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以《壹点帮办》栏目为例

2023-09-22郭庆文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生栏目受众

郭庆文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福柯曾说过,“话语即权力”。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系统重塑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人们被赋予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1]。现如今,一个地级市的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民生内容,甚至比当地主流媒体所发布的同类内容更受关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正在挑战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地方主流媒体应立足本土优势,加快媒体融合和转型步伐,用新技术赋能民生新闻生产和传播全过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让民生新闻“活”起来。

1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特征

1.1 传播过程社交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 亿,占网民整体的75.0%[2]。融媒体时代,大众已习惯从网络尤其是移动端获取新闻,并通过社交媒体对新闻进行转发、评论、点赞,成为新闻的二次传播者,新闻传播过程呈现出社交化特征。以民生内容为报道题材、以平民视角为报道立场的民生新闻,因贴近百姓需求,使这一特征更加突出。从媒体传播民生新闻的过程来看,民生新闻栏目在自有的移动客户端刊播民生新闻的同时,还会在各类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建立社群,并依托用户画像,实现内容多渠道精准分发;从用户接收民生新闻的过程来看,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粉丝群等各类社群,成为用户获取民生新闻、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用户在接收新闻的同时,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过滤,将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再次传播,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而且,地区性的民生新闻,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发酵,很快就可以扩展到更大范围,并形成舆论。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新闻传播过程的社交化使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发生了较大变化。

1.2 采编流程智能化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采编流程呈现出智能化特征。第一,民生新闻记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挖掘新闻素材,民生新闻的来源更为广泛。第二,采集工具智能化,无人机、智能手机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民生新闻的采集过程中,记者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运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第三,在民生新闻生产环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人新闻写作、大数据新闻生产成为潮流。例如,《绍兴晚报》“一线调查”新闻专栏采用“大数据+新闻”,报道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等。

1.3 呈现形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构造的网状世界里,人们接收信息、消费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民生新闻的呈现形式和播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播报语言多样化。与以往严肃说教的民生新闻不同,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平民化,地方主流媒体在移动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开设民生新闻栏目,有些民生新闻播报人员也会使用方言进行播报。其次,播报形式多样化。一方面,民生新闻既能以图文、视频的传统形式呈现,也可以“图文+音视频”、直播、海报、超文本5.0(HTML5.0, H5)等多种形式呈现;另一方面,有些民生新闻栏目会通过记者连线、专家评论等形式进行新闻播报,使民生新闻的播报形式更加丰富。

2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同质化

民生新闻是媒体不可或缺的新闻内容,由于地方主流媒体所采集新闻题材的侧重点固定,所以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如雨季地下室漏水、冬季供暖问题等。同时,民生新闻记者在解读新闻时往往会根据经验进行模式化操作,解读角度单一,新闻语言和舆论引导方式相似,导致新闻内容的创新性不足、同质化严重,容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2.2 缺乏深度

虽然民生新闻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并非所有贴近百姓生活的事件都能成为新闻。目前,大多数民生新闻报道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如邻里关系、小区环境问题等,报道内容过于琐碎、肤浅。而且,很多民生新闻一味地追求“短、平、快”的报道方式,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挖掘,缺乏对事件进一步的解读和追踪,忽视了新闻事件背后真正的意义,难以长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2.3 交互性弱

传统媒体采用中心制作、四面传输的星形结构,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处于中心节点位置,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单向流动,无论传播何种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这种“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导致传受双方彼此孤立,反馈不及时,交互性差。通常情况下,民生新闻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受众参与互动的意愿相比其他新闻会更强,但由于民生新闻题材广泛,受众的社会角色不同、关注角度不同,很难像新媒体一样实现与受众的即时、精准互动。

2.4 舆论引导能力不足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做好网络舆情的压舱石、新闻价值的风向标、政民沟通的黏合剂,但很多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失位。一些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时,为获得流量、提高收视率,就过度渲染新闻画面,“标题党”泛滥,使民生新闻过于娱乐化,导致其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不能有效传递民情民意、正确引导舆论。

3 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2022 年8 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帮办》栏目开播两周年,两年时间共收到全省16 市“壹粉”发来的共计8 703 条帮办线索,这些线索最终形成了1 079 篇稿件、112 场直播,累计帮助解决事件800 余件,全网点击量达3.3 亿次。笔者通过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帮办》栏目进行分析发现,在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民生新闻要“活”起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既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3]。

地方主流媒体承担着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构架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特定区域内具有民生政策解读落地、当地重大事件报道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持续聚焦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定期发布政府的最新举措,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和参考。例如,2022 年12 月,《壹点帮办》栏目以供暖验收文件为切入点,持续追踪烟台中梁海志府小区供暖难问题,采访热力公司、住建局、行政执法局,及时回应了公众关注的供暖问题。

