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聚合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2023-09-23焦斌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特点原则

焦斌

[摘 要]国际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近现代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文聚合教学理念,并从概念、特点、原则、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阐述,以树立课程系统化意识,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程;聚合教学理念;原则;方法;特点;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4-0001-04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内容发展趋势作了一次高规格的专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CLIL理念的形成。相对于传统EFL课堂偏重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CLIL理念更加注重引導学生全方位地体会语言交流的意义,既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新视角,又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也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功能和地位,如“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等。在近现代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立足民族语言教学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鲜明地提出语文聚合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广大语文教师在教改实践中树立语文课程系统化意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语文聚合教学的概念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从整体出发,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将这些联系和共性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或模型。语文聚合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事物是如何建构有意义的联系。如有的学生对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写的是什么节令的夜月判断不准确,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物象、民风、习俗、抒情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思考,找到最合理的答案,形成最科学的研究思路。语文聚合教学的作用与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同样,聚合思维概念本身也是矛盾统一体。与偏重分析的西方思维不同,中国传统思维强调整体思维,其核心是这个整体不是由部分简单相加而成,而是矛盾的对立和转化。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两翼,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正如近代藏书家和训诂学家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中谈到的写作秘奥:“惟其用功之始,使其能收,必先使其能纵。”语文聚合教学就是在“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思维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其精神实质。任何偏重某一思维领域或教学功能的意义和作用,对语言教学而言都是有失偏颇,也是极其有害的。

二、语文聚合教学的特点

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语文聚合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同一性

寻求解决问题办法或答案的相同之处。如在探究《祝福》中“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时,就可运用归纳、综合、抽象等方法对发散思维所形成的逻辑思路进行分析,在众多概念间建立内在联系,实现融会贯通。通过层进式的自我追问,在求同思维的“诱导”甚至是“逼迫”的作用下,先把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关的那些人、那些事迅速在脑海中串联起来,再进一步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先生杂文《我之节烈观》和作家丁玲书评等相关信息,聚合起合乎逻辑的,也是最深刻、最根本的结论“封建礼教杀人”。

2.比较性

通过比较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方案和措施。如引导学生观察“肯动脑筋”中三个带“月”的字,可以发现随着位置的变化,“月”的形状也随之发生改变:“月在下面,撇变成竖,就像基石用力托举;月在左边,身体变长,像小朋友一样谦让;月在左下,个子变矮,相互配合。”

3.明确性

解决问题应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如将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中的15个生字教学,归类指向汉字背后的字理和字源:“哪个字,得到它,一定会眉开眼笑?”“听了家人的哪种声音,你就会加快速度?”“哪几个生字,你一定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在“奖、催、脏、懒、糟”等字的教学中,体现识字的育人功能。

4.定向性

思考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单元导语中“惜红楼梦断”阅读背景的思路,教学时联结该书的第五回和第二十二回,理解风筝背后的寓意,从而拓展整本书的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程序性

力求思维过程的程序化。2022年版新课标明确将核心素养确立为课程目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与呈现,具有价值、品格和能力等综合性特征。这种网状立体化教学,消除了以往单篇教学线型平面化的弊端,对教材编排和教学程序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

6.深刻性

提升思维活动的逻辑水平和抽象程度。如对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书名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先生就很不赞同。我们可选择《林冲递交投名状》《武松血洗鸳鸯楼》《李逵江州劫法场》这三个故事,组织学生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论断进行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

三、语文聚合教学的原则

语文聚合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和教学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文知识,练就语文技能。在遵循一般课程逻辑的同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研究表明,聚合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聚合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平衡。如少年儿童年龄不同,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发展速率明显不一致;在图形概括性、言语概括性、概括性和聚合思维总分这四个维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有创造力培养特色的地区在除时间逻辑性维度外的其他维度上,均明显高于无创造力培养特色的区域,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关注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的特点,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目标统领

