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议题多元话语主体的议程设置研究

2023-09-20刘阳

传媒 2023年17期
关键词:议程议题民生

文/刘阳

民生新闻主要是立足于普通民众的视角,通过多样化的播报形式讲述普通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新闻事件。确保民生新闻报道呈现出更高的品质和更强的吸引力,是广大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媒体平台在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时,将各类议题通过不同方式向公共进行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其所表达的内容和传播的信息也影响着公众对于这些议题以及新闻事件的看法和判断,这种现象就是媒体议程设置。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格局得以重构,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和传播渠道的变化也赋予了议程设置新的时代内涵,使受众的意见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公众与政府之间平等、直接的对话,为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之间建立起了更加多元化的沟通桥梁。

一、多元话语主体情境下民生新闻议题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开启了一个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人人都能拿起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多元传播主体的显著特征就是新闻事件的播报不仅是记者的专权,相关知情人或目击者以及事件的当事人都可以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报道”其所获信息。这就对民生新闻议题的设置及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

1.增强报道内容深度。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内容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尤其是民生类新闻,如何通过内容设计的优化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力和满足用户需求,是判断报道品质的关键。对此,我们要了解多元话语主体情境下民生新闻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地位,精准把握当前社会发展方向,及时对民生新闻进行改进改革,要侧重于时事热点,挖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内容。除了要观察表面的生活情境,还要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要注重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坚持高质量的选题策划,为民生新闻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实践基础。

2.扩展议题选择范围。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视角上,不断拓宽新闻议题的选择范围,增强新闻的传播力。议题策划要遵循时代发展要求,选择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话题,突破传统报道内容单一、传播力受限的弊端。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的升级和融媒体传播渠道的丰富,获取更多、更可靠的新闻线索,预估和推测未来民生问题的走向,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同时,各地民生新闻应当具备当地特色,关切当地百姓生活,这样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通过追踪报道,制作出质量更高、内容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的新闻内容,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履行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

3.注重新闻信息筛选。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化特点,多元话语主体的新闻传播在接收者和传播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具备完善功能,使受众能够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海量的信息使可供选择的新闻素材越来越多,但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海量信息资源中发现新闻价值,推动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在议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热点话题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解信息的来源,实现高水平的新闻报道。

二、多元话语主体背景下议程设置的双重效应

新闻媒体议程设置的效果研究与多元话语主体的表达逻辑息息相关。一方面,碎片化的传播形式、多样化的媒介渠道以及互动性的反馈机制,加快了信息传播格局的调整。另一方面,议程设置的娱乐化、商业化倾向,使信息被快速扩散、讨论和转发,进一步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引发了议程设置的潜在风险。

1.多元话语主体背景下议程设置的积极表现。第一,议程设置主体由少数媒体掌控变为大众“持有”。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相继兴起,网络传播逐渐消弭了由空间划分所产生的受众界限。信息传播者不只局限于大众传媒,还有许多网络媒体,甚至是普通网民也可以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些引起了较大关注。议程设置的主体变化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体现了传播者身份的转变。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受众所接受的往往是权威媒体筛选整合之后的议程设置内容,而在当前传播环境中,信息发布的去中心化模式使议程设置由多元化主体和丰富的传播方式共同交织成了网络舆论的新格局。

第二,受众参与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互动性显著增强。传统媒介的传播形态主要是“由点及面”的表现样式,对受众的控制力非常强。进入到新媒体环境中,议程设置并非只是由媒体决定,而是转移至每一位网民手中,使其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传播者。受众在网络信息活动参与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转发和分享,增强了他们作为传播主体的能力。此外,多元话语主体议程设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网络环境中受众能够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其扩散程度和范围达到了“裂变”的效果,受众对设置的议程反馈及时,能够快速引发网络舆论。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信息沟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大大增强,新媒体中的评论与转发功能,不仅可以让受众和其他信息接收者进行深入交流,甚至可以与媒体直接对话,使信息的传播得到及时反馈和响应,有助于媒体更加准确地满足受众需求。

