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2023-09-24陆昕
陆昕
【摘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识字环境,组织形式丰富的识字活动,优化识字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与否,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与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对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教师应该以此为指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利于学生识字的学习氛围,丰富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为学生语言运用做好准备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言的架构和运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材料与经验,对于后期语言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影响学生思维模式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学生的大脑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养成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3.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新课标中针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提出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的学段目标。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音、形、义,从而发现中国汉字所展现出来的意义美与内涵美。同时,在写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间结构的特别之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4.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识字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汉字之美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化肃然起敬。学生在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下,对传统文化产生理解与认同,愿意进一步探究与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底蕴。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深远。因此,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地结合“新”环境、利用“新”资源改善识字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育人目的。
1.立足生活经验,创设丰富情境
进入小学之前,学龄前儿童或多或少都会在生活中接触过汉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将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而不是单独割裂开,调动学生识字热情,有助于对生字的掌握。
如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国美食》一课,介绍了不少美传统美食的名称,其中蕴含着本课所学的生字。教师巧妙设计吃“年夜饭”这一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入生字学习,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唤醒了学生关于年夜饭的美好回忆。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趣读“年夜饭菜谱”这一环节,将蔬菜(菠菜、茄子、蘑菇等草字头的字)、热菜(烤鸭、葱爆羊肉等火字旁的字)等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在报菜名的情境中根据字义巧记字形,同时通过“形声字”的特点发现汉字的奥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说出自己吃美食时的美好体验,从而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2.立足学段特点,增强识字趣味
教师在实际组织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学情出发巧妙设计教学手段,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识字效果。
以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为例,“影”字笔画较多,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在识记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将“影”字由抽象变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玩了追影子的游戏:同伴之间互相成为对方的影子,边玩边朗读课文内容。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影”字的认知,还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所说的“它是我的好朋友”。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增加识字趣味性,同时也让一年级的学生明白好朋友是形影不离的,就像影子一样,引导孩子正向进行同伴交往,很好地展示了语文课堂中独特的育人作用。
当然,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研究还等待着教师进一步思考,除了趣味游戏的设计,还可以设计一些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生动有趣的汉字故事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识字效果,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3.立足时代特点,巧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浓重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媒体技术进行识字教学能够达到令人欣喜的效果,也是课堂教学先进性和前瞻性的体现。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过程很大程度上表达着这个字的“形”和“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操场上》一课时,“拔河”的“拔”字是学生记忆的难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先出示“拔”字的甲骨文形式(就像一个人用双手握住大树将它连根拔起),接着一路演变成现在书写的楷体字“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字形、字义的理解不再是难事。中国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在教学该类汉字时,可以出示对应的图片,再由图片演变到字形,不仅学习了生字,更是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不难发现,适当的识字教学设计是多管齐下的,识字的同时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紧密结合。如“拔”字的教学,通过汉字的演变展示既让学生理解字义,达到识字效果,又触动了学生对悠久的汉字文化探究兴趣,拓宽眼界、提升思维,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创新和文化自信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立足能力培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围绕特定主题,从学习任务出发,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内外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寻找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设计公园导览图”为任务,课内指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课外开展实践与资料收集,以小组的形式汇总,最后制作公园导览图。活动中,学生来到春日的公园,寻找和观察在春天开放的花卉,并将它们的名称、特点以写写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合作完成导览图。最后,通过“我是小导游”的方式呈现活动结果。学生结合自己图文并茂的手绘导览图,将春天特有的景物一一介绍给大家,并能结合课文中句式的学习运用到自己的讲解中。
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不难发现,学生通过任务自主识字的意识十分强烈,最后结果的呈现更是对自主识字过程的一次巩固与复习。在实践活动中,识字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从中实现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一系列能力的提升,更是指向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多花精力,关注语文学习过程的整体性与延续性。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打开格局,着眼于培养怎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这一宏观问题,使自己的教学立于更高层面,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核心素养的驱动下,传统的育人理念已成为过去。因此教师首先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语文课堂中的育人作用;其次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到细小的教学环节,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的,实施课堂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顺应时代的变革势在必行。只有从低年段出发精心设计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打好识字基础,再通过分段教学目标的设定,螺旋上升学习至高年段,识字的作用才会逐渐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不断外显。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于慧敏.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