语文课程设计要以科学、适切的学习目标为统领,将零散混乱的学习体验结构化,达到深度理解、迁移运用之目的。因此,教师要始终以目标视角来关照每个具体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实施,明晰其中的学习价值,围绕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使三者之间合乎逻辑关系。

3.系统设计

强化系统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全局地位,在各要素之间和关系发展中及时修正目标,调整策略,更新方法。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过程有清晰的关联性和层次性,教学绩效有明显的形成性和发展性。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抽象的学习方法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与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也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实践行为。

4.任务驱动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任务,能凸显学习者的中心地位,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深度理解,使其成为目标聚合统领下解决问题的行动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不等同于教学问题、活动和项目,而是生活化外显形式下目标明确、承载着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的语言文字运用。

5.创造性

传统语文教学常常满足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停滞不前,从而影响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意愿,尤其是扼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准确理解2022年版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现行的语文教材,多维度聚合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教学方式,有效落实素养培养的目标。

6.教学评一致性

始终围绕表现性任务设计语文聚合学习,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与监测,促进其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始终关注教学目标和评测标准,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诊断,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提升学习品质。

四、语文聚合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单篇文本是碎片化的知识,只有经过有意义的聚合,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价值。语文聚合教学,就是将分散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关联起来,从而形成概括性的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这一教学原理,语文聚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现撷取部分略窥一斑。

1.素养提炼法

众所周知,语言理解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教学难点。梳理1~6年级的12册教材不难发现,语言理解力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呈现在单元中。如,一年级“字词理解,句式模仿,图画助读,角色朗读”等;二年级“体会表达多样性,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等;三年级“学习预测,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清楚”等;四年级“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等;五年级“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等;六年级“关注小说的‘三要素’”等。教材就是通过众多语文要素的聚合,逐层深入地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理解力。

就单篇文本教学而言,作家老舍的《母鸡》一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在语言理解力这一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下,我们可再对《母鸡》进行不同角度的教学再聚合,以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角度一,聚合资料袋。资料袋包含三条信息:老舍姓名和笔名的介绍;老舍作家的身份,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数量和经典著作篇目。其中,第二条信息是关键信息,教师教学时可以此为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猫》中“明贬实褒”的写法,再在教学中时时呼应这个关键信息。

角度二,聚合课后习题。“说说作者为什么对母鸡有这样的前后变化”“结合课文说说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比较《猫》和《母鸡》表达上的异同点”这三道练习题,如同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阶梯,前面两道习题为第三道习题搭建了学习支架。

角度三,聚合补充资料。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要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仅在这两篇课文中徘徊和流连是远远不够的。恰在老舍发表《母鸡》一文的这个夏天,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一年后才得知噩耗的老舍,含泪写成《我的母亲》,与 《母鸡》中刻画的母亲形象彼此叠加、相互映衬,读来令人感佩不已。

角度四,聚合文本取舍。对比1~3自然段,以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和最能反映其语言特色的第1自然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叫声难听”这一大“罪状”,其他两个自然段则让学生自读。这样的教学调整更高效,有利于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角度五,聚合写法训练。三年级以段落为主进行写作训练,四年级下学期可逐步提升要求,过渡到篇章的写作训练。就本课而言,如果仅仅针对母爱的细节进行描摹,局限性较大。巧妙设计欲扬先抑的写法训练,是学生习作从段的训练过渡到篇的训练的绝佳时机。

2.趋同建构法

语文聚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聚集性,帮助其克服目标虚无、思维发散等问题,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如小学写景类习作是教学难点,我们对全市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时发现,对“描绘一幅你家乡静态美或动态美的画面”的片断习作,虽然不少学生写得很多,但绝大多数抓不住景物的特点。为此,教學时要进一步梳理3~4年级的写景习作要求,强调写景习作的具体指标,如“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写出景物变化”“写清楚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体会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等,在习作指导时逐步渗透和落实。

