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3-09-20陈琦丁嗣胤
文/陈琦 丁嗣胤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崛起,打破了重装备筑起的高墙,使全媒体时代加快到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新技术的运用也昭示着传媒行业对人才的期待发生了变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追捧的“抢手货”。即传媒人才既要具备传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又要对全媒体技能有一定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这对高校广播电视学学生,也就是未来传媒从业者们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很显然,广播电视学传统教学体系下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已然更新的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掌握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传媒行业与现实发展的迫切期待,也是广播电视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
一、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
广播电视学专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传统的新闻学不仅具备完整成熟的教学体系,而且有着学院的资源资金倾斜优势;为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发展而开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实训机会更充足,两大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特色优势。而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尚不够明确,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夹缝地位。这表明广播电视学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教学思维上还存在不足,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亟待改革。
1.课程内容体系陈旧,考核机制僵化片面。传统的广播电视学课程体系所运用的是“理论为主+业务为辅”的模式。当前看来,这一模式存在着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传媒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新的全媒体生产体系、传播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形成,5G、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运用也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数字阅读、区块链编辑室、云采访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显示着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持续地升级更新。学院所提供的理论型课程大多比较传统,包括广播电视学概论、广电史学等,这些课程能够形成学生对学科的元理论认知,不应当随意删除。但培养学生互联网、全媒体元认知思维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占比较少,与市场需求较为脱轨。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普遍。业务类课程不仅数量上相对较少,而且以采写编评、视频拍摄与剪辑这类传统媒体时期的技能教学课程为主,很难与行业所需相对接。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VR、云技术等被媒体机构所广泛运用于内容生产、储存、管理与传播,力图带给用户全方位的感官沉浸式体验。高校所提供给学生的实践课程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在高校中获得实训经验,无法锻炼学生掌握契合当前行业所需的全媒体实操技能,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全媒体内容生产、管理、运营和传播的思维,学生所学与行业需求脱轨。以世界顶尖的新闻学院——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为例,该学院只有三分之一是理论课,大量丰富的实践课程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借鉴该思路,我国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也应当增设更多的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以免出现苦读四年,进入媒体行业仍然不知所措的窘状。
另外,大多数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考核机制仍然是以卷面考试为主,导致学生一味地“啃书本”,试图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偏重理论的考察,忽略了实践性,无法突出广播电视学的学科特色,更无法有效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缺少课外实训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广播电视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院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实训平台来锻炼应用能力。实际上,由于资金的限制,部分高校的实践场地建设尚未完善;或基本建成,但利用率低,无法起到学生充分使用实验室来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有关全媒体技能业务型课程也无法通过在实验室实际操作和运用来得到深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上课时只能通过PPT和案例来教授,无法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其运作原理和机制,也无法验证学生是否理解。导致这类新设课程仅限于“纸上谈兵”,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的实操能力。
除此以外,部分院校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专门竞赛较少,有的含金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竞赛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运用水平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一些有含金量的竞赛更能够为学生就业增加优势。因此,竞赛的组织和筹办必不可少。
最后,校企合作的融合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开展不平衡、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和形式、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因此,学生很难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职业岗位、制定明确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更难以得到充分的机会锻炼。
3.应用型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的高低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校园毕业后即走向校园授课,缺少教学经验和从业经历。由于高校对人才招收的学历标准不断提高和收紧,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们难以进入到教师队伍中长期教学。
全媒体格局下,传媒行业出现多个“新”——新业态、新机制、新结构、新组织等,这导致高校中青年教师们很难从以传统媒体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群体获得充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青年教师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方式,这也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没有在媒体行业深耕经验的青年教师在授课时也只能教授理论型知识,而对技能实训和社会实践有所忽视。应用型教师的缺乏,导致学院无法真正培养出满足行业期待的广播电视学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广播电视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理念
在广播电视学的教育改革中,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理念。OBE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提出,并已在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广泛运用。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OBE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颠覆。与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内容和知识为驱动不同,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以学生在教育中最终所获得的实际技能对于学生就业有何种帮助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因此,OBE理念也被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它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能力具有清楚的构想,并致力于设计出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来实现构想、达到预期成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赵玉明教授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的广播电视学的特点在于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结合学科特点,广播电视学所培养的人才应当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要求,具备较强的时间水平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因此,“以结果为导向”、目的性较强的OBE理念与重视应用性的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相契合,可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理念。
