再依据“理论抽样”的方法,逐步抽取11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3位德育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5位德育成效高的一线教师、3位新手教师。
新手教师指刚走上工作岗位1~3年的新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站稳讲台,探究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德育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德育成效高的教师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年以上,在德育实践方面经验丰富,获得过德育特级教师或者市级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的教师。德育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则是指在全国德育示范学校或德育特色学校里分管德育的校长。
二、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质性建构
(一)访谈数据的获取
围绕“小学教师胜任德育工作所需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宽广的、开放式深度访谈提纲,并以此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提纲包括:①描述两到三件从教以来令您最有成就感的育人事件;②描述两到三件从教以来令您最有挫败感的育人事件;③您认为教师胜任德育工作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为了使受访者能详细、有序地展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受访者脱离访谈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借助STAR工具进行访谈提纲的编制。访谈形成总计650分钟的录音资料,借助“讯飞听见”录音转文字软件,将11份录音文本转为总计7万余字的访谈文本。将整理好的11份文本导入Nvivo 12.0软件中,以便接下来的编码使用。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访谈数据编码
1.扎根理论的内涵及实施流程
扎根理论有一套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即三级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编码的步骤如图1所示。
2.访谈资料分析的实施过程
(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将原始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过程。要求研究者保持开放的态度,悬置个人偏见和理论先见。笔者将获得的11份关键事件访谈的原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中的初始编码(贴标签)操作。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样本的编码以“地区+序号+姓氏首字母+26个英文字母”形式(如SX2H-F),单个文本资料内容的编码采用“英文字母+数字”(如F1)的形式,示例如表1所示。贴完标签后,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将初级编码逐级“缩编”,形成概念化名称。
完成初始编码后,得到了25个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概念与初始编码进行比较,以及在概念与概念之间进行比较,将含义类似或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合并。例如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并入“德育知识”,将“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入“调节自身情绪”等。最终得到21个概念,然后对最终保留的概念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将相关概念合并整合得到8个“次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范畴的性质。
(2)主轴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后,仍存在多个概念属于同一类别的情况,需要进行主轴式编码。主轴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对21个初级类属进行归纳,理顺各概念词的层次关系,使得概念词具备更大的解释力。通过对开放式编码阶段所得的8个范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三大主范畴,分别是“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情感能力”“德育行为能力”(如表2所示),这三大范畴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小学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只有具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德育工作。
在对访谈资料进行范畴与范畴间的比较分析过程中,发现德育认知能力很自然地被认为是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基础,例如“在教育学生时,首先你要知道学生的心理和相应的德育理论知识”“要首先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学科教学和平常的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德育情感能力是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例如T老师说:“教师基于对学生的爱,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希望学生发展、希望学生成长、希望学生爱学习的情感。”Z老师表示:“我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觉得他非常缺少爱,所以对于他,我希望能用更多的爱去关心他,感化他。”德育行为能力是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情感能力的外在表现,体现为教师开展德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对各种德育关系的统整和对德育过程的调整反思。例如H老师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内向胆小的学生,要用温和的方法去处理;而对于调皮胆大的学生,要双管齐下,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严厉过后要温和地跟他讲道理。”“生活当中发生的事件和学生交往的事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德育事件,老师不一样,面对的学生不一样,需要处理的事件也不一样,那么采用的方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情感能力和德育行为能力并非相互割裂、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见图2)。
(3)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编码是在发现主范畴并在对主范畴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核心范畴的过程。核心范畴“就像是一个鱼网的拉线,核心类属可以把所有其他的类属患成一个整体拎起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3]。简言之,核心范畴就是贯穿始终,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关键事件访谈法的文本分析和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繁琐复杂,对教师的评价更看重教师的教学成绩,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从事德育工作是一个“良心活”。教师德育能力与其他能力最显著的区别是教师的情感能力,教师的情感能力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奠定教师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基调。教师的德育情感能力是访谈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能力,德育是一个以心育心、以情育情、以爱育爱的过程,教师的态度、特质、动机等情感要素至关重要,而这些内隐的情感要素在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外显出来。例如F老师所说“对孩子严厉的背后必须是让孩子感觉到你还是很爱他的,有爱的严厉才是有温度的严厉,没有爱的严厉,那就变成了一种严苛,孩子会感觉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剑一样刺痛他的内心”。除了有对学生的爱,还要有一份对家长的爱,H老师如是说道:“要包容这些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家长,不能苛求他们,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年岁跟孩子的年龄一样,孩子如果8岁,那么他们做父母也只是做了8年,是在不断学习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引领。”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能力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理解上,如W老师认为:“在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发现学生隐藏的情绪。”此外,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也是教师情感能力的表现,Z老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来感化人的,让你变得更加有能量,让你更加慈悲、更加包容,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家长、学生、同事。”教师的情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教师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由于教师德育情感能力起到了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作用,因此笔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范畴。