另外,地方主流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要以民生为主体,明确民生栏目的定位,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划做深做大,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自身舆论监督效力,强化正向引导效力。《壹点帮办》的帮办热点内容包括爱心寻人、爱心助农、医患救助等16 个关键词,能够帮受众解决住房、出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急事、难事。而且,大部分帮办新闻源都在山东本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分布在全省各地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能够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进行相对全面、真实、及时的报道,并在报道中引导舆论走向,确保民生新闻有效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

同时,地方主流媒体做好民生新闻,要重视媒体的社会服务功能,把握民生新闻的各项影响要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搭建起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为解决民生问题贡献力量[4]。《壹点帮办》栏目从平民视角解读政策,拉近了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借助民生新闻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意见反馈平台。此外,《壹点帮办》栏目还借助齐鲁壹点平台邀请1 600 余位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在线上为用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3.2 创新连接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受众从原先的读者、观众快速转变为用户,传受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用户拥有了获取新闻的自主选择权,当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就会选择互动性更强、参与感更好的新媒体平台。因此,地方主流媒体应强化用户意识,重视新闻接收者的主动性,用新技术重建与用户的连接渠道,让用户参与到民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与以往民生新闻栏目依靠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与用户建立浅层次的连接方式不同,《壹点帮办》栏目依托齐鲁壹点情报站,由740 名专业记者直接与“壹粉”线上互动,收集线索、追踪热点、解决问题,与用户进行深度连接、高频互动,在两年的时间里,共收到全省16 个市“壹粉”发来的共计8 703 条帮办线索。2022 年8 月,《壹点帮办》栏目首次推出全新的用户互动与服务平台——壹点帮办小程序,可以实现帮帮团报料维权,一键求助,使互动更加高效、便捷。

麦克卢汉说,新媒体的诞生会将传统媒体视为其内容,而新媒体则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环境。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让民生新闻实现多矩阵传播。《壹点帮办》栏目借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集纸媒、网媒、移动媒体等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5],利用总覆盖人群超过1 亿的报网微端矩阵,实现了栏目内容的多平台、立体化传播。例如,2022 年9 月19 日,在《壹点帮办》栏目定期举办的帮办直播中,栏目选取了6 条不同类型的帮办,首次与壹点视频号矩阵联动直播,当天参与直播的壹点视频号就达17 个。

与此同时,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传播效率更高、便捷性更强、深受大众欢迎的短视频传播渠道,让受众通过观看短视频迅速掌握新闻要点,通过观看视频直播进行沉浸式体验,并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建议,参与民生新闻的生产。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坚持贯彻“视频优先”的原则,推进全员视频化、全行业视频化[6]。截至2022 年8 月,在《壹点帮办》栏目的1 079 篇现场报道中,帮办视频579 条,累计直播112 场,累计收到感谢情报2 945 条,累计助农解决滞销农产品160 多万千克,为患病儿童筹集善款123 万元。

3.3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民生新闻质量

无论新闻的采集手段如何智能化、受众的阅读习惯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仍然是地方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在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同时,地方主流媒体必须重视民生新闻的质量,对民生新闻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为受众还原新闻真相。

在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要有效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力,提高民生新闻质量,重视树立品牌观念。这不仅要求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明确采访主题,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巩固栏目品牌地位,提高民生新闻的影响力。近年来,《壹点帮办》栏目一直在切实践行“为用户服务,与用户俱进”的初心和使命,逐步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壹点帮办》栏目的报道标题均以“壹点帮办”为开头,形成专题。其次,该栏目各地的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基本固定,成为栏目的形象代言人。再次,该栏目通过壹点天元发布厅发布2021-2022 年度“十大帮办盘点”和“金牌帮办记者”榜单,以强烈的仪式感增强记者的品牌意识。最后,该栏目在壹点帮办小程序上设置红黑榜,提高了监督单位的办事效率,巩固了自身栏目品牌的地位。

民生新闻记者要注重新闻题材的选择,提高议程设置的能力,从“市井新闻”转向“公共新闻”,将焦点放在受众关注的卫生、养老、教育、文旅等方面,让受众主动参与互动。2022 年5 月,临沂壹粉“飞鸟”向壹点情报站反映,当地一口腔门诊部医生错将其女儿恒牙当成乳牙拔出,帮办记者介入后帮助壹粉成功维权,该新闻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突破小民生与大民生之间的障碍,是提升民生新闻质量的关键。民生新闻栏目从选题策划开始,就要避免过度报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要从小事着手,以小见大,挖掘小民生背后群众关心的大民生问题。例如,2022 年7 月15 日,《壹点帮办》栏目报道了泰安绿化带变菜园的相关新闻,在为市民普及《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的同时,引导大家保护城市环境。

同时,大数据赋能,对民情民意进行深度挖掘,讲述百姓故事,反映百姓诉求,形成质量高、内容全面、覆盖范围广的民生新闻作品。例如,《壹点帮办》栏目中的帮办新闻与“壹点问暖”联动,反映了供暖季普遍存在的问题,输出了高质量的数据化民生新闻。

4 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地方主流媒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受众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赋能采编流程,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创新民生新闻的制作方式和传播形式,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优势,打造栏目品牌,打通新闻宣传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民生新闻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栏目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