从OBE理念出发,广播电视学应当以最终学生应当掌握的能力为构思与设计起点,为传媒行业培养并输送实践型人才。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传媒从业者更要成为全媒体人才。胡正荣认为,“全媒体人才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 广播电视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在全媒体时代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来调整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训机会,丰富学生的实训经验和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全媒体的元认知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优势。
三、广播电视学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
吴岩将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比作“守城”到“攻城”的转换。如何“攻下城池”,必然需要切实可行的方针对策。作为培育广播电视学子的摇篮,高校应当从教学模式、实践机会以及教师队伍三大板块着手,三管齐下共同赋能专业学子,在21世纪综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深化学科本质优势、赋予学科时代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学在新时期新发展之下的焕新与焕活。
1.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科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在OBE理念的指导之下,为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广电人才,广播电视学应当拥抱时代,紧扣学科特色,增设符合时代需求及社会需要的新课程、调整单一考核机制为综合考察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一方面,增设新媒体认知型课程与全媒体技能型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是广播电视学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行业需求的根本路径。学院教师应当保持行业敏感通过政策文件、咨询传媒从业人士和招聘广告等来做行业调研,动态增设符合行业期待和时代要求的新媒体认知理论类和技能类课程。“新媒体认知类课程+全媒体技术应用类课程”双管齐下的课程模式,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与提升,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优质人才。除此以外,课堂实践活动也应当予以丰富,除了拍照、单辑长新闻视频制作以外,还可以增加短视频制作、公众号文章排版等活动。
另一方面,调整考核机制,综合评定人才素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能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学生最终的考核分数应当由“平时分+期末作品”按比例构成。OBE 理念强调过程式考核,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课堂讨论参与度、资料查阅等的每一个阶段。因此,老师可将授课内容划分多个板块,下发任务,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准备PPT等,并在课堂中作展示,最终展示成果将是平时分的重要构成之一。另外,学生的课堂表现也纳入平时分计算之中。期末作品则摒弃卷面考核方式,按照不同的课程布置相应的期末任务。将这一考核方式引入教学改革中,既能够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考核的过程中亲身体会,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提供实践平台,充分锻炼学生实训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多元实践平台。首先,投入资源在校内打造“全媒体实验室”。全媒体实验室要包含传媒行业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技术,如直播、摄影等,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学习不同技术与设备,半学期后再进行轮换。前提是实验室需要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非“做样子”和“充场面”。
其次,组织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专业比赛,邀请业界人士作为评委和点评嘉宾,以物质奖励或大平台实习机会作奖赏。而资源较少的院校应当多留意知名高校组建的竞赛,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竞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得到专业的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信心。除此以外,竞赛获胜者也能够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未来进入著名的传媒机构或互联网公司也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浙江传媒大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2019年学院学生获奖288次,毕业生受到业界欢迎,该校多年来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最后,学院与企业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企业的资源和平台为基础,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经验,将社会需求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使学术成果与社会生产合作共赢。深化产教融合,使象牙塔中的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实践。针对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的问题,学院方面需要设计和推行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与流程,做出长期的合作工作规划和战略策略,提升创新进取意识,提高校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此外,学院与其他高校、媒介机构、新媒体公司等达成合作,搭建全媒体实训平台。学生既能够在网站上展出作品,也可以欣赏与学习借鉴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媒体机构的数字化作品。
3.培养青年教师,引入应用型人才。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完善。一方面,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和保障制度。针对校内缺乏拥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的状况,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安排现有师资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进入媒体机构,深入一线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升华总结,形成经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专业、更具实用性、更契合行业需求。另一方面,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不得将毕业院校、出国(境)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论文、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因此,高校在严格把关教师选聘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人才引入力度,引进一批在媒体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合理优化教师队伍。最后,当前高校教师的流动问题较突出。对于广播电视专业而言,为保证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的稳定从教,高校需要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服务保障制度,营造注重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是在全媒体视域下的一条必经之路,是赋能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一步勇敢探索,更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一项伟大工程。因此,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变化,立足行业需求和人才期待,高瞻远瞩,革新僵化的教育模式,从课程内容体系、实习平台给予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实训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全媒体思维,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传媒行业输送优秀的全媒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