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洛特烦恼》台词中的修辞手法
2023-09-20吴佳婕
【摘要】电影图像是一种特殊的“言说”,其表意目标、表意方法和表意效果与人的“言说”相同。本文以开心麻花电影《夏洛特烦恼》为研究对象,以图像“话语”的运用、图像特有的表义形式、语音、词汇、句式等修辞形态为切入点,从语音、词汇、句式等角度,针对谐音、仿拟、别解、反复、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并结合影片的对白,对台词的修辞形态在影片叙述中的运用技巧与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修辞;幽默;台词电影介绍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9-0052-04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改编自2015年开心麻花舞台剧的同名影片。本片主要讲的是夏洛在毕业之后,去参加自己學生时喜欢的校花的结婚典礼,在婚礼上打肿脸充胖子,结果被人嘲笑。在逃跑中,夏洛意外地回到了1997年,从此过上了另一种人生。夏洛成了偶像,对秋雅的追求也很顺利,只是直到有一天和马冬梅在一起,他才恍然大悟,知道最好的就是珍惜现在。《夏洛特烦恼》以梦幻般的叙述方式,将夏洛的梦的心路历程与情感体验,由欢乐至忧伤、由忧伤至绝望、由绝望至欢乐,让人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引发深刻共鸣。
一、语音角度的修辞——谐音
王希杰指出,“谐音是构造幽默风趣的重要手段”[1]。在喜剧作品中,台词中使用的谐音修辞,本质上是创作者有意识地利用了作品中相关人物在语义理解上出现的偏差,而并非是作品中的角色出于表达的需要而刻意地去突破常规,这样的表现方法既是一种塑造角色形象的修辞手法,又有意无意地加深了主题思想,起到了一种或褒扬或贬抑的效果。在《夏洛特烦恼》这部影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台词,如王老师对夏洛说:“你换个地方还不是一样睡觉?”夏洛回说:“那我换个人睡?”王老师直接开怼说:“你以为你是校长啊,想跟谁睡跟谁睡?”这几个“睡”字字音、字形相同,而意义则大相径庭。老师所说的“睡觉”,是夏洛不听讲,老师讽刺他坐哪儿都只睡觉不听课。而夏洛则故意曲解老师的话,“换个人睡”的“睡”则带有了情色意味,体现了夏洛不正经、爱插科打诨、对老师的话不屑一顾的态度。紧跟着的“你以为你是校长”则更具讽刺意味,暗含一种社会常有的权色交易丑态。这几个看似相同的字读来跳跃性极大,通过谐音表达另一层语言内容,具有幽默讽刺作用,令人啼笑皆非,又不免悲哀。
又比如夏洛的一句台词:“上学的时候她很出名,是我们学校著名的校花;而我更出名,是我们学校著名的笑话。”例子中“校花”和“笑话”是拥有不同含义的同音词,这两个词读音完全相同,均是“xiao hua”,只是音调有所不同,意义则完全不同。这一组谐音词,夏洛用自我贬低的方法表达对秋雅的爱慕,观众听来完全不觉得违和,从而产生幽默感,让人会心一笑。这一组对比,将秋雅和夏洛的差距点了出来,他们之间天差地别,一个似高高在上的公主,一个似乎永远只是一个丑角。
还有秋雅对马冬梅说:“冬梅,你知道什么叫东施效颦吗?”马冬梅却回答道:“东施是谁?她为什么尿频?”这是秋雅善意地提醒模仿她打扮的马冬梅是东施效颦,然而马冬梅却并没有理解,“效颦”和“尿频”是一组近音词,一是起到插科打诨的幽默效果,冬梅可能确实知道秋雅的意思,但为了面子不愿承认,二是表现马冬梅“女汉子”的性格和文化程度不高,对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了解。同时运用反问,将“尿频”置于反问句中,极大地增强了幽默与讽刺效果,读来又不免让人觉得悲哀,人这一生可能都在为有些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奔波劳碌。
这种在语音角度构造幽默风趣的方法,首先必然是建立在现代汉语共有的发音规则之上,其次离不开音同、音近字的广泛存在,在此基础上的谐音不是为彰显电影的独树一帜而有意为之,而是巧妙地隐藏在主人公的话语中,妙趣横生,使人印象深刻。通过恰到好处的说明,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反思自身,得到启发,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同时,也彰显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二、词汇角度的修辞
(一)仿拟
仿拟,“这一汉语辞格与英语辞格‘Parody基本相对,是一种仿照某现成的语言形式拟创出一个临时性的新说法的修辞方法”[2]。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模仿性构词行为,以通俗的词语、俗语、成语等作为模仿对象,突破了“惯用词语”的语用模式。例如夏洛的妈妈说:“夏洛这孩子命苦啊,一出生爸爸就下落不明了。”马冬梅也有句台词说:“我的爸爸叫马东,我一出生我爸就没了,所以我叫马冬梅。”这组对话是两人名字的由来,借夏洛妈妈之口仿拟成语“下落不明”点出夏洛名字的由来,马冬梅紧接着用仿拟点出自己名字的由来。结合剧情来看,马冬梅这种做法既表现了自己身世凄苦,也借此达到与夏洛的妈妈套近乎的目的,极具幽默意味,又不显尴尬、突兀。
