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光荣传统 集聚发展动能续写新时代山西传媒学院发展新篇章
2023-09-20吴刚
文/吴刚
崇德尚艺四十载,守正创新新时代。山西传媒学院建校40年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厚德博识 励学躬行”校训,扎根三晋大地办大学,向着办好人民满意的传媒大学砥砺前行。当前,山西传媒学院以我国广电传媒事业快速发展为依托生机勃发、健康壮大,为做大做强文化事业提供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并将继续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十年肩负使命,弦歌不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花团锦簇的背后总是充满着艰辛。1983年3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央37号文件,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大大解放了广播电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同年9月21日,原广播电视部决定在山西太原建立一所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由此,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孕育诞生,开启了山西传媒教育的先河。
1990年12月,根据全国广电传媒事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升的需要,经原广播电视部报请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基础上建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学院转思想、顺机制、实施专业办学,启动广电系统干部培训,成为我国培养传媒行业急需成人大专人才和开展广播电视系统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
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学校划转山西省,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带领学校办高职、强实力,强化内部管理,一步步发展成为集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广电行业在岗骨干人员业务培训为一体的传媒院校。
2007年12月,山西省把学校升本建设列入《山西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一五”规划》,提升办学层次成为山西省委省政府交给学校的重大使命任务。之后,学校大力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开办普通本科教育创造了基本条件。
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山西传媒学院,成为全国第三所、省内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传媒普通本科院校。这是山西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里程碑。
2023年是山西传媒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四十不惑,继往开来。从初创只有10名教师、31个动画专业学生发展到600多名教师、9700多名学生;从只在北京和太原招生,发展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从首批5个本科专业发展到30个专业;从当初的生存竞争者到如今的传媒教育界宠儿……几代山传人砥砺奋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传媒人才。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山西传媒学院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同心同向同行,是新中国传媒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传媒学院的发展史,是山传人为党和国家传媒事业赓续血脉、继往开来的创业史、奋斗史;山西传媒学院的今天,是建校四十年来几代山传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干出来、拼出来的。学院必须继承并大力弘扬好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之源和强大力量。
图 山西传媒学院代表队在全国首届校园排舞大课间网络展示大赛中荣获高校组特等奖
四十年砥砺深耕,功不唐捐
历史的潮流汹涌向前,只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建校四十年特别是转制升本十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山西传媒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职责使命,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都取得了质的飞跃,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山西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加集聚,以豪迈姿态进入发展新阶段。
围绕人才培养,将立德树人贯穿各环节。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院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课,核定学时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传媒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坚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育人”,打造“光影随行”影视作品展、“新青年”诗歌节、校园微电影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依托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项目,以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开设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实验班,不断提高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在山西永和、和顺、武乡、临县开展文创帮扶过程中,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搬到革命老区,引导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重塑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人一品”教学成果,入选国家“砥砺奋进九十年”成果展,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学院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微博、微信、网站三大平台设置身边正能量、聚焦热点、廉洁家风、传统文化等板块,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师生需求,不断促进“互联网+思政”往深里走、往师生心里走。
围绕科学研究,紧抓学科专业建设龙头。学科专业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其建设水平是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志,决定着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地位及服务社会能力,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紧盯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形成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被列为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传始终以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及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凸显山西乃至中西部区域特色,建设具有应用特点的专业结构,成功申报汉语言文学、新媒体技术、会展经济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科专业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省属新建高校前列。
围绕服务社会,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好社会服务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校应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用行动反哺区域、用科学引领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的关怀关爱和殷殷嘱托为山西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学院与山西省文物局、省博物院联系对接,开展文物文创研发,让山西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提升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依托融合媒体创新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做好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VR系列展馆基础上,拓展全域旅游资源虚拟现实项目研发;积极参与科技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做好中华民间故事数字资源建设,建设山西民间故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拓展山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学院充分发挥师资优势,承担国家广电总局和山西省宣传文化战线专业人员培训,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立足在全省各市、各县融媒体中心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实施产教融合,为把中国故事、山西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做出山传贡献。
围绕治理效能,大力强化管理机制改革。学校要前进,就必须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这是高校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转制升本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机制,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规范,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不断优化调整二级教学单位设置,由升本初期的7个教学系部调整为目前的12个二级学院,逐步实现由学校一级管理向校院两级管理转变。同时降低管理重心,减少管理幅度,扩大了二级学院自主权;着力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细落实,以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大局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为重要抓手,坚决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扬优势,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围绕开放办学,营造合作共赢发展环境。一所真正的水平和效益较高的大学,必然也是一所高度开放的大学。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真正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院加强与国家广电总局、山西省文化旅游厅等政府部门的协同,在服务国家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广播电视台等的协同,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社会灵敏度;加强与中国传媒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协同,在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提升学校育人能力与水平。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和内涵,先后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和山西省高校联盟,与境外3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百余名教师赴境外开展学习培训、作品展映和国际交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合作单位,积极建立紧密型合作,为提升对外交流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挑战,始终信念笃定、步履坚实,一往无前!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我们对办所什么样的传媒学院、如何办好传媒学院,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升华。
四十年履践致远,踵事增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山西传媒学院走过风雨兼程的四十年,其发展始终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与国家和山西高等教育格局变迁和当前教育形态变化同步合拍,与全校师生发展利益诉求同声相应。当前,学院正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新时代,踏上新的征程,必须在大变局中把握好战略机遇,履行好历史使命,担当起时代重任,奋勇争先,赢得主动。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山西传媒学院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顺应新发展格局,集聚新发展优势,把握机遇谋划发展,主动作为开辟新局。特别是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成为全体山传人为之不懈奋斗的最大梦想。这个梦想书写在四十年前奠下的第一块基石上,这个梦想承载着几代山传人的希冀,这个梦想体现着山传人的责任和担当。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学院站位新时代新使命新阶段,形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特色打造、强化应用转型,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内涵质量、提升管理绩效,重师资队伍、重学科专业、重校园文化、重民生福祉的“一实、二强、三提、四重”基本工作思路。这是全体山传人一次“新的长征”,是不忘初心的“再出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向未来,山西传媒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务实的态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与“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苦练内功,持续创新,推动本科教育上水平、提质量;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凸显传媒特色,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夯实高质量办学基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管理绩效,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激发办学活力;加快推进资源拓展,增强造血能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整体保障水平;坚持开放办学,突出点线面多向发力,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创新中发展;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培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凝炼校园文化品牌,培育优良的大学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聚焦师生关切,健全民生保障,让更多的发展成效惠及广大师生。
四十载沧桑砥砺,四十年春华秋实。对一个人而言,四十是仗剑天涯的青葱洒脱变为负重前行的不惑沉稳,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四十恰是风华少年、意气风发、青春无限。山西传媒学院在负重艰辛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必将在踔厉奋发中大踏步走向明天。学院将承继光荣传统,集聚发展动能,努力续写新时代山西传媒学院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