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思考
2023-09-21方淳
方淳
摘要:商业银行账户是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资金转移支付最高效快捷的载体,对商业银行账户的管理也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推出了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非柜面结算模式,在方便用户各项结算和转账活动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实施银行账户犯罪提供了契机。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降低账户信息泄露风险,规避账户盗窃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应该升级账户管理体系,全面认知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以提高银行账户管理水平,确保账户资金安全。
关键词: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结算;支付;风险
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消费结算和转账汇款,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账户管理来确保用户每笔交易的顺利完成,其账户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银行和用户的交易和资金安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开设了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大大提高了人们交易活动的效率和便捷性,但同时也加大了网络犯罪的风险。不法分子通过窃取用户手机和支付密码,就能够转移用户资金,对银行账户的安全性造成恶劣影响。商业银行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内部账户业务考核机制不科学、账户协同管理机制不健全、账户风险分级管理不到位及交易风险监控不足等,都会增加账户风险发生概率。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做好外部账户风险防控工作,更应该建立完善的账户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账户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理解
银行账户是指经济主体在银行开设的各类账户的总称,包括贷款账户和存款账户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个人等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都需要开设银行账户来实现公对公、公对私和私对私的资金交易和转移支付。通过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够满足客户交易需求,提高银行服务质量,规避银行结合客户资金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账户根据用途可分为专用账户、基本账户和辅助账户三类。
(二)商业银行加强账户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对于商业银行、银行客户和整个金融行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可以提高银行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银行通过账户管理可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仅确保客户资金周转率提高,同时为银行积累口碑,吸引更多客户前来银行办理业务,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竞争力。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银行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有雷同,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优秀的账户管理能力与水平。商业银行通过账户管理可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也为银行创造更多利润,提高银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最后,商业银行账户管理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工商税务部门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管理来评估企业资金流转情况,有效实施税金监管,有利于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同时,还能够对犯罪分子的走私、黄赌毒、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稳定。
二、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風险因素
1. 优化服务和风险防范的双重压力
近些年来,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政策,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市场上大批新兴企业纷纷涌现。法人单位只需具备营业执照就能够开办企业,企业资质申请要求也随之降低,只需要具备租赁合同,就可省去现场经营证明与审查环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放管服”红利注册空壳企业,设立商业银行账户来转移不法资金。商业银行如果对不法分子开设的账户不加防范,就会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温床,增大经济犯罪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商业银行为吸引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了企业银行账户的开设门槛,简化了开户流程,放松了对客户的资料审查。这些举措也为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洗黑钱等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商业银行不仅要面临同行激烈竞争,还要审核大量新企业用户的开户申请和资料核查,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确保开户服务质量的同时全面深入核查开户申请,这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账户管理风险。
2. 犯罪分子作案手法不断升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我国网民数量与日俱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不法分子通过电信网络诈骗获得的资金会通过商业银行账户的方式来转移。很多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会开设一个空壳企业,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营业执照,无须办公或经营场地,再利用企业营业执照开设银行账户,被骗者在转账交易时往往会对企业账户掉以轻心,所以商业银行对企业账户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银行账户成为诈骗犯罪滋生的温床。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电信网络诈骗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贩卖企业银行账户的不法中介,为了逃避商业银行可疑交易监测和银行账户的监控,不断升级翻新洗钱手法。例如,很多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会购买短期企业银行账户,一个新的企业银行账户只用一个月左右,达到网银交易限额就弃用,以躲避银行可疑交易监测系统注意。还有不法分子购买存续账户,用变更营业执照法人代表的方式来增加企业账户交易限额,聘用临时人员和二手生产设备,伪造企业经营状况,逃避商业银行对不法企业账户的跟踪追查。违法犯罪手段的更新升级,增大了商业银行对不法企业账户进行监管的难度,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银行自身的信誉度造成不利影响。
(二)内部风险因素
1. 以数量为导向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不科学