还有马冬梅拒绝大春的求爱说的那句台词:“就你还想追我?癞蛤蟆想吃炖大鹅。”这句话仿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马冬梅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是“天鹅”,因此这是仿拟也是自嘲。“大鹅”和“天鹅”,两者虽然物种一致,但感情色彩却有天壤之别,天鹅高高在上,美好、优雅,而大鹅则大多是桌上的美食,与寻常人关系更密切。“炖大鹅”作为东北地区常见美食,也体现了电影的地域特点,比用原本的俗语更具喜剧效果,也更好地体现出马冬梅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开得起玩笑的性格。
(二)别解
词语别解指的是,不按照通常的惯性思维,对语言的意义进行机械死板的理解,而是要跳出常规的语法规则和范畴,故意曲解和误会原意。因为别解之词与规范的意义有一定的关系,但却并不完全受规范的制约和限制,所以使用别解,会有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效果。例如袁华为讽刺圣装出席婚礼的夏洛说的那句台词:“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夏洛的西装口袋里放着鸡毛装饰物。“鸡毛”本是一个物品,即鸡的羽毛,这是夏洛西装上的装饰物,但是此处却别出新意,用不同的汉字组合,使关注有别样的感觉。前者“鸡毛”是形容词定语,“装”是名词;在将之倒装变为装鸡毛之后,“装”成了动词,“鸡毛”反变为名词。以此来表现出袁华对夏洛的不屑一顾,跳出了正规的语法范畴,也表现出无论是参加女神婚礼还是辉煌的梦中生活,那些在现实面前都是瞎想的,这“鸡毛”也是指生活中一地鸡毛的意思,指的是那些在幻想中没有意义的事,也给观众一种暗示,珍惜眼前、珍惜当下才是最关键的。
剧中还有夏洛的一段独白,说的是:“我要在秋雅的婚礼上灵光乍现,然后消失,成为秋雅触碰不到的男神。”“灵光乍现”一词本意是形容突然有了灵感,灵感喷涌而出,而在夏洛描绘自己的出场这个语境下,“灵光”和“乍现”则需要分别理解。所谓“灵光”是指夏洛自己,他要成为秋雅婚礼上的那一道灵光,让秋雅忘不了自己;所谓“乍现”,确实采用它“突然出现”这一本意,也为了引出夏洛后文所说要在“乍现”后“消失”。这个看似常见的成语被别解成全新的含义,可以看出夏洛爱恋秋雅,渴望被关注但又不乏自卑的心理。后一句“与司仪撞衫”这一猛然的转折让人啼笑皆非,夏洛精心设计的形象轰然倒塌,显出了失败者的原型,他“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喜剧形象因此深入人心。
(三)借代
所谓借代,就是用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出现,这两种事物之间本身有相似而无关联,通过借代手法凑在一起,则更添几分滋味。借代可以使人产生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以奇代凡,以零代总,借代的词往往是一定社会群体中常见且耳熟能詳的词,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的人们极易对此产生共鸣。例如夏洛在婚礼现场对秋雅说:“秋雅,你穿婚纱的样子就像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一样美,但我万万没想到你最后会嫁给天蓬元帅。”这里连用两个借代,用“观音菩萨”借代秋雅,用“天蓬元帅”借代她的丈夫。同样都是《西游记》中的人物,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慈眉善目,头扎盘龙髻,身穿素罗袍,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生喜,朱唇一点红,是圣洁的代表。夏洛所说的“天蓬元帅”,主要是指被贬下凡的猪八戒,是油嘴滑舌,好吃懒做,样貌丑陋的象征,与观音菩萨有天壤之别。这两个借代词反差强烈,既写出了夏洛心有不甘,也侧面反映出秋雅的物质与现实。还有马冬梅对秋雅老公的误解那段台词:
马:恭喜啊,伯父。
秋:这是我老公。
马:对不起啊,对不起啊叔叔。
这里马冬梅以“伯父”与“叔叔”两个称谓借代一个人——秋雅的丈夫。这两个词无论如何,都是称呼自己父辈的长者,从中不难体会到秋雅的丈夫年龄和她相差很大,以至于马冬梅起初把他认成了秋雅的父亲,知道身份后也依然只能叫做“叔叔”。当年的校花为了金钱不惜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这也侧面反映出秋雅拜金的倾向,为自己的虚荣心结婚,发人深省。
这些词汇角度的修辞,建立在对词汇本意熟悉掌握的基础之上,所达到的效果与“谐音”这一修辞相似,能在相同语言环境的观众群体中起到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广的传播范围,但因为语法规则的多样性较之于语音角度的修辞而更为多变。词汇角度的修辞又往往暗含讽刺意味,虽然不是高调的说教,但足以默默触动观众的神经,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反思,思考关于真善美的种种。
三、句式角度的修辞
(一)反复
从修辞学看,反复就是指来来回回地使用某一个语词或句子,以便达到着重表达强调的意愿,起到“加重语势,渲染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从而加深对方的印象,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3]。例如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与马大爷的那段经典的台词,是幡然醒悟后的夏洛去寻找马冬梅,然后与在马冬梅楼下的马路边上乘凉的老人发生的一段对话,马大爷反反复复地向夏洛提问“马冬什么?”“什么冬梅?”“马什么梅?”。这段台词就是借助了“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在“马冬梅”和“什么”这两个修辞话语之间进行来来回回地重组和建构,看似简单的问路因为大爷的耳背和健忘而被一次次重复,一方面体现了老人健忘的人物特征,另一方面也通过两者之间的搞笑对话为电影增添了一段笑料。同时,夏洛因此询问无果,推动了情节发展。
