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调查研究
2023-09-21程丽徐素琼
程丽 徐素琼
[摘要]为调查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基本情况,采用问卷法从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和家长参与4个维度对西南地区284位送教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校本支持得分最高,其余依次是政策保障、家长参与、社区参与;送教上门工作的各维度在送教教师的性别、平均送教路程、送教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送教教师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教育教学年资、送教经验、地区等方面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基于此,可采用赋权增能、校本支持、社区联动、政策支持等措施提升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質量。
[关键词]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
[中图分类号]G760
一、问题提出
送教上门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保障重度残疾儿童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从而实现全面发展[1]。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送教上门的在校特殊儿童数量达到了205万人,占在校特殊儿童数量的2230%[2]。送教上门不仅提升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同时也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黄儒军等人从“零拒绝”和“全纳教育”的角度提出,送教上门有着义务、专业及个别化的特征,而主体包括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政府、医院的康复师等[3]。李学会等人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指出,送教上门应以特殊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学校作为特殊儿童同伴群体的建造者(包括学籍管理、教育评估等),特殊教育中心作为送教上门工作的组织者,结合医生、社会工作者、社区等人员多方参与送教上门,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服务[4]。
不少学者针对送教上门展开了实证研究。例如,崔宁宁对山东省潍坊市送教上门教师的调查显示,送教队伍单一、专业知识缺乏、送教政策保障不足等导致送教上门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5]。董桂林等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情况,指出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普遍缺乏送教经验和技能[6]。有学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指出,家庭对送教儿童的期待和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同时面临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康复训练知识和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评估技能,日常照料人员不足以及主要照料者年龄过大等困难和挑战,许多需求未得到满足[7-8]。另外,还有学者通过调查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发现,送教上门缺乏支持环境,指出社区及相关组织机构也应提供支持,为特殊儿童建立一个开放、公平、积极的环境[9]。
目前,送教上门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上海、广东等教育研究资源丰富且经济发达的地区。西南地区各地残疾发生率逐渐增长[10],但该地区有关送教上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西南地区送教上门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实施送教上门的融合学校教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84份,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借鉴李学会等学者提出的“生态视角的送教上门”基本框架,自编《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与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共17道题,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教育教学年资、送教经验、所在地区、地区开展送教上门情况、送教学生占比等;第二部分包括送教上门的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和家长参与4个维度,共29道题。第二部分采用5级评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或不一定;4=同意;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目前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越好。问卷最后还有1道开放性题目,用以调查教师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对问卷的第二部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数据的适应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54,Bartlett检验显著性为000,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轴因式分解法,设定提取特征值大于1,经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4个因子与本问卷建构的4个维度吻合。随后,对问卷4个因子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因子结构分别为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和家长参与,其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所有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71—09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 /df = 340<5,在3—5的范围内[11],RMSEA(误差均方根)=009<010,在008—010的范围内[12];CFI = 090,IFI =090,在大于等于090的范围内[13-14];TLI=088,NFI = 086,均大于080;PCFI = 080,大于050[15-16],显示假设模型拟合良好,拟合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考察问卷的信度水平,结果显示,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和家长参与子量表及总问卷的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 084、095、097、093、097,均高于080,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以及IBM SPSS AMO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整体状况
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评价的总平均分及标准差为374±068,其中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家长参与4个维度平均分及标准差分别为377±088、336±092、402±075、364±078,所有分数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校本支持得分最高,其后依次是政策保障、家长参与和社区参与。经过多重事后比较发现,这4个维度得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F=6070,p<0001),校本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政策保障、社区参与和家长参与,政策保障和家长参与得分又显著高于社区参与(见表2)。
(二)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差异
以送教教师的性别、年龄、送教经验、受教育程度、特殊教育教学年资、送教平均路程、送教频率、每位教师送教的学生人数和每位学生对应的送教教师人数为自变量,以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水平评价及各维度的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送教上门工作的各维度在送教教师的性别、平均送教路程、送教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其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教育教学年资、送教经验、每位教师送教的学生人数、每位学生对应的送教教师人数和地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1送教教師的年龄
由表3可知,家长参与在送教教师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F=296,p=003<005)。多重事后比较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送教教师在家长参与上的评价优于其他年龄段的送教教师。其余维度在送教教师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送教教师的受教育程度