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理财产品等业务都是以银行账户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商业银行高度银行账户的数量,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虽然《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的账户业务考核指标不应该只以账户数量为准,还应将银行账户质量和账户风险纳入业务考核范围内,但是在利益取向下,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考核仍然以银行账户数量为主,看重有效账户数量和资产规模账户数量。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绩效考核任务,会放松开户审核要求,不严格审查企业申请开户的资料信息,不法分子乘虚而入,成功办理企业账户,无形中增大了不法企业或不法分子违法犯罪活动的概率。部分商业银行默许工作人员私自放宽开户审核要求,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少对涉事网点或相应责任人追责,只是简单批评教育,难以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2. 缺乏部门之间的账户协同管理机制
银行账户管理,需要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发力,以全局视角来对账户风险进行管理。但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多部门各自为政,只完成本部门的工作,没有为其他部门的账户管理工作提供助力。例如,运营部门只负责审查企业账户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合规性不负责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实地考察;市场营销部门只负责企业开户前的调查工作,不负责企业开户后的账户管理工作;内控合规部门只负责企业账户开户后的交易监测工作,没必要了解开户前的企业信息调查与资料信息核查。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在账户管理上,总公司与分公司,各营业网点之间,各部门之间的账户管理标准不统一,总公司制定的以风险为导向的账户管理制度,在各分公司、营业网点和各部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各分公司、营业网点和各部门贯彻落实不彻底,出现账户管理标准和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混乱。
3. 没有对账户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账户风险分级制度,没有对各类银行账户进行风险分级,而是对所有账户在交易限额和操作权限方面实施“一刀切”政策,例如很多商业银行在开户时没有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直接将交易限额设置为最高限额,使得账户限额形同虚设。还有一些银行账户信息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例如企业账户企业名称不合规比较随意、企业法定代表人年纪不符合规定偏大或偏小等,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这种存在风险隐患的账户进行深入调查和动态交易信息跟踪,更没有上门核实开户企业的经营场所是否合规等,导致很多不法企业乘虚而入,利用银行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还有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但是照搬监管部门的规定性文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银行账户的风险分类分级,在操作过程中难以真正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账户,即使发现某些账户存在交易异常信息或行为,也难以快速准确查到该企业账户的真正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或企业地址,这说明商业银行的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不到位,不能对有风险的企业账户及早识别和及时预防,难以降低银行账户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性。
4. 交易风险监控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对账户交易风险监控不足,在账户存续期间主要依靠反洗钱监测系和反诈骗反赌博系统进行监测,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存在监控漏洞。例如,电信网络诈骗或跨境赌博等新型犯罪活动,往往先以小额交易活动来试探反洗钱监测系统和反诈骗反赌博系统,并且确保资金快进快出和凌晨交易,这样就能够逃避监测系统的监察。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建立了自动化的交易监测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交易风险,当发现交易风险需要进行人工二次核实,但是在凌晨也是人工风险监测懈怠的时候,即便是自动交易风险监测系统发出警告,监测人员也可能因为职业懈怠而忽略掉或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警报,使得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此外在客户使用账户环节也存在漏洞,例如常见的“实名不实人”问题,很多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账户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将账户全部资金转移,在发现大宗可疑交易行为时,商业银行没有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來对客户身份进一步核实,或者采用电话核实的方式进行核实,使得客户资金被不法分子盗取,这都增加了账户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性。
三、商业银行账户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以账户质量为导向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
要提升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以账户质量为导向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避免盲目增加账户数量,也要追求账户质量。只有提高商业银行对高质量账户的重视程度,才能对每个银行账户进行开户前的深入调查和开户后的交易信息动态跟踪,才能严格落实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相关法律规定,降低银行账户各类风险,确保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以账户质量为导向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加强账户质量在业务考核中的比重,并建立系统完善的账户质量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例如加强对开户前的客户信息调查方面的考核,也要加强对开户后账户交易信息动态跟踪方面的考核,如果发现私自放宽开户要求的行为予以严厉惩罚,如果发现账户存在违法犯罪交易行为则要对开户和账户管理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以儆效尤,让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账户风险防控。不同部门的账户业务考核重点要不同,通过业务考核机制来加强业务、内审和运营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信息共享,只有通过账户业务考核机制来明确各部门在账户管理中的分工与合作内容,做好奖惩措施,激励员工在扩大账户数量的同时努力提升账户质量,才能真正落实好账户管理工作,降低银行账户风险发生概率。
(二)提高账户风险防控水平
为了应对技术不断更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需要不断更新提升商业银行账户风险防控技术,建议采取“技防+人防”的账户风险防控模式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首先,在技防方面,要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或跨境赌博等犯罪活动的特点和有关部门发布的风险提示内容,建立以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可疑账户、可疑交易行为的监测模型,当商业银行的某些账户信息或交易信息与犯罪活动特点信息或有关部门发布的警示信息些许吻合时,监测模型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根据警报提示来对可疑账户或可以交易信息进行核实,通过冻结账户的方式及时中止可疑交易行为,或者直接注销该账户,将账户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其次,在人防方面,开户人员要有较强的账户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做好开户客户信息的调查工作和核实工作。商业银行可以设置专门的实地调查小组来对开户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开户企业的经营场所、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是否与资料信息一致,如果存在信息错误就要停止开户,要求其将资料信息改正后重新申请开户,对于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直接交付公安机关处理。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和企业信誉度来合理设置企业账户日交易限额和年累计限额,杜绝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对所有企业账户设置最高限额。银行账户开通后工作人员也要做好账户交易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动态跟踪工作,及时发现可疑交易行为并及时制止,定期对企业地址、联系方式和法人代表信息进行核实,避免因企业信息变更而使企业账户处于失控状态,落实银行账户本人开设本人使用的规定。
