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研究

2023-09-22李静邯郸市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藏品文旅文物

李静 (邯郸市博物馆)

2021 年5 月12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通过区域协同创新,社会参与,跨界合作,互联网传播等方式,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多举措盘活博物馆藏品资源”“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同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要求坚持坚持科学技术引领,全面深化文物领域各项改革,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以上文件表明,从国家层面而言数字化建设将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得以起到持续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决定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实现以“创新”“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化是博物馆发展的新途径,寻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径,是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进一步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必要条件。

一、文旅融合概述

2018 年7 月全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文旅融合是基于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为目的,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载体,从文化和旅游的理念、资源、产业、技术和职能等方面进行的深层次融合,是扩大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各种文化可以通过旅游的过程,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得到传播、发扬。人们可以在旅游中获得知识,了解文化,陶冶情操.旅游也将成为搭建不同地区的桥梁,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文化和旅游地融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文化旅游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旅融合可以通过旅游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旅游业开发更多的高质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以达到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文化和旅游的深层次融合,将会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得以加强旅游的吸引力,进而形成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已经内化为一体。2020 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游,由此博物馆成为旅游的关注点,随之不断升温,切实发挥了文化中枢的作用。

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概述

博物馆承载了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担负起文旅融合下数字化建设的责任。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将文化和科技相结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文物信息转变为数字化输出方式,从而达到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浏览和管理。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利用、展览、文化传播、管理运营等方面。将会改变传统的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文物保护、管理、展示上实现飞跃式发展,博物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也将会随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而发生改变,进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首先是对于博物馆文物藏品进行数字化,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可以为保护、修复、展示提供基础,然后在采集文物藏品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虚拟的展示空间,生成虚拟展览,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云游参观。现代数字技术还将应用到博物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物保管、修复、安全、服务、传播。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挈合国家方针,符合时代发展方向

博物馆推动数字化建设是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而做出的积极响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方向,伴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开展,利用数字技术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担负起推动博物馆数字换建设的重要责任,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将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了博物馆服务品质

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文化的责任。将数字化融入博物馆的对外服务中,是符合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得以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能够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虚拟空间,将馆内的陈列展览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走上云端,打破了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观众不再局限于在馆内参观,而是随时就可通过浏览博物馆网页了解藏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观众达到文物共享性,提高了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使得线下展览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互联网展示的藏品数量也比实体展厅要多,使更多的馆藏文物走出库房,面向观众。并且在移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使得博物馆文化传导功能扩大化,从本来的固态空间扩展到能够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任意地点,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观众交流,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水平,实现对公众的智慧服务。

(三)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了藏品管理水平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集,保存机构,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藏品,担负着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从而获得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借助新技术可以可以更加有效保存和保管藏品,实现对文物的监测,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得以深入挖掘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探索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在在文物保存、保管等方面的应用是博物馆得以发展的必然,博物馆对内的数字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3D 扫描建档,以数据图像文字视频等资料对藏品储存备份,进行数字化处理,得以在管理使用文物时更加具备安全性,降低文物受损的概率。推动数字化建设,博物馆可以对藏品更好地进行保护,进而创新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以新的信息技术为支点,所带来的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

(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高了展陈科技含量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走入人们的视野,利用技术手段与博物馆相结合建构成虚拟博物馆,改变了博物馆固有的展览模式,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将传统静态展陈方式转变为三维立体影像和虚拟遗址空间全方位动态展现方式,观众在参观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所模拟生成的历史环境和氛围空间产生历史的真实感,进而对藏品产生积极的探求,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活”起来,达到藏品在虚拟现实中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观众面前,拉近了观众和藏品的距离,加深了对文物藏品及其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进数字化建设,既是实体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是博物馆寻求发展不断创新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而促进了博物馆的智慧发展之路。博物馆只有开展数字化建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万物互联的世界,同时对于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国内外的一些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虚拟现实技术助力文物“动”起来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发展较快的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在采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虚拟世界,是一种完全人工的数字环境,观众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完全沉浸于一体化的虚拟环境,观众需要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产生了代入真实环境的感受。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局限性,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功能,让博物馆内的文物“动”起来,增强了观众对文物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想象力,打开了视野。科技和博物馆的融合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平台,观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就可学习到传统历史文化,领悟文物背后的历史,扩展观众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能够让观众达到沉浸式体验。例如在2014 年故宫推出了动画版清宫旧藏《十二美人图》,这些古装娴静女子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古代宫廷贵妇的生活。再如故宫利用全景VR 技术推出了全景故宫栏目,观众可以沉浸式欣赏故宫实景,不仅限于开放区域,未开放区域也可观赏。还有德国港口探索博物馆于2019 年5 月13 日开放的汉堡港混合现实和近距离体验,采用AR/VR 多项技术结合,使观众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民风民俗。在2020 年10 月15 日,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11 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一场“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运用VR 技术,AR 技术,建立了立体环绕全景虚拟展厅,对文物进行多角度展示,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随着中国科技技术的提升和博物馆内在的发展需求,博物馆展陈的方式能够传达出博物馆的文化品位,还能够展示出博物馆人员的研究水平。融合了VR 技术的数字博物馆不仅让冰冷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而且还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有趣的观览体会。