“千江有水千江月”,美各有各的姿态。习作指导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善于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以文字绘就其纯粹的美,表达其间独有的韵味。那些缺乏特征、凌乱不堪、东拉西扯的景物描写通病,究其实质,就是缺少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聚合思维。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聚合思维的专项训练,可喜的是,学生的习作更加精准,具有“镜头感”的独特神韵。

如,一学生静态描写《黄山松》的片断:那些奇特的松树,就这样静静地挺立在陡峭的石崖上。古老的树干,如同老人的脸,饱经沧桑,却又慈祥和气;翠绿的松针,成熟、刚毅,有着不屈的灵魂。迎客松,天然蕴藏着朴素的徽州农家人的性格,探出身子,伸开双臂,像在招呼远方的客人。连理松,挺拔健壮,此时却犹如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谁都不愿意分开。探海松,矮矮壮壮,露出深棕色的胳膊,彰显出少年般的自信,却表现得那样安静——静立,静立,静听那一番云海之语。

3.系统还原法

信息时代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知识碎片化、信息超载化、呈现非线性等问题,让学习者迷失了方向,造成知识体系难以系统还原。对此,聚合思维就显现出超凡的逻辑功能。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集中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职业身份的中国人民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责任担当。这四篇课文内容都鲜明地指向一个中心词,那就是“爱国心”。为此,我们设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根据活动方案,邀请学生参与“追寻爱國星,传承爱国志”主题长廊展的布置,并结合课文学习制作相关的系列作品,合作完成主题长廊展的作品创作和活动组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还原,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活动设计以聚合教学理念为引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聚焦文本理解和感悟,并以此为基点,设计发散性的学科实践任务。各子任务均以文本内容学习为核心,聚焦单元文本学习以及语文学科方法的获得,从文本拓展和方法践行出发,指向跨学科的情境任务实践,呈现“分总分”的任务实践架构。每一子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实践任务,文本学习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实践任务,坚守语文本位和工具性原则,体现素养为本、注重思维、聚合训练的教学理念。

4.筛选淘汰法

在核心素养统领下,语文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升语文聚合教学的效能。教学时,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前认知”,搭建起文本与生活之间沟通的桥梁;其次,根据目标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去伪存真;最后,进行抽象、比较、整合和归纳,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共性。如二年级下册《雷雨》中的第3~6自然段,学生默读后发现信息很多,哪些是有价值的呢?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聚合思维比较性、明确性的特点去品读写雨的三句话,先筛选象声词“哗,哗,哗”与“滴答,滴答”进行差异比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聚焦“越下越大”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读出模模糊糊的感觉;然后,仿写这三句话,实现读写结合之目标。

再如,习作指导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根据表现主题筛选材料。否则,往往信笔所至,洋洋洒洒,却是离题万里,不知所云;或材料充斥脑海,一团乱麻,不知如何组织材料。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聚合思维同一性、定向性的特点,列出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淘汰关联性不大、不能接近题旨的信息,从而形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直指中心的写作提纲。这一训练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之间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关系。

五、语文聚合教学的评价

基于评价与学习的关系,语文聚合教学评价可设计以下工具模型:一是导学类工具。设计此类工具模型是将内隐的思维可视化,对思维方法和过程予以具体提示。二是诊断性工具,如评价量表和检核表等。设计此类工具模型,意在对学生的思维水平作出判断,清晰地表述出不同层级的思维表现特征。三是反思性工具,包括KWL图表和问题清单等。设计此类工具模型意在使学生学会评价,体现评价的增值性。这三种工具模型互不排斥,共同发挥育人导向的评价功能。

总之,语文聚合教学可以突破教学改革整体把握不足的顽疾,从哲学层面上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一般和特别之间的关系。重视语文聚合教学理念的研究,将会开启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卫东.大概念: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支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7):96-101,109.

[4] 陈媛.基于碎片化问题的非线性认知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1):22-29,58.

(责编 杜 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语文聚合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JK2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特点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