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2023-09-22余丹
余丹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核心教育观念,是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得以顺利推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价值,将其有效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优化路径这一课题展开讨论,旨在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路径
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核心素养融入美术课堂,促使二者产生有效衔接,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从根本上完成这一教育目标,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采用适宜的策略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最后制订出符合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体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优化目标,推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中所获取的创新思维。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审美、创新能力等。小学美术教师应以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主要目标,借助形象性、趣味化的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充分释放出艺术创造力,彰显小学美术教学的现代育人价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价值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将核心素养的有关思想与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术课堂上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在参与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美术资源,在各种学习资源的支配下,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自主开启艺术探索之旅,使美术学习视野更广阔,最终提升艺术活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价值观念,提升美术鉴赏能力,通过美术理论知识与艺术作品的学习和鉴赏,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审美观念。在艺术审美观念的支持下,学生创造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逐渐得到提升,可以从艺术审美的视角领略到艺术的美。
(三)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摒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不断践行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可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质量。因此,教师要具备现代美术教育观念,从创新教学模式的视角出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创新和发展的土壤。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优化路径讨论
(一)创设音乐感知情境,培养学生图像鉴赏素养
美术与音乐同属于艺术学科范畴,因此二者之间可以建立一定的联系,借助音乐的辅助手段,可以创设音乐感知情境,提升学生的美术图像鉴赏能力。教师在美术作品的图片素材中引入适宜的音乐片段,在此基础上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情境下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融入美术图像,立足于人文、艺术等多个渠道对图像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正确理解图像的深层内涵。
1.分析美术课堂图像内容
对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图像识别能力,并在丰富的情感元素与艺术意象中获取多元化的美术活动体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析图像内容,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搜索一些音乐素材。
2.营造视听结合音乐氛围
在学生理解图像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呈现丰富的音乐素材,要求学生有视听结合的音乐体验,跟随着音乐背景营造课堂氛围,把握课堂方向,使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美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有效解析图像的特质。
3.解读美术图像创作成果
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于语言表述以及自主绘画的模式阐述自己在情境中的艺术体验,形象地解读美术图像的创意效果,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创建美术活动小组,强化学生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小组的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空间,使他们在美术小组活动中观察、想象、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美术知识,释放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开展指导工作,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作品创作活动。
比如在“美丽的鞋”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问卷调查、线上档案等模式调查学生的分组意愿,了解学生的美术学情,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美术活动小组。之后将时事热点主题嵌入教材学习内容,如可以以“建党百年”为热点话题开展主题美术活动,为每个小组布置美术探索任务。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了解红军的革命史,以及认识到革命先烈们用草鞋、布鞋度过了艰苦的革命岁月的故事。之后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为红军战士设计出可以抵御严寒风雪的舒适且具有美感的鞋子。在美术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各美术小组采用查询美术学习网站资料、阅读新闻资讯等形式了解红军的革命史,通过网络图片的呈现了解到革命年代红军草鞋的外观和特征。之后利用草绳、棉布、画纸、剪刀等工具开展美术制作活动,从小组中分别选出负责丈量尺寸、裁剪、颜色选择、工艺设计的人员。学生经过分工合作之后,凭借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天赋设计出了新颖、独特、舒适、保暖且具有艺术美感的鞋子。实践证明,美术小组的创建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意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
(三)设计鉴赏板块,提升学生审美态度素养
1.开设教材资源鉴赏板块
以教材为依据的教材资源赏析板块的构建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小学美术丰富的教材资源,由此设计出不同的鉴赏板块。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选取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可以向学生推送美工、绘画、建筑、雕塑、设计等实物作品、绘画作品,使学生立足于艺术审美鉴赏的视角,对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作品构思、建筑特色、意境渲染等开启探索,最终使学生从丰富的艺术作品中获取多元的审美体验。建立在教材为资源依托基础之上的鉴赏活动,可以将教材中静态、平面化的美术作品,借助于实物、动态化效果得以呈现。
美术教师在美术作品鉴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前设计出美术作品,并向学生讲解和推送作品的背景、思想,再要求学生共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元素,使他们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与艺术创作的灵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同一美术作品,使学生开启再创作活动。学生在艺术审美视角下,会对于美术作品产生敏锐的审美体验,为他们提供通向感知世界的桥梁。
2.开设乡土资源鉴赏板块
乡土资源的结构非常丰富,涵盖数量诸多的民间艺术和民族审美元素,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艺术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努力致力于乡土资源的开发,打造出一流的乡土资源鉴赏板块,使学生走进乡土资源,近距离欣赏到乡土资源美术作品。首先,组织学生通过线上推送鉴赏乡土美术作品;其次,带领学生亲临乡土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开启研学旅游,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学生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认识乡土文化艺术,揭示其中的审美元素,最终提升审美态度素养。
比如在“小泥人”一课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乡土文化中丰富的泥塑作品,选取实物作为学生艺术鉴赏的板块资源,要学生从泥塑的外观特征分析其线条流畅度、形态的和谐性以及蕴含着的地域文化特质,由此提升泥塑的艺术鉴赏价值。教师还可以选择具有乡土文化特质的泥塑馆、泥塑展示館等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域作为教学实践场地,丰富学生的乡土艺术文化体验,将小学美术教学理论融入美术实践。
(四)建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艺术创新素养
1.由室内走向室外,开展艺术采风活动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局限在教室内,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就需要进行教学场地的扩展,将教学实践活动从室内向室外延伸,之后组织学生开启美术实践采风活动,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
首先,要以自然界为载体,由此选定艺术活动素材,设定出布局完整的实践采风活动计划,并在活动开启之前,选择适宜的活动场地,确保场地的安全性,接下来再制订出可行的室外采风活动预案。
其次,在美术实践采风活动正式开启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领略自然界中的风光,在与同伴、旅行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取多元的艺术创作灵感。
最后,在采风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将采风途中的经历、感受通过艺术创造进行呈现,最终创作出极富艺术渲染力的美术作品。
2.由讲解到探究,开启动手操作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要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向以探究为主的创新创造方面过渡,在此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美术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促成学生由理论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探索,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场地,促进学生美术动手操作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生活以及美术资源库中找到学习素材,如木条、树叶、纸箱等,学生就教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裁剪、拼图、填画等技能的使用中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呈现自己的美术作品,并解读作品的创意思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以视频、拍照等形式上传到作业网站,供教师、学者、学生、家长、其他学习者以点赞、评论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评价反馈,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新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的优化工作,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美术教学计划、美术教学实施环节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创作和探索的空间,最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美术人才做出贡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思路,引入现代教学模式,使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邹燕.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