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

2023-09-22李明明

中国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

李明明

【摘 要】高中历史总复习课的教学实际经常伴随着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利用UbD理论设计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课堂实效性。基于UbD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逆向设计,在确定目标和有效评估后设计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复习的质量和效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基于UbD理论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反思,以期探索出高中历史总复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UbD理论 高中历史总复习 逆向设计 理解为先 大单元教学

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总复习要以课标为依据,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以落实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一轮总复习的知识网络铺设和体系建立,既要把握总复习的基础性、全面性,又要兼顾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素养的提升,以及对高考靶向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杜绝“经验主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在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总复习的实效性和精准性。

一轮总复习中的大单元教学是将具体学科知识内容建立内在联系,打破教材原有结构,整合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和教学实际的体系,以提升总复习的效果。而UbD理论将教学设计为三个阶段,以结果为导向直指课标提出的高考总复习的目标要求,建立在单元设计的大概念基础上,适合对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目标进行整体把握。因此,基于UbD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对于高中历史总复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能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将《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关于中国近代史部分的第五单元进行整合,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为线索,以“唯物史观”为内核,按照UbD理论模板设计及实施教学如下。

一、预期结果

1. 确定目标

UbD理论提倡目标的确定以“大概念”为引领。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是连接事件关系的锚点。在有限的课时与总复习巨大的知识量的矛盾中,以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大概念做统帅,摒弃烦琐而细碎的知识学习,抓住重点与重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且强调目标是长期的、正式的,是考虑教学结果和评估的。在此,我们按照课标要求和历史学科高考山东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多维度细目表,以大概念的形式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中传统概念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内容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需要学生明确以时空观念为线索的中国近代列强侵略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斗争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以唯物史观为内核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的变化及演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其中核心大概念就是“时空观下中国近代史的侵略与抗争”“唯物史观下的社会形态的演变”,即“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 学生将会理解

UbD理论强调,“理解”是区别于“知道”的概念,它分为六个侧面,即“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1],这六个侧面构成成熟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应用UbD教学理论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追问式的理性思维、全面客观的历史视野和深刻内在的自我认识,避免了灌输式教学的僵化和生搬硬套,使学生生成历史感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本单元学生将要“理解”的是:能解释中国近代四次列强侵略和各阶级抗争事件的主要过程及影响;能阐明“侵略”与“抗争”之间的关系;能应用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两条线索梳理史实;能洞察侵略和抗争的必然性;能神入体会中国在艰难中进行近代化的步伐;能自知“落后就要挨打”和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

3. 学生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

UbD理论提出,“基本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以及揭示更多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可架构学习深入和可迁移的理解。在总复习中设计基本问题,可以将离散的知识结构化、片面的事件整体化、割裂的史实连续化,促使学生改变背诵式学习,进行理解为先的深度学习,充分感知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基本问题,将学生学习精准地、有针对性地引向高考总复习。在这里,教师提出激发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本单元学生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是:几次列强侵略的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特点;各阶级抗争事件发生的次序及其原因、结果和意义;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具体表现;近代化推动力量演变的历史必然性。

4. 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预期结果中预先设定学生将要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使总复习更精准、高效。这是课标要求和高考考向的具体化,是“目标”和“基本问题”的细化,但又不是简单地展开陈述,而是通过教师的预设,为学生学习赋能。因此,这部分是总复习的关键环节,也考查教师对高考考向的研究、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融合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能力。

根据确定的目标和基本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如下:(1)整合教材,打破原有体系,重建符合高考考向的知识结构。将第16课的“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第18课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整合为“侵略”线索;将第16课的“开眼看世界”、第17课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第18课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整合为“抗争”线索。(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三道高考选择题的解答,体会侵略战争对中国不断加深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抗争不断深入的时代趋势。(3)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对高考真题的解析,使学生能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

二、评估证据

教师依据预期结果思考评估证据,即怎样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已经深入思考了基本问题,已经弄懂了并能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评估证据更像是“剪贴簿”,可以包括随堂测试、表现性任务和开放性问题[2]。

1. 随堂测试

(1)(2021年高考山东卷第5题)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2)(2022年高考山东卷第6题)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3)(2021年高考湖南卷第7题)据表2可知,当时中国(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2021年高考山东卷第1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2. 表现性任务

(1)按照时空观念下“侵略”和“抗争”线索,以及唯物史观下社会形态的演进自主整理复习笔记。

(2)以小组讨论形式探究历史规律性认识,如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完全被动的结果吗?如何评析“冲击—反应论”?

(3)史论结合,根据材料评析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影响。

3. 开放性问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社会形态的复杂性?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连续性,以及遗留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包袱?

(3)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检验?

三、设计学习

最具有代表性的理念,不是在教师嘴里,而是在学生心里。基于UbD理论设计学习,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地位。设计要求教师避免以往熟悉的教学思路,避免“经验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是次要的,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同时还要思考学生学情,即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胜任力和有效力,实质性地增加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设计学习活动如下:

(1)让学生明确课标要求和高考多维细目表的具体考向。

(2)阅读教材,重構知识体系的笔记。

(3)布置相关高考题、小组讨论的思考题。

(4)按照课时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安排活动的次序:第1课时熟悉课标和考向要求,并阅读教材、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网络的搭建;第2课时随堂测试和小组讨论,展开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第3课时依据学生前两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生成。

笔者基于UbD理论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的总复习教学探索活动,深刻体会到“以结果为导向”设计的实效性和精准性,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学习的核心的课改理念。其中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贯穿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交织在“基于理解”的六个侧面中,穿插在“基本问题”里,体现在“设计学习”中,这种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趣和低效,大大提高了复习备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4-95.

[2]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1.

(作者系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