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地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调研究

2023-09-21陈洁婷朱燕蔡文伯

医学与社会 2023年9期
关键词:省份子系统耦合

陈洁婷,朱燕,蔡文伯

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3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提升人口素质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条件[1],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2]。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后发区域,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包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部分[3]。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是影响人力资本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源动力[4]。同时,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投资是指为了恢复和促进人群健康而消耗的经济资源[5],教育投资是指投入教育领域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总和[6]。一方面,投资健康可以保证劳动者有充足的体力和脑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生产活动中,间接提高了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家庭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7]。另一方面,投资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积累人力资本存量,进而直接提升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8]。因此,探讨教育、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健康、教育与经济的关系[9-10],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异质性[11],健康投资对物质资本积累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12]。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研究深度上,以往学者更多关注教育投资和经济发展、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而对这3个变量进行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少有涉及。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现有诸多研究主要从全国层面或者东部、中部地区的个别省份、城市群展开,缺乏对西部地区的深入探讨[9-12]。鉴于此,本研究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利用熵权法测算2014-2020年西部12个省份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并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以及Tobit回归模型探讨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时间趋势和空间特征,为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4-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202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2020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研究范围为西部12个省份。

1.2 评价体系构建

由于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多层次、多维度和多元化的复杂协调关系,为全面地揭示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参照蔡文伯、吕国营等学者的研究[13-15],将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分为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1.3 研究方法

1.3.1 熵权法。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熵值法对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具体公式如下。

式(1)

其中,Wj指标j的权重值;Xij表示i省j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Sk表示第k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1.3.2 耦合协调度。本研究借鉴徐维祥等学者运用耦合模型测算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有助于考察三元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弱程度[16]。耦合度C的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式(2)

式(3)

式(2)中,C表示耦合度,Xi、Yi和Zi分别表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D为耦合协调度,α、β、γ表示待定系数值,考虑到三元子系统的相互联动关系,故取α=β=γ=1/3。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1.3.3 GM(1,1)预测模型。运用已有数列建立GM(1,1)模型,以便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变趋势。

式(4)

式4中,μ为灰色作用量,a为灰色发展系数。若检验结果同时满足P>0.7且C<0.65,则可认为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可靠[17]。

1.3.4 Tobit回归模型。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Yit=α0+β0lnhrit+β1lnulit+β2lniait+β3lnfait+εit

式(5)

式中,Yit表示2014-2020年西部省份耦合协调度,hrit表示人口素养,ulit表示公共服务水平,iait表示医疗卫生水平,fait表示地区财政实力,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α0、β0、β1、β2、β3表示待估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Excel 2019建立2014-2020年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元子的数据库并计算耦合协调度等指标。

2 结果

2.1 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情况

运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得出2014-2020年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限于篇幅有限原因,在此仅对2014、2016、2018和20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见表3。

表3 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从时间维度上,教育投资综合评价指数在2014、2016、2018和2020年间波动起伏变化过程中呈轻微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峰值0.102,其余年份大致0.085上下浮动。健康投资综合评价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且年均以14.09%的增幅稳步上涨,2020年较2014年增长了0.075,增幅达98.68%。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观察期内也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0.091上升到2020年的0.150,上升幅度达64.83%。从空间维度上,西部省份中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省的教育投资综合评价值指数在0.1以上,其余7个省份的综合评价指数都在0.1以下,且四川省在12省份中始终保持领头优势,比最弱的西藏高出12.71倍。从健康投资视角来看,大部分省份的健康投资处于良好态势,低于0.1以下的省份占比16.7%,四川和西藏仍为两极端区域且极差率为16.17∶1。

2.2 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2014-2020年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西部地区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跨度在0.490-0.614之间。见表4。

表4 西部地区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

从平均值水平来看,2014-2020年耦合协调度值变化增长趋势较为稳定,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490上升至0.614。从省域层面,四川省以每年5%左右的增幅率遥遥领先,2020年耦合协调度增至0.986。其余前三名分别是云南、广西和陕西,且至2020年分别增长28.81%、22.59%和19.93%;排名后3位的分别为西藏、青海和宁夏,虽然年增长率都保持25%左右,但是由于其基数小依然无法赶超西部地区其他省份。

2.3 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

为更加直观分析西部各省份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本研究对2014-2020年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了归类。见表5。

表5 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变

依据2014-2020年西部省份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变化情况可知,2014年西部各省份耦合协调度有1个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到2020年未存在严重失调阶段,中度失调阶段由2个下降至1个,新增优质协调阶段1个。将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省域划归为第一梯队,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省域划归为第二梯队;轻度、中度和严重失调省域划归为第三梯队进行具体分析。从2020年西部各省份耦合协调度排名可以看出,第一梯队一直被四川省占据,第二梯队中的云南、新疆呈现空间跃迁现象,其余重庆、贵州等地基本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甘肃、内蒙古两省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第三梯队为青海、宁夏和西藏省域,其中青海、宁夏省域已经由2014年的中度失调阶段跃迁至2016年的轻度失调阶段,至2020年期间一直稳定在轻度协调阶段,西藏从2014年的严重失调于2018年跃迁至中度失调等级。