由表4可知,家长参与在送教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59,p=003<005)。多重事后比较显示,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的教师在家长参与上的评价低于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和大专的送教教师。其余维度在送教教师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送教教师特殊教育教学年资及送教经验
由表5可知,校本支持在送教教师的特殊教育教学年资上存在显著差异(F=421,p=0006<001)。多重事后比较显示,特殊教育教学年资在1年以内的送教教师在校本支持上的评价低于特殊教育教学年资在1—3年和超过5年的送教教师。政策保障、校本支持和总体评价在教师送教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维度在教师送教经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拥有5年以上送教经验的送教教师问卷总分显著高于无送教经验和具有1—2年送教经验的教师。
4送教上门师生比
由表6可知,政策保障和家长参与在每位教师送教的学生人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校本支持在每位学生对应的送教教师人数上存在显著差异(F=255,p=004<005),其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多重事后比较发现,送教学生人数为2—3名的教师在政策保障和家长参与上的评价优于送教学生人数为1—2名的教师;送教学生人数为2—3名的教师在家长参与上的评价优于送教学生人数为3—5名的教师。1位送教学生由2—3名教师共同教学的教师在校本支持上的评价优于1位送教学生由1名教师单独教学的教师。
5地区
由表7可知,家长参与在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F=551,p=0005<001),其余维度在地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多重事后比较发现,生活在农村的送教教师在家长参与上的评价优于生活在城市的送教教师。
(三)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困难及所需支持
通过对问卷的开放性题目进行文本分析及核心观点的百分比统计,发现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实施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送教学生障碍程度过重、缺乏合作送教、政策保障不足、社区支持不足和缺乏家长参与5个方面。其中政府与社区支持不足是西南地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最大困难。
此外,开放性题目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最需要的是特殊儿童所在社区或村委会的支持;其次是政策保障,希望政府明确送教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最后是对家长和教师增加康复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支持。
四、讨论
(一)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现状
研究发现,政策保障、社区参与、校本支持和家长参与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显示西南地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水平较高,说明送教上门工作在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在校本支持上得分最高,说明目前送教上门工作是以学校为主,政策、家长和社区方面提供的支持相对较少,特别是社区对送教上门工作的参与及支持最低,表明社区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重视度不够。
(二)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实施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试图从城乡差异、送教教师和送教基本情况3个方面探讨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实施的影响因素。首先,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在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送教教师在家长参与维度的评价高于城市送教教师,说明农村家庭比城市更加重视送教上门工作,更希望通过送教上门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学或者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其次,送教教师的个人因素影响着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质量。送教上门在家长参与维度的工作水平与送教教师年龄有关,年龄大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更有经验,对待家长态度更好,同时特殊教育教学年资高的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更能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家长参与中,“送教对象家中有合适的康复器具”“家长主动与送教教师沟通孩子的需要或进步情况”等得分最低,反映出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对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视。因此,增强送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提高其专业能力是送教上门工作实施的关键因素。再次,在送教基本情况中,教师更希望送教学生人数适中,2—3名最佳,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送教教师对送教上门工作的积极性。此外,1位送教学生由2—3名教师共同教学在校本支持上的评价优于由1名教师教学,说明送教教师更注重团队合作送教。
(三)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存在的困难及所需支持
本研究发现,西南地区送教上门工作存在的困难除送教学生障碍程度过重外,还与实施送教上门的现实因素有关,如缺乏合作送教、社区支持不足、政策保障不足、缺乏家长参与等。这些困难不仅反映出西南地区送教上门的师资力量薄弱,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社区等单位未能给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如安全保障、经费支持、社区活动组织、家长需求调查、教师培训等。以往也有研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王成柱认为,送教上门配套政策缺失,政府并未通过顶层设计来解决送教上门的问题,缺乏送教上门工作的评估与监督体系[17]。张小芬和沈纯君研究发现,送教教师缺乏足够的康复训练能力和医疗专业知识,并且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评估和送教内容,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送教教师在送教上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8-19]。刘朝琪认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困境主要有送教教师交通和人身安全无保障、家长对送教上门工作的配合度和重视度低、缺乏社区等社会力量的支持等[20]。本研究发现,送教上门教师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政府带领康复医疗、社区等相关人员开展合作,提升家长对送教工作的满意度和配合度。由此可见,送教上门工作不仅需要社区和家长参与送教上门工作,还需要政策全方位的支持。
五、建议
(一)赋权增能:促进家长参与
送教上门不仅服务于残疾儿童,还应该对残疾儿童的父母及其他家人进行培训[21-22]。调查发现,部分家长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等。因此,本研究从家庭赋权增能的视角和送教工作的实际出发,建议为送教家庭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教养支持,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改变家长自暴自弃的观念,让残疾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养支持;信息支持,送教教师可以为家长普及国家对障碍人群的支持、福利待遇等相关政策信息,解决家庭信息不畅问题[23];心理支持,提供心理疏导和压力缓解,改变家长消极悲观的心态,建立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专业支持,送教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家长的需求,传授家长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专业的康复训练技能等,满足家长专业方面的需求[24]。
(二)校本支持:专业化服务
调查发现,校本支持在教师送教评价中得分最高,说明校本的送教制度及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并得到肯定。同时,送教教师的工作能力影响着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送教经验越丰富,沟通能力越强,送教体验越好,评价就越高。这说明学校还需要继续提升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以促进送教服务的专业化。学校应定期组织送教上门工作的相关培训活动,对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送教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同时,可以采用“老带新”的方法,组织特殊教育工作及送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讲座、带教示范,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培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25-26]。学校还可以组织送教交流会、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增加教师沟通、康复训练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高效实施。
(三)社区联动:系统化支持