通过对博物馆展厅及相关环境进行打造,使观众在参观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气氛,体验到身临其境地感觉,拉近了历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传承。正如美国迪美博物馆副馆长白杰慎所说:“好的馆舍设施+好的藏品=好的博物馆,这是博物馆界普遍使用的法则。但如果要把一座好的博物馆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博物馆,那么还必须加上好的观众体验”。

(二)加强博物馆文物藏品资源数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中更是广泛应用。藏品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信息手段对藏品基本信息以及二维影像,三维扫描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合成数字博物馆的展出题材,并通过网络为公众服务,让观众熟知更多的历史信息。在藏品数字化建设中首先要遵循相关国家标准,比如在2001 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2004 发布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为指导,围绕以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为核心,以数据管理为基础,在数据共享及联动的基础上,达到全方位采集加工的结果。藏品的数字化不仅是记录藏品特征的文本描述,还可以是一组从各个角度拍摄的藏品高清照片,或是一段表达藏品用途展示藏品制作过程的动画视频。网络信息的存储技术、检索技术,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速度,拓宽了藏品信息的利用范围。对于互联网上的藏品信息观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浏览网上博物馆的信息,这使得博物馆在信息展示上可以更全面,能涉及博物馆各个方面的信息,且藏品的信息介绍配合详细的文字说明并可以附有大量照片,使观众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藏品信息,博物馆与观众通过网络建立联系,馆际之间也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资讯服务,通过这两种信息传播途径,使得博物馆利用信息化建设发展自身功能,从而博物馆的智能得以更好地实现。丰富的藏品资源,便捷的获得方式,使得观众可以方便灵活地在网上浏览查询。

(三)利用官网做好宣传

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博物馆的文化吸引力,热门博物馆网站浏览量甚至超过百万,为观众了提供了便捷丰富的讯息。博物馆官方网站代表了博物馆的形象传递了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官网对文物信息、博物馆信息、博物馆活动进行推送,让博物馆保护、研究、教育、传播的功能得以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平台构建需突出场景性、服务性、融合性、组件性、共享性。可以建设包括藏品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的一个网站,作为数字化成果的实施平台,观众通过平台,可以云游参观展览,参观预约。

(四)用数字化理念承托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展陈方式以及公众服务水平都会影响到博物馆的发展和观众的观展体验。数字化建设对博物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搭建了连接博物馆和观众的桥梁,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多样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传统的导览方式已经落后于博物馆的发展,由此产生了数字化导览系统。数字化导览系统包括语音系统,实景系统。语音系统较为常见,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语音服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服务模式,提高了参观的便捷性。实景系统可以依托平面图再现馆内实景,实现地图、文物信息、语音解说等功能的应用,观众可以输入自己想要了解的文物,导览系统就会实时定位获取观众的实时位置和目标文物的位置,给观众进行位置导航,让观众方便地到达准确位置观看想要观看的文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不拘泥于固定展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藏品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导览系统可以自动将周围的藏品信息发送到观众的手机终端,观众可以通过文字说明,语音系统,视频信息加强对藏品的了解。有了导览系统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完全自主游览,使得参观学习的过程尤为轻松,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弘扬和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五)搭建移动数字化平台服务观众

在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给用户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平台而言,需要建构博物馆业务与新技术的融合,博物馆作为传播历史文化的载体,它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传统的展览模式往往是静态的,观众被动地接受信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广泛的应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这些也会对观众获取信息的形式产生影响。将数字博物馆延伸至移动终端是大势所趋。所以博物馆应该借用数字技术,服务公众。现在智能手机普遍应用,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开设公众号,对博物馆的数字化成果进行推介,主动输出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展示历史文物的平台,而且增加了与观众沟通的渠道,2012 年国家博物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紧接着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各地的博物馆也开始用微信辅助导览,因为界面灵活,不用下载的优势,微信获得了更多博物馆加持。观众想要获得参观咨询和展览信息,只需要关注博物馆的微信平台即可。微信具备开放的公众平台,消息推送的功能,在科学传播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信所具有的文字输入、图片传输、游戏互动等各种功能,都非常符合博物馆导览的服务需求,观众不仅可以收听到语音,还可以接收到藏品的图片,参与游戏互动,使得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抖音短视频平台作为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工具,通过录制展览视频向观众介绍馆内文物,方便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文物内涵,扩展历史知识。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提升了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最近抖音与三星堆博物馆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三星堆抖音营销开发计划,包括建立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抖音官方账号,为公众提供准确,有趣味,有价值的信息资讯,策划年度重要主题的活动。

五、结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又挈合博物馆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将会给博物馆带来巨大的改变,对博物馆功能的扩大和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

只有抓住新文化业态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优化公众观展体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会文明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充分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实现博物馆高速飞跃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文旅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