2.4 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预测

基于2014-2020年的已有数列,可以运用GM(1,1)预测模型测算出2022-2030年西部各省份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值。见表6。

表6 2022-2030年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预测

由表6可知,2022-2030年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30年相较于2022年上升幅度达20.06%,但未来8年内仍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基本与2014-2020年的变动趋势重叠。四川、云南和陕西省依然是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区域,四川省在2022年已跃迁至优质协调水平且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云南省在2020-2030年间预计将持续保持平稳上升趋势,至2028年达到优质协调阶段,和四川一并保持在领先优势。青海、西藏和宁夏一直处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发展靠后的区域,但是其涨幅水平和其他省份保持同步,区域差异呈现逐步缩小趋势。

2.5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尽管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对各省域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趋势预测,但也不能忽略人口素养、公共服务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和地区财政实力等因素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别以2014-2020年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解释变量,运用Tobi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见表7。

表7 2014-2020年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Tobit回归

从整体来看,人口素养、公共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且医疗卫生水平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最大,为0.027,说明医疗卫生水平每提高1%,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便提升0.027%;以往文献显示地区财政实力提升对经济发展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本研究中地区财政实力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3 讨论

3.1 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且省域差异逐步缩小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三元子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首先,随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等政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政府层面对西部地区的政策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扶持力度持续增加。其次,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推动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加强个人层面对教育、健康投资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有效发挥教育、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18-19]。因此,可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对健康、教育投资的有效补充,积极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产业政策,以“一老一小”为中心,丰富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等产业拉动区域健康、教育消费,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从空间格局来分析,2020年较2014年相比新增1个优质协调城市,3个良好协调城市,未出现严重失调省域,但是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区域差异显著,这与吕文慧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0-21]。主要原因为,四川、陕西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卫生资源,进而高水平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通过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目前成渝、关中平原、呼包鄂榆和兰西是西部地区的四大城市群,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应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城市群在高层次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组织、制度创新等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加强城市群内外合作与协同发展,着力推动“竞争关系”转向“协同效应”,实现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3.2 西部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经济发展的三元子耦合以及预测形势良好,但距离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未来西部地区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将实现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且地区间协调发展差异将逐步缩小。其中,甘肃、内蒙古、重庆、贵州等地保持了稳定快速上升态势,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份上升趋势明显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特别是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直处于发展的领头羊地位,这可能与地区发展的教育、卫生资源的集聚有关。一方面,随着双城经济圈加快高等教育集群的建设,开展“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区域高校联盟,充分发挥了教育与城市资源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城市群的“同城化”发展[22]。另一方面,四川华西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在全国的突出发展,带动城市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通过建设一批省、市地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和互联网+卫生健康服务,推进养老企业联动等等,实现区域内部卫生资源“嵌入式协同”网络[23]。因此,在未来几年对四川的教育、健康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系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是可以预见的。

对其他省份而言,一方面像云南、陕西、重庆等地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且这些省份的协调互动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像青海、西藏等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原有基数不高,其上升幅度稳定且预测2030年可达到耦合协调等级至轻度失调。因此,这些省份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充分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扩散效应,逐步推进教育、健康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上升的态势,形成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人力、物力、财力等外部因素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从整体来看,人口素养、医疗卫生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作用较为显著。因此,说明人力资本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要坚持把人力资源的增量摆在首要位置,并反哺教育、健康投资,才能有效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以往文献来看,地区财政实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建设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4],而本研究中地区财政实力对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发展初期,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教育、健康投资仍然严重依赖于国家财政性投入,地方财政把大部分资源积聚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方面,财政投资出现结构性矛盾,导致不仅面对教育、健康投入水平低、投入结构不平衡等困境,而且也存在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发展环境不协调的现实问题[25]。

分梯队来看,人口素养对第一梯队和第三梯队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说明人均受教育程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第二梯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造成第二梯队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第一梯队在各方面发展较为迅速,对周边省份的人力资源等方面产生了“虹吸效应”。公共服务能力对第一梯队产生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人均公共服务的支出并未能有效提高三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从系数值来看,医疗服务能力对三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的回归系数值最大,且对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都呈现显著促进作用。说明,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省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共同体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东、中部地区通过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方式对西部形成持续定向对口支援帮扶,稳步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挖掘了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三元子更大范围的动态耦合协调发展[26]。

猜你喜欢

省份子系统耦合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