(二)排比
顾名思义,排比“就是把三个及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1]。这些台词说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进而获得更好的修辞和幽默效果。例如夏洛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检讨自己殴打老师、焚烧公物等不良行为时说:“一直以来,我都是在虚度光阴,但是没想到上天又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所以我要感谢天,感谢地。”而校长回以一句:“你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你们班的楼层不高。”这五个由“感谢”和感谢的对象构成的动宾词组形成排比,不但表现了夏洛在穿越回高中、重获新生时的喜悦之情,而且也表现了校长对夏洛不着调的发言进行纠正的迫切心理。校长顺应在夏洛的话连用排比,与夏洛所言相对应,他劫后余生的喜悦溢于言表,把这看作是上天的馈赠的同时,那不着调的性格更是暴露无遗,而校长对于他则是无奈,面对全校师生不得不从客观的角度纠正夏洛的言辞。
还有《夏洛特烦恼》片头时夏洛参加秋雅的婚礼时的内心独白:“有的人缺铁,有的人缺钙,而我缺面子。”通过这一组排比句,首先突出表现夏洛的性格——好面子,从而引出他想在暗恋的女生秋雅的婚礼上装阔,但苦于囊中羞涩,所以才会出现借豪车在同学面前炫耀、租名贵西装却和司仪撞衫、被妻子马冬梅责怪、被老师和同学取笑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正是这组排比句引出了剧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夏洛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反问
反问,也就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答,也不需要回答。一般情况下,问题的回答都是隐含在提问句中,或者在情境中,反问传递的肯定意味往往比陈述句更强烈、更浓厚。例如夏洛被王老师抓包的时候说:“马冬梅上课老嗑瓜子,影响我成绩。”而王老师反问他:“就你这成绩还能受影响?你的成绩还有下降空间吗?”
这组对话营造出夏洛和马冬梅一对欢喜冤家的形象,夏洛提出这个请求别有用心,分明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和暗恋的女生坐在一起。老师连用两个反问,较之于陈述句语气更强,充分展示出了老师对夏特的嘲讽意味,不留余地地批评了夏洛糟糕的成绩,虽然不需要回答,但“你的成绩还有下降空间吗?”一句更能点出夏洛成绩已经糟糕透顶,无路可退的残酷现实。
句式上的修辞更为复杂多变,也更常见,主要影响观众对长段台词的整体感受,不同的句式修辞也将主人公的心境、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又不显歇斯底里,使电影场景切换流利而不突兀,从而削减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割裂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修辞就是在特定的语言行为中,对词汇、句式进行修改、调整,以达到表达意义的一种行为,并且在表情达意方面会比不用修辞手法更胜一筹。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夏洛特烦恼》的台词主要运用了谐音、仿拟、别解、借代、反复、排比、反问等修辞方式。它们或是在语音角度,借电影主人公之口说出,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而又不显刻意,在不经意中抖出“包袱”,刻画人物的本质特征;或是在词汇角度,凭借对于构词规则和词汇本义的熟练掌握,使耳熟能详的词语焕发出别样生机,从侧面使人物形象更生动、饱满;或是在句式角度,将看似平淡无奇的单句汇成段落,层层推进,前后粘连,在不同语境下创设、建构了良好的喜剧氛围,使整部影片笑点频出,观众反响热烈。
简言之,该片台词中多种修辞形式的运用,一方面使台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剧情连续发展和角色形象塑造而服务;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展现出了这部影视作品的喜剧效果,精彩的台词始终贯穿其中。与此同时,通过语音、词汇、句式多角度、全方位的修辞,使得主人公生活化的台词更添文学色彩和幽默意味,也使得这部电影即使是在多年以后依然成为喜剧界的翘楚,其中的台词构造手法和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张泰.电影台词的修辞艺术[J].电影文学,2007(15):72-7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邓国栋.仿拟的认知阐释——基于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3):140-144.
[5]牛光夏,成亚生.异化消费语境下中国生态影视创作中的修辞实践[J].艺术探索,2022,36(05):117-122.
作者简介:
吴佳婕(2002-),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