第三,新闻议题的内容提取具有非线性的碎片化特征。传统的新闻议题需要十分完整的线性化描述事件进程的全部内容或某一阶段,而多元话语主体的传播路径下,考虑到用户的浏览习惯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往往呈现为非线性的碎片化形式,通过捕捉亮点内容和重点片段来满足受众需求。相比于传统话语模式下十分严格的审核程序、单一的传播形式以及严肃的传播内容,多元话语主体情境中,议题内容设置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灵活,除了涉及民生的日常生活类新闻,更有精神文化追求的相关议程,使议题来源能够兼顾网络热点和其他渠道,实现了权威性和趣味性的融合。同时,多元话语主体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媒体形式的联动,对某一话题协同发力,通过重要议题的精准、反复出现,形成更广范围的扩散,强化了议程设置的整合功能,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多元话语主体背景下议程设置的负面效应。第一,导致了“信息茧房”效应的加剧。多元话语主体环境下,媒体传播的信息呈现海量性的特点,对此,算法推荐技术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依照自身需求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处理。但是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大量同质化的信息使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窄化”,逐渐缺少具有社会价值的公共议题,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虽然在很多学者看来,算法推荐下的内容是可以设置的,能够消解“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平台算法的操作模式非常有限,而且是固定的,因此依然难以改变只能接受少数选题的限制。如何转化“信息茧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受流量驱使的议程设置商业化倾向明显。受到当前媒体传播运行速度快的影响,议程设置后难以持久发酵,很容易在短时间被遗忘。而且在丰富的传播路径之下,议程设置后往往受到其他外部信息的影响,使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元话语主体下各类议程的设置应接不暇,用户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其他话题所转移,更有甚者只看标题而忽视事件全貌,或者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议程设置的准入标准不断降低,一些网民对于事件的理解带有明显的个人意志,使议题也变得多元。而许多媒体平台受到流量驱使,常常在一个议题还未有结论时,就急于设计推出其他议题,使网民的注意力被平台“牵着鼻子走”,忽视事件的具体走向及其非正面影响。此外,媒体自身的商业属性使其倾向于娱乐化的议程设置,弱化了其传播政治、经济、民生的舆论引导功能,转而追求热搜数据的经济效益,导致议程设置的信任度持续下降。

第三,议程设置的真实性遭到诸多质疑和挑战。多元话语主体中个人议程设置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个人在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媒介素养,无法核定信息的真实性,在事件报道中以个人情感为导向或者带有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不仅容易对用户造成误导,甚至引起民众的恐慌。此外,由于网络平台上匿名性机制的存在,无形中放大了人们信息发布的能动性。很多网民在发布信息时肆无忌惮,不在乎信息的真伪,再加上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议程设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遭到严重削弱,破坏了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三、统筹规划民生新闻议题多元话语主体的议程设置

新的媒体形态作用之下,多元话语主体的传播功能为民生新闻议题的策划设计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在这一基础上,如何科学部署议程设置的优化创新,是扩大民生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化解民生新闻生存危机,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应然之举。

1.从实践出发拓展议程设置来源,回应舆论关切。在当前这一时代背景下,媒体在对民生类新闻进行议题选取及策划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具体内容和方案。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自媒体、大数据源头所体现的亿万网民的自由表达,营造宽松的环境,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多元意见讨论的风气。只有用心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分析,才能对选题角度有更深刻的思考,进而坚持正确的立场,引导公众在多元话语主体的阐述和表达中探寻真相、认识真理,学会自主判断,从而将其作为解民惑、启民智、聚民力的重要手段,使受众在观看这些新闻时能够真正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正确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要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切实关注民生民情,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议题和党中央决心解决的现实问题,不仅要积极正面地回应,更要做到精准回应。多元话语主体下的受众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结合这一特点,议程设置要给予充分关照,针对不同人群或不同立场进行个性化回应,进而消除用户对于公众议程设置的误解。

2.突破民生新闻议程设置局限,丰富新闻内容。民生类新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闻工作者在对民生类新闻进行创作时,必须始终牢记其社会责任。首先,要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民生新闻议题与社会发展之间建立连接,创新新闻内容,遵循正面的引导原则,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这决定了议程设置者要充分发挥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于新闻播报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推动可视化技术和AR智能化技术与新闻报道的融合,为人民群众带来不同的观看体验。其次,要积极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打造优质节目和品牌栏目,实现高水平的传播效果。为了打破算法推荐所带来的局限性,一方面,受众需要主动“破茧”,让自己迈进更加丰富的信息环境中,接受不同渠道的信息内容,获取不同角度的意见,拓展认知宽度;另一方面,各媒体平台应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丰富新闻信息的推介形式,通过设置与民生切实相关的信息,实现议题的全面性。最后,通过持续跟踪事件的最新进展来增强公众的关注度,提升民生新闻议程设置的影响力。

3.打造优质媒体传播矩阵,提升信息整合效率。多元话语主体的传播背景下,碎片化与可视化的传播语境推动了民生新闻传播方式的优化。首先,建立优质的媒体矩阵,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受众对于民生新闻议程设置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在议题策划和内容编辑方面引起受众的共鸣。使其主动参与到民生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增进议程的互动,加强平台间的合作,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全面呈现议题的真实面貌,从而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潜在价值。其次,多元话语主体的素质高低不齐,为了消除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各平台要加快完善监管机制,对议程设置进行严格把关,采用科学的舆论监督方法,营造良好的民生新闻传播的网络环境。例如通过实名认证和个人信息绑定等手段,对用户施加隐性管控。最后,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以及多元话语主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的理论延伸都需要专业新闻人才的支撑。各媒体平台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

四、结语

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传播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中,多元话语主体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议程设置理论也随着媒体技术的更迭而持续进步。据此打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是时代赋予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新课题。对此我们要结合民生新闻的特点,发挥议程设置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引导功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激发更多主体的能动性,推动民生新闻议题策划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议程议题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