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23季星言欧阳舒雨李恰恰张雨欣张潇月张开利
季星言 胡 瑞 欧阳舒雨 李恰恰 张雨欣 张潇月 张开利
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指出,到2021年为止,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50%。江苏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约21.84%,65岁及以上人口达16.2%[1],苏北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达4767574人[2],占江苏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45%。由此可见,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于全国3.14个百分点,而苏北更是江苏省老龄化的重点地区。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农村丧偶老年人持续占据地区、年龄和丧偶的三重劣势,成为典型的弱势群体,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江苏省北部农村地区(包括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的丧偶老年人,年龄≥60岁,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无严重疾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1.2 抽样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以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5个地区的农村丧偶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走访农村,发放调查问卷,阐述研究目的及说明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或由调查员询问协助填写。问卷形式有纸质版和电子版2种,纸质版问卷由人工收集,电子版则由问卷星App回收。回收完毕,检查问卷,当缺项超过20%时,按无效问卷处理。最后,数据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内容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丧偶年限、慢性病等,用于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3.2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
问卷是由许军等人编制的。问卷共有15个条目,分3个维度,分别是正向情绪、负向情绪和认知功能。量表评分通过模拟线性方式进行,每个条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反向计分的条目是第6条至第12条,其余条目是正向计分。正向条目评分与原始分相同,反向条目评分=(10-原始分)。总分计分方法为各维度总分之和,后续需要转化总分,转化分=(原始分-该方面的理论最低分)/(该方面的理论最高分-该方面的理论最低分)×100,转化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的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3]。
1.3.3 社会支持量表
社会支持调查量表采用肖水源1986—1993年间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分3个维度,分别为3条客观支持、4条主观支持和3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总量表和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6、0.849、0.825和0.833,量表信度较高,适合国内研究使用[4]。得分的分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3.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分2个维度,积极与消极,一共有20个条目。问卷为多级评分法,第1条至第12条为积极应对维度;第13条至第20条为消极应对维度。每一条应对方式项目都列有4中选择,不采取对应0分,偶尔采取对应1分,有时采取对应2分,经常采取对应3分。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Cronbach’s 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和消极应对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和0.78。结果若为积极应对平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说明研究对象在应对时倾向于采取积极方式,反之则认为被试者倾向于消极的应对方式[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双人录入、校验。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α=0.05。
2.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调查一共发放了325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83份,有效率为87.1%。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81人。283例丧偶老年人中女性患者居多,占比为64%,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3.81±7.87)岁。其中,宿迁13份,徐州169份,盐城39份,连云港38份,淮安24份。
2.2 心理健康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83例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60.78±17.75)分,最低分为4.13分,最高分为94.40分,正向情绪条目平均得分为(68.69±23.53)分,负向情绪条目平均得分为(58.50±22.26)分,认知功能维度条目平均得分为(52.90±21.88)分。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情况(n=283)
2.3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83例农村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3.32±7.24)分,其中最高得分为50.00分,最低得分为13.00分,主观支持条目平均得分为(18.97±4.23)分,客观支持条目平均得分为(7.15±2.6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条目平均得分为(7.11±2.36)分;应对方式总分为(29.21±11.39)分,消极应对条目平均得分为(10.16±5.04)分,积极应对条目平均得分为(19.06±7.91)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
表2 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得分情况(n=283)
2.4 影响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病相关并发症、照顾来源、居住方式、经济来源、日常主要精力投入方式、娱乐方式、生活中最大的烦恼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宗教信仰、丧偶年限、慢性病数量、月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育锻炼、自理状况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5 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对无序多分类变量进行哑变量化,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α入=0.10,α出=0.1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以及与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引入回归方程,得出R2=0.388,F=35.091,P<0.01,说明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4。其中,自理状况和慢病数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且负向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则正向影响心理健康。
表4 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83)
3.讨论
本研究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为(60.78±17.75)分,其中最高分为94.40分,最低分为4.13分,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与白向威等人对社区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论有共同之处,其结果为39.83%的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或比较差,占较大比例的是心理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6],表示丧偶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致性。同样,肖汉仕等人针对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对湖南丧偶老年人的分析显示:丧偶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都要比非丧偶老年人差[7]。此外,王昕对城市丧偶老年人的个案研究也表明,丧偶老年人的哀伤情绪极易造成心理压抑郁结,负向影响心理健康[8],老年人更容易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丧偶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值得社会范围的广泛关注。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苏北地区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状况和慢病数量。自理状况负向影响心理健康,这与薛白研究的调查结果相似,他认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抑郁程度越重[9];自理能力越好,抑郁程度越轻,心理状况也越好[10]。自理状况差的老年人在进行社交或娱乐活动时,难免受到躯体的限制,不能与人交往,从而加重内心的消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想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从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开始,鼓励老年人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参加中低强度的休闲活动,提高自理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慢性病由于其病程长且不可治愈,给老年人带来长期的身体上、心理上的痛苦,产生忧虑、抑郁、无用情绪,但是行为表现上并不明显,因此常被忽略,这又进一步加重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调查显示,慢病数量负向影响心理健康,这与罗胜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随着患慢性病数量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来越低[11],可能原因是患多种慢病的患者更为虚弱,长期卧床导致其出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应该提高对自理能力差和存在多种慢性病的丧偶老年人的关注。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同[7]。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孙晓冬和张骏的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多、邻里间交往频率高和亲戚间互动频率高的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12],说明源于子女的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谐的邻里关系以及家庭地位满意度高等情感上的主观支持也能有效改善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中,自费医疗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远远低于公费医疗、新农合和商业医疗的丧偶老年人,由伍海霞等人对城乡丧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企业退休金待遇、基本养老保险等客观社会支持对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3]。因此不论是家庭成员还是社会组织,均应给予主观上的情感支持和客观上的物质支持,以减轻丧偶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与改善生活的困苦状况。本研究调查显示积极应对正向影响心理健康,与景璐石[14]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但是本研究没有发现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这点不同于以上的研究。消极应对是否影响心理健康在本研究中结果并不显著,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景璐石等研究结果显示,若丧偶老年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则心理状况往往健康稳定,说明应对方式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而消极应对方式对农村丧偶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显著。龙苏兰等人[15]发现农村空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中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而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这说明消极应对方式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老年人会倾向于从自身寻找原因,从而发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且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老年人可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找寻快乐,逐渐克服老年期的孤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消极态度面对现实状况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其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减弱,长年累月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心理,从而负向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要鼓励农村丧偶老年人,可以让农村丧偶老年人积极锻炼,通过提高锻炼参与度来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正向影响积极应对方式[16]。还可以鼓励丧偶老年人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增强自我效能感。此外,提高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其主动调适,更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应对机制和社会支持,引导丧偶老年人以更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对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督,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7],这样才有利于改善丧偶老年人的不良心理问题,有利于丧偶老年人更快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