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幼儿脚步,谱写精彩故事

2023-09-24王丽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户外游戏幼儿发展

王丽

【摘要】“以幼儿发展为先”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要求教师以呵护幼儿情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第一选择,注重培养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学习、创新实践等良好习惯。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尊重幼儿兴趣、耐心陪伴观察、适时适宜介入、多元形式分享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究,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户外游戏;幼儿发展;探索自然

户外自主游戏为幼儿创造接触和探索自然的机会,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空间。户外游戏的开始按钮一旦由孩子主动触发,游戏中的精彩故事便自然启动。一片“松软”的泥土地,两个“不起眼”的洞洞,在一群“认真探索”的孩子眼中,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

一、尊重幼儿兴趣,鼓励幼儿自发生成游戏

兴趣是幼儿探索世界、获取认知、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也是幼儿生成活动开始的基础。只有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才能算作是自主游戏。游戏中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兴趣,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探索。从孩子游戏前的计划、游戏的实施与开展、游戏同伴的选择、甚至到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都取决于孩子。

片段1:发现了两个洞。

户外游戏时罗罗和硕硕商量好了一起当“考古学家”,他俩拿着放大镜和棍子开始去探索。看,他俩正蹲着,脑袋凑在一起好奇地看着泥土地上的两个洞。他俩拿起手里的小棍子不停地往洞里伸。硕硕好奇地问:“我们可以一直挖,挖到地球的内核吗?”“地球的内核都是岩浆,我们会被烫死的。洞洞里也许有神奇的生物哦!”罗罗瞪大双眼激动地说。硕硕说:“如果能挖到化石就好了!”

这两个洞洞在一条偏僻的石板路旁,平时孩子们基本不会过去,因为那是老师眼中“看不到的地方”,是不安全的。没想到一次意外的闯入,却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是否可以挖到地球的内核、有可能会挖到化石、里面有没有神奇的生物……

这种种奇妙的猜想是孩子们基于目前的游戏而衍生出的,当孩子们好奇又兴奋地提出他们的看法时,就已经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了铺垫,孩子们自发地围绕两个洞洞进行深入探索。无论什么游戏主题,教师都应转变固有的观念,淡化预设性,注重生成性,尊重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创造喜欢的游戏内容和主题,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二、耐心陪伴观察,支持幼儿持续好奇探究

户外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展开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幼儿持续探究的能力。

片段2:洞洞里有什么?

孩子们对原先的猜想进行验证,他们开始用工具来挖洞,发现铲子并不适合,于是他们找到了高跷和更窄一点的铲子。但依然没什么发现,于是他们想到用倒水的方法来试探洞里是否有生物。

第一次实验失败了,但他们并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原因,比如“是不是因为水不够多”,接着他们开始了新的尝试。足够的水倒入洞洞后,依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孩子们又萌发出了新的猜想:“小动物肯定不在家,出门了”“这个洞会转弯,地下肯定有一个隧道”……

从孩子们遇到困难到自主思考再到尝试第二次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身上“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在第二次实验也失败后,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丝毫不减,反而有了更多新奇的猜想。从这件事中笔者发现他们很善于思考,能够及时调整材料,善于想象和创造,并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

可见,老师的观察和陪伴十分重要,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探索,让孩子通过主动思考、不断试错、询问他人、自主学习等方式找到答案,使幼儿的学习品质得以有效提升。这样在户外游戏中他们不仅能获得快乐的游戏体验,还能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意识、学习行为,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适时适宜介入,推动幼儿游戏情节发展

在户外游戏中,老师是否介入,孩子们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但老师恰当的指导和介入可以有效助推孩子们的游戏获得。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互动能使游戏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介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自主游戏价值的体现。

在“神秘的洞洞”游戏的中后期,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意愿,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继续探索发现。当发现孩子们探究兴趣依然很浓厚时,可以和其他班老师商量调换场地,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研究。同时教师要努力做到“相信孩子、静待花开”,给予他们更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片段3:欢迎光临“石头展”。

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段瓶颈期,如很多孩子们加入游戏后就只顾着挖各种各样的石头。所以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孩子们思考:“考古学家挖到宝贝后他们是怎么做的?”于是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联想到了可以把挖到的宝贝先进行清理,然后再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紧接着教师根据孩子们提出的“放博物馆里展览”的想法给他们观看了博物馆的相关视频,孩子们也随即萌生出了想要办展览的念头。于是原来只顾着挖洞的孩子们便有了新的目标—办石头展。

当孩子们有了办展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了材料和情感方面的支持。孩子们根据石头的外形和颜色为它们命名,有“梯形石”“蓝光石”“橙灰石”等,十分形象。于是笔者根据孩子们的想法组织他们给每一块石头制作展牌、绘画石头的故事、制作邀请函等,鼓励孩子们邀请老师和小朋友参观展览,并做好展览的介绍和引导。石头展的举办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展开合作和集体成功的乐趣,引发孩子们自发思考,打开思维,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四、多元分享形式,助力幼儿收获成功喜悦

游戏分享环节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作为教师,要静下心、蹲下身、多观察、勤思考,切实把握孩子游戏的价值点,并且尝试采取更多元化的形式分享,实现游戏分享的价值,促进每位幼儿获得生动的个性发展。

1.闪光点分享

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着重捕捉游戏中的闪光点,对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呈现的宝贵学习品质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当孩子们在挖洞过程中屡次面临失败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精神,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集体中产生自豪感,并鼓励他们在下次游戏时继续尝试与探究。

2.创新式分享

相比传统的“你问我答”模式,结合幼儿兴趣点改变分享形式,可以让孩子们有不一样的体验。当硕硕发现“一个洞是垂直往下的、另一个洞洞是转弯”的秘密时,教师邀请他戴上耳麦,拿着记录素材面向全班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颖的形式引起了同伴们聆听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共同参与游戏的愿望。

3.主题式分享

以往的集中交流分享只是少数爱表达幼儿的“主秀场”,无法照顾到其他幼儿也想分享的意愿。主题式分享则能让同一主题游戏中的幼儿较快地围绕游戏情境展开讲述,让幼儿有话可说。比如当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办石头展”“办展的场地”“办展的时间”“办展需要什么”“邀请函”“工作人员的分配”时,孩子们共同出谋划策,让石头展变得井然有序,同时也有了极大地参与感与成就感。

户外游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教师始终不忘从幼儿出发,主张“自由、自主、愉悦、創造”的游戏精神,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幼儿发展优先”的眼光看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追随孩子的脚步、支持孩子大胆创新和实践、善于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品质、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和孩子共同谱写精彩的游戏故事。

今后,教师要努力在思、学、践、悟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紧紧追随幼儿步伐,助力幼儿成长一路生花!

【参考文献】

[1]孟艳华.把握教师角色定位—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02).

[2]卢迎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户外游戏幼儿发展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浅谈幼儿园户外游戏之野战区活动的开展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组织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活动的措施
开展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被“束缚”的幼儿园户外游戏
以游戏化促幼儿节奏发展
试论幼儿发展评价的指导策略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