三、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内涵阐释
本研究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对5位德育成效高的小学教师、3位小学新手教师和3位德育管理经验丰富的小学校长进行了时长不等的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了编码,逐渐形成了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理论框架。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结构上解读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
(一)教师德育认知能力
德育认知能力是教师在理解各种德育信息和德育问题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能力,包括德育认识力和德育判断力,是教师开展德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性能力。德育认识力是教师开展德育活动的首要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职业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活动相适应理论则提到,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实践者必须对活动对象等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德育判断力则是教师通过灵活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结合情境对德育问题作出由浅入深的分析,以形成教师自身对相应德育问题的主观判断。在访谈中许多新手教师都提到了自身在对于判断德育问题程度、诱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新手教师缺乏足够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新手教师缺乏一定的德育分析能力,缺乏整合自身已有资源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认识的能力。
(二)教师德育情感能力
教师德育情感能力是基于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确保能顺利完成德育实践中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在德育实践中的情感理解力、情感感染力和情感调控力。首先,教师情感理解力指教师在德育实践中,能理解学生呈现的行为表现,预测学生潜在的情绪状态和对其情绪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的能力,是教师德育情感能力的基点。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共情和移情的能力,学生才可能卸下防备,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信任友爱的情感关系。其次,德育情感感染力是指教师在德育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同事互动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传递能力和情感评价能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生活德育理论则指出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德育情感沟通能力不仅能满足学生成长中对教师的情感需求,而且还能使教师将积极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最后,教师德育情感调控力指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教师的情感控制能力不仅指能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同时也指能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在访谈中,很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指出,教师要能化解自身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宣泄压力,作为道德教育实践者,自身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
(三)教师德育行为能力
教师德育行为能力就是基于学生生活,解决学生道德问题的实践性能力。教师德育行为能力是教师在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情感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德育行为方式并对德育过程进行调控以解决德育问题的行为实践能力,包括德育方法运用力、德育关系统整力和德育过程调控力。首先,道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活动,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传统的以教授道德知识为主导的灌输性德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依据生活德育理论,德育方法的运用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特点。运用什么方法,怎样运用,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德育方法运用力。其次,德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多方参与的多向度活动,教师在德育实践中需要起到协调各方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德育关系统整力。德育关系统整力指教师在德育实践中统领整合各种关系的能力,包括调控与家长、同事、学生、学科之间的多向关系以及调控自我的能力。最后,在德育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达到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目的,也要保证德育过程的道德性,给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德育过程调控能力。德育过程调控力指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调节监控能力,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为人师表,使自身的行为实践符合德育过程的道德性,不断反思自身,不断改进,与时俱进。
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循环体,包括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情感能力和德育行为能力,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结构框架。德育认知能力是德育行为能力和德育情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德育情感能力是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行为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德育行为能力是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情感能力的保障和外显化,三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小学教师德育能力会随着德育认知能力的提高,德育情感能力的深入,德育行为能力的熟练而提高。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努力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J].人民教育,2012(18):9.
[2]陈向明.扎根理論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
[3]同[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