(三)对企业账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银行账户管理要兼顾风险防控和服务质量,不能因为账户风险防控而影响账户办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不能为提高账户服务质量而牺牲账户质量,导致银行账户风险。因此需要对企业账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各类企业账户特征,来进行差异化的账户服务。在开户前要对申请开户的企业进行深入全面调查,例如企业注册地、营业执照、地址、法人代表、联系方式和注册资金等信息都要调查清楚,然后根据企业规模、注册资金、法人代表信誉度来对企业账户进行分类分级,企业规模大、注册资金多,且法人代表无不良信誉记录的可以优先开户且享受较高的日交易限额,反之企业规模小、注册资金少或法人代表存在不良信誉记录的则要限制开户或者放低日交易限额,这样就可以兼顾商业银行账户服务质量和风险防控效果。除了在开户前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而对账户分类分级外,也需要对开户后的账户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踪调查企业财务信息、经营信息、企业信誉信息和企业变更信息等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最新企业信息对企业账户重新分类分级,经营状况差、财务状况差及企业信誉度低的企业账户要重点监测,加大该类账户信息的监测频率,并加强限制账户日交易限额。而且在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软件上引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即需要通过开户人本人的指纹或虹膜进行识别才能登录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进行交易,对于大宗可疑交易还要由商业银行进行人工致电确认,避免窃取账户密码行为对账户资金的影响。
(四)加强风险信息共享与监管
监管部门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联合当地的工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等部门对商业银行账户展开联合监管,对开户企业账户的企业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联合核查,确保开户企业的企业信息都合规合法真实有效,监管部门要及时与商业银行共享监管数据信息,并且要实现跨区域的账户信息共享,尤其是存在跨区域作案的不法企業账户要及时公开,让其他地区其他商业银行引起重视和警戒,避免不法企业流窜外地或其他银行开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商业银行内部也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各公司、各部门要确保内部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流,确保总公司或上级部门发布的账户管理标准和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确保整个商业银行内部的账户管理标准和制度都高度统一协调,各部门都能够根据统一规范的账户管理标准和制度来落实账户管理工作。而且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可疑交易行为和交易信息来查明犯罪嫌疑人或不法企业的真实信息,从而联合各部门及时采取抓捕行动,将不法分子及时绳之以法。同时也要加大对涉案开户商业银行及其负责人的惩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商业银行对账户管理的重视,才能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账户管理,真正做好账户风险防控工作。
(五)加强账户管理的内部培训与社会宣传
商业银行要抵御外界不良因素对银行账户的危害,就需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培训和外部宣传,提高全社会相关的法律意识。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银行账户管理培训,培养管理人员账户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开户人资料审核技能、开户企业实地调查技能、可疑交易信息收集和分析技能以及账户风险防控措施等,组建专业的账户管理团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商业银行账户管理水平,确保账户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其次,做好账户风险防范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或者官方微博等平台来宣传网络交易注意事项和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大力宣传买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和收款码的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从而减少买卖和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行为,缺少足够的银行账户来转移资金,自然会降低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发生概率。
四、结语
近些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的财产安全难以保障,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其重点就是加强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将不法分子银行账户冻结或者不通过不法分子的开户申请,犯罪分子难以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诈骗交易行为,即可达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目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重视账户风险管理的意识,各项配套制度与机制都不完善,例如缺乏完善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和账户协同管理机制,也没有对账户进行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导致银行账户风险较高。为了确保银行客户资金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商业银行应该重视账户管理工作,建立以账户质量为主导的账户业务考核机制,加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实现对账户管理的全过程监管,对账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兼顾账户服务质量和风险防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账户管理工作,降低账户风险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蒲志强,任举,万永静,宗婷.“放管服”背景下商业银行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研究[J].中国银行业,2022(04):70-72.
[2]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罗德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银行业机构账户管理的预期影响分析[J].金融会计,2022(09):24-28.
[3]潘孝斌.银行账户管理:从效率提升到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银行,2022(18): 55-57.
[4]张志杰.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支付管理 阻断网络赌博资金链[J].金融会计, 2023(03):67-74.
[5]李敏,孔令婷,王攀.“优化账户服务视角下”企业银行账户风险分类分级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财经界,2023(03):99-101.
[6]张敏.商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思考[J].农银学刊,2023(02):56-59.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徐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