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着缺乏合作送教、社区支持不足的困难。社区作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生活的原生态环境,是自然支持的重要来源。社区可以将送教儿童及其家庭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在教师送教过程中给予支持,并通过社区中重要他人的自然支持提升残疾儿童的社区融入。此外,社区可以开展合适的活动为送教儿童走出家门创造条件,这不仅能够促进残疾儿童与其他人沟通交流,也能提升其生活适应能力[27]。社区也可以联动其他组织或机构,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合作机制,为残疾儿童提供系统的送教支持。
(四)政策支持:保障机制
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送教上门相关规定[28-29],但主要是以概括性、原则性的大政方针为主,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此,国家需进一步出台送教上门政策,对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标准与流程、专业人员培训、送教经费等方面作出详细可操作的规定。此外,政策還需明确实施送教工作的人员,组织教师、康复师以及社区、卫生部门的人员共同提供送教服务;明确专业人员培训及实践内容,为送教人员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建立送教人员考核机制,定期对送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价与督促指导。最后,为送教家庭、社区及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能减轻送教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能为组织有关送教上门的培训交流会、宣传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3]黄儒军,申仁洪,明兰,等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7(22):8-14
[2]教育部特殊教育基本情况[EB/OL](2022-12-28)[2023-04-09]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3_1037868html
[4]李学会,李晶晶,傅志军扩展送教上门的内涵:生态系统的视角[J]理论观察,2016(2):124-126
[5]崔宁宁听障儿童送教上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6]董桂林,陈小玲,何志芳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16):8-11
[7]武文沈阳市送教上门学生发展和家庭现状与服务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8]田艳萍上海市送教上门家庭现状与服务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9]徐飞送教上门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7
[10]中国残联全国持证残疾人人口基础库主要数据[EB/OL] (2022-12-31)[2023-04-09] 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ndsj/zhsjtj/2021zh/80f9400851214705a7e2774616e2e0e6htm
[11]Wheaton B Assessment of Fit in Over-Identified Models With Latent Variables[J] 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1987(16):118-154
[12]Bollen K A, Long J 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Soical Forces,1995(1):136-162
[13]张伟豪,卓英洁,苏荣海论文写作不求人——SPSS数据分析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21:123-190
[14]陈正昌,程炳林,陈新丰,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统计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227-391
[15]Tabachnick B G, Fidell L S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M] MA: Allyn and Bacon,2001: 653-771
[16]張伟豪,徐茂洲与结构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初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48-60
[17]王成柱我国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绥化学院学报,2019(1):117-120
[18]张小芬特教巡回辅导教师之工作现况与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特殊教育学报,2006(24):57-84
[19]沈纯君初中教育阶段在家教育巡回辅导教师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之调查研究[D]桃园:中原大学,2022
[20]刘朝琪昆明市禄劝县送教上门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21]Snell M E Systematic Instruction of the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Handicapped[M] Columbus: Merrill Pub, 2005:18-43
[22]Neisworth J T, Bagnato S J The Young Exceptional Child Earl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M] New York:MacMillan,1987:51-84
[23]冯吉荣 送教上门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0
[24]雷江华.“医教结合”理念下“送教上门”试验区工作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5):5-6.
[25]杨晶晶特殊教育学校实施送教上门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26]曹芸皖北地区送教上门教师工作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8
[27]吴玉蓉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成都: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239-241
[28]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2014-02-13)[2023-04-09] http://wwwsciogovcn/m/ztk/xwfb/2014/31482/zcfg31490/Document/1379911/1379911htm
[29]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EB/OL](2017-07-28)[2023-04-09]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8/content_5214071htm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Homebound Education of Disabled Children in Southwest China
CHENG Li1XU Suqiong1,2,3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
2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Psyc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
3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Saint JosephMacau999078)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Homebound Education work in southwest China, 284 teacher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policy guarante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chool-based support and parents participation by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hool-based support has the highest score, followed by policy guarantee,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Homebound Education work in the aspects of the gender, average distance, and frequency of Homebound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the age, education level, years of teach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Homebound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region Based on this, it can use empowerment, school-based support, community linkage and policy suppo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of Homebound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Key words:southwest China; Homebound Educatio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