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罗红霉素用于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对患者头痛缓解及嗅觉缓解情况的影响

2023-09-23李华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5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鼻息肉鼻窦炎

李华荣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 南平 354200)

在临床耳鼻喉科慢性鼻窦炎属于常见病种,多数是由于急性鼻窦炎未能充分治疗并反复发作所致,发作后患者受到鼻塞、嗅觉障碍、头痛、流鼻涕等影响而使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困扰。此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长期迁延,将大幅度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部分还会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实施治疗对改善预后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受到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恶化,导致临床鼻部疾病发病率及增长率显著攀升。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且中老年群体占比较大。针对本病患者临床治疗主要实施鼻内镜手术,可将鼻窦处复合体病变完全清除,维持通畅的窦腔通气,除此以外大环内酯类药物为常用药物[1]。罗红霉素属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优势明显,如易吸收、高浓度峰值、以原型药物从粪便中排出等,故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基于此,为评估小剂量罗红霉素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采集时间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纳入100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256.00%),女22例(44.00%);年龄范围25~66岁,平均(42.15±4.89)岁;病程1~4年,平均(1.52±0.36)年;体质量指数20.33~23.69 kg/m2,平均(22.96±0.56)kg/m2。观察组男31例(62.00%),女19例(38.00%);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42.63±4.48)岁;病程1~3年,平均(1.32±0.36)年;体质量指数19.21~23.84 kg/m2,平均(23.01±0.3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入选对象实施鼻内镜及CT检查得到证实,伴有程度不一的头痛、闭塞、嗅觉减退等症状。②无其他鼻部疾病。③病历资料无残缺,且具备客观真实要求。④研究开展满足患者知情认同且支持的要求。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严重精神问题。②凝血机制异常。③处于女性特殊阶段,如妊娠和哺乳。④肝肾功能严重器质性障碍。⑤患有恶性肿瘤。⑥对本次研究用药有禁忌。⑦存在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⑧近期曾实施其他治疗。⑨并发有其他类型的鼻部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开瑞坦,具体用药量由患者体质量、年龄等决定,对于年龄<12岁且体质量<30 kg者,每日1次,每次5 mg;对于年龄不足12岁但体质量≥30 kg者,每日1次,每次10 mg;对于年龄≥12岁者,每日1次,每次10 mg,持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提供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每日1次,每次0.15 g;用药14 d后如症状改善不良,需结合患者具体病况对用药剂量适当调整,如用药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则及时停药。两组均坚持治疗3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空气清新,以防发生感冒;同时保证心理状态良好,以免情绪过于激动,指导患者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治疗自信心,促进病情更快康复。在疾病治疗期间还需严格禁烟、禁酒,日常饮食多选择丰富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如新鲜果蔬、瘦肉、鱼等,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以增强患者体质。同时,还应加强患者口腔清洁卫生,纠正其不良卫生习惯,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告知患者不可碰撞鼻部,改正挖鼻孔、大力擤鼻等不良习惯。在外出时,空气中灰尘、粉尘较多时,需佩戴口罩,以防减少冷空气及花粉刺激鼻黏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临床病症(头痛、嗅觉减退、流涕)明显消除,无鼻腔肿胀感,日常生活及社交均正常;有效为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得到显著好转,鼻腔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对正常生活及社交的影响较小;无效为治疗后患者以上临床病症改善不大,存在较多的鼻腔内脓性分泌物,且有明显的鼻黏膜水肿情况,病症较为严重。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主观症状评分:测评工具为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4项症状(鼻塞、头痛、流涕、嗅觉减退),0~10分,0分视为无症状,10分视为严重症状,所得评分高低与症状严重程度为正比关系[2]。③鼻腔总阻力:于治疗前后利用鼻阻力计进行检测鼻腔总阻力。④炎性因子:治疗前后作为指标检测时间点,样本选自患者肘静脉血5 mL,经规范离心后得到血清,离心条件控制为3 000 r/min、10 min,检测技术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3]。⑤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为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共计8个维度,本研究选取其中4项,即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分值范围0~100分,所得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6.0;计量资料(即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鼻腔总阻力、炎性因子水平等)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即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相对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鼻腔总阻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鼻腔总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腔总阻力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鼻腔总阻力比较[kPa/(s·L),]

表3 两组鼻腔总阻力比较[kPa/(s·L),]

2.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即TNF-α、IL-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呈不同程度的升幅,观察组升幅更大(P<0.05)。见表5。

表5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且高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为上颌窦、筛窦及额窦等处黏膜炎症所造成,影响鼻腔鼻窦正常通气。该疾病的典型表现为嗅觉下降、闭塞、流涕等,部分伴有头痛症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且正常生活工作等也面临一定的困扰。近年来,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活习惯转变等因素影响下,该疾病的发生率呈高发势态[4]。鼻息肉为慢性鼻窦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鼻腔其他部位感染,进而加重病情,对患者生命构成巨大危险。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等。

既往临床治疗本病多数采取鼻内镜手术,效果较好。但在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鼻腔内本身天然结构被破坏,部分病例在术后鼻腔内细微病变结构未能完全扫除,整体疗效有限,且术后疾病复发率较高,致使患者病情愈发严重。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主要原则是长期持续性抗炎。本次研究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得出如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患者治疗后患者鼻塞、头痛、流涕、嗅觉减退症状评分显著低(P<0.05)。可见,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发挥确切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罗红霉素为红霉素的衍生药物,具有较为相似的抗菌活性,在用药后药物可以广泛分布在机体内,能够快速有效消除炎症,从而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改善,症状消除[5]。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病因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性,由炎性因子参与其中,机体嗜酸性细胞大量释放炎性递质,诱导细胞内皮增生,引发鼻息肉。罗红霉素在各种因敏感菌株所引起的多种感染中均可适用,如在上、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中效果较为明显,经口服用药,药物可快速吸收,应用罗红霉素可快速发挥消炎作用[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炎性因子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低(P<0.05)。罗红霉素是临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常用药,通过对嗜酸性粒细胞的破坏,以降低其数目,从而有效减少鼻腔内分泌物,进一步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可提升临床疗效,有效缓解鼻塞问题,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显著抗菌效果,并发挥提高纤毛运动、促进鼻腔分泌物清除的积极作用[8]。此外,治疗后,观察组鼻腔总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P<0.05),可见应用低剂量罗红霉素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鼻腔内总阻力,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嗅觉功能,以促使其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罗红霉素生物利用度较高,且不受胃酸影响,该药物抗菌作用较强,在低剂量使用时,药物半衰期长,同时在用药2 h内基本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对革兰阳性菌、支原体、厌氧菌直接且不间断发挥杀菌效用,使患者各种病症得到显著改善,提高鼻腔通气。进一步分析罗红霉素药学作用,其属于第二代14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直接作用于支原体、衣原体、革兰阳性杆菌等,相较于红霉素,其抗菌效果更强,抗菌作用超出2~4倍,故而大大降低了用药频率,减少了药物剂量[9]。此外,该药物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不受胃酸水平影响,在用药后快速分布于机体内,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原形药物形式从体内排出,不会刺激胃肠道[10]。

综上,小剂量罗红霉素用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中,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症状快速改善,降低鼻腔总阻力,改善炎性反应,尽快恢复正常鼻腔通气,从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鼻息肉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