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培育和塑造的路径探讨
2023-09-24李冬冬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助推器,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学校培养师生文化认同的落脚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梳理校园文化培育与塑造的相关文献,厘清相关概念的内涵,总结其研究的关键问题,以中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作为出发点,剖析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学校可通过加强物质文化内涵建设、完善制度文化育人功能、塑造行为文化示范标杆、丰富精神文化核心载体等手段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及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认同 中学校园文化 培育和塑造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16-04
李冬冬 /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学校管理研究(南宁 530022)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学生校园文化认同对其在校行为的影响研究”(YCSW2021286)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解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其目标指向如何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文化认同对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共同理想的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活动。“综合来看,文化认同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实践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肯定,通常以民族特性、习俗或生活方式等‘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存在,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基本价值的认同。”[1]校园文化认同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师生对于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制度规约等的认同,其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群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思想和行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营造学生认同度较高的校园文化一方面是师生发展所需,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策。
目前,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内涵而注重形式,过于追求统一的标准规范或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照搬传统的观念,忽视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与社会主流不完全相适应的现象。胡耀平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强调一所完整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健全的,而“在中学管理当中,校园文化需从物质层次和制定层次来体现,并且,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作用和以人为本的管理作用,对于提高中学管理质量有着积极影响”[2]。此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层次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把文化渗透到课堂中、教学中、生活中,是直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影响力,提升学校师生凝聚力并发挥中学生创造力,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维度划分。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逐渐被人关注并应用在高等学校建设中,而后慢慢延伸至中小学的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这四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文化认同是在校师生在自觉接受学校所倡导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下,将它们内化从而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心理承诺,这是学校教育生效的首要条件。其形成的理念体系以及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体现在校风上。除此之外,校园文化认同也体现在师生凝聚力的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上。同时,校园文化认同度与校园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以及师生的行为标准息息相关。
目前已有研究多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这也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文献的结构和内容,大多停留在表层次的研究。当前,部分学校只是一味的打造和建设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认知教育,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并未真正落地。因此如何塑造高品质的中学校园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教育,提高中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正面影响中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文化建设内涵不深入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体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如校园环境的硬件配备、校园内的装饰以及教室内的环境布置。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示范作用、凝聚创造作用以及文化熏陶作用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于现代中学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有利于中學生树立高尚的个人品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学校园内的物质文化,如雕塑、壁画、海报等,这些物品只要内容与形式表现得合理,师生就可以从中吸取极大的精神能量。例如校园内放置的毛泽东等伟人的雕塑,配上适当的文字介绍,表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一心为人民的伟大情怀,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树立正确的爱国爱民思想。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对其的认同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校园文化认同的程度。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学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学校经验。海报、壁画等多以“素质教育”“快乐学习”等为主题,但是多是口号式的倡导,形式丰富,背后的内涵却没有被广大师生很好地理解以及实施。
(二)制度文化建设执行力较弱
校园制度文化包含各种类别的规章制度、部门职能、办事流程等。校园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约束行为、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建设是基本保障,如果缺乏制度方面的规范和约束,那么校园文化就无法健康有序的发展,更无法发挥出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一些学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与新时代育人理念尚未完全契合,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例如一些学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专门的设计和监督部门,人员队伍不够完善,各类文化制度执行力弱,未能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对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修改完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效果和改革步伐。
(三)行为文化建设价值认同感不够
校园行为文化是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是学校日常生活中广大师生最频繁进行、最直接感受及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例如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校园中广大师生文明行为素养、学校在校外开展的各类社会活动等。可以说,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生动、最形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的象征。当前一些中学把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升学考试上,具体表现为将学生的升学率、学生成绩等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过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只有学习,无法与学校产生精神共鸣,对校园文化认同度不高,学生的凝聚力不强。这也造成了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例如校园文化活动较少开展,未形成鲜明的办校特色,缺少趣味性和特色化的教育活动,师生文明行为素养还有待加强等,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校园行为文化不够认同。此外,部分学生对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有意逃避参加一些校园活动。
(四)精神文化建设价值挖掘不足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师生对本校育人目标的解读和传承,是判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完成的关键。部分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等物质方面有较好的建设,在精神文化方面却少有建树。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精神文化建设,则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当前,一些中学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缺乏,导致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宗旨等方面还未形成明晰的方向,这直接影响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甚至导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内涵缺失。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缺失,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不够浓厚等。部分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对校园精神文化深层次的研究,没能在大众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找到契合本校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选择大众化模式。缺乏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导致校园文化无法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校园文化的传承与沉淀得不到保证。
三、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培育和塑造的路径
(一)加强物质文化内涵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也从侧面影响在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深入挖掘物质文化的内涵。首先,要借助当下所提倡的时代精神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的革新,如改革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传承等。其次,要想让物质文化发挥最大作用,必须让在校师生深入了解每样物品蕴含的深刻意义,这样才能让大家从根本上认识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最后,要借助地方文化来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并且在该过程中参考师生的意见和看法,将地方特色物质文化烙印在校园各个角落。例如将地方文化融入学校校徽的设计、校园环境美化、校内建筑物命名等,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让这些物质文化深刻影响在校师生,营造温馨、愉悦、积极的校园环境,让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
(二)完善制度文化育人功能
制度文化建设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监督部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首先,学校要提倡民主监督管理,使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学校也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促使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言行。中学生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认知能力,也具备了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势必会规范他们在校的各种行为,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其次,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机制,促使校园文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并把制度建设融入多样的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和吸收。
(三)塑造行为文化示范标杆
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评判依据。通过塑造校园文化践行标杆,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及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和学生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以优良的校风培育良好的学风;通过学风建设、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增强学风教育的鲜活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自我约束、自立自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规范学生在校行为表现。尤其是中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典范和榜样,从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出发,思考、选择并践行适合的校园文化,及时吸收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争做校园文化的宣传者,做广大师生的行为标杆,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文化、领悟文化、塑造文化、传播文化,打造极具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四)丰富精神文化核心载体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基于此,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认真落实和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认真完成工作,不推諉不吐槽,做到以教育育人和服务育人并存。其次,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学习,杜绝不文明的行为,争做文明学生,形成人人爱学校、人人爱学习的精神风貌。最后,学校要定期组织精神宣传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凝练校风学风师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校的校风学风师风被广大师生熟知、认同和遵循,成为共同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的精神融入活动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历史大讲堂等,拓展教学资源,通过引入校外专家和知名校友开展讲座,使课堂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增进中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培育和塑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是新时代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其对师生具有无限的教育力量。因此,中学要坚持文化传承育人,结合学校实际建设的沉淀和积累,充分利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各种校园文化资源,不断凝练特色、塑造文化,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用文化兴校。只有使校园文化更契合学校的发展方向,才能使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落地生根,才能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晨静,王晓军.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84.
[2]胡耀平.谈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