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路径探析

2023-09-20李木子

传媒 2023年17期
关键词:美食受众创作

文/李木子

乡村类短视频作为短视频的分支,具有传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性。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网络信息化建设覆盖面愈加广泛,网络信息逐渐打破地域化壁垒,众多乡村人也纷纷跻身于短视频创作的行列。乡村题材短视频承载了中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作品通过对乡村美景的呈现、乡村美食的记录,展示出乡村的不同侧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兼具乡村类短视频与美食类短视频的双重特点,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内容。笔者将从创作主体、审美表达、剧情化叙事、创作瓶颈几个方面对乡村美食类短视频进行探析。

一、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主体

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主体和创作目的各有不同,可大体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普通乡村人。早期乡村类短视频并不具有系统性,无规律化创作是主要特征,它们更多是乡村人用自己的手机自发性拍摄的小视频段落,是有感而发的感性日常记录。这一时期的乡村类短视频创作主体与呈现主体均为普通乡村人。由于专业素养和拍摄技能受限,视频呈现视角与内容制作等多个方面无法做到持续性高质量输出。

2.乡村生长、有城市生活经验而重返乡村的创作者。

相比较于个体记录的乡村人群体,这一群体普遍年轻化,大多为在城市生活、学习过的年轻人。他们的观点更加新颖,自主创作意识更强,短视频制作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部分能够在同类型短视频账号当中以全新视角的内容实现持续化输出。

3.“非乡村人”团体创作。在部分短视频创作者的简介中通常将自身描述为无团队、亲力亲为的乡村个人创作者,但在规律更新、剧情化走向的视频内容中,可以分析出这些短视频大多为团队合作的成果。视频画面角度丰富,至少为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画质清晰、剪辑专业。所谓的无团队只是短视频内容的人设标签。

总体来说,第一、二种类型通常体现为乡村人的个体记录创作,第三种类型通常体现为“非乡村人”的团体创作。他们在创作目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个体记录创作类以个人兴趣作为基本出发点,创作内容充满随意性,这类短视频创作者以分享、交友、休闲娱乐为主导性目标。“非乡村人”团体创作以商业盈利为最终目标,在前期账号的养成、中期账号的发展上,都会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达到后续内容的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模式。这样的短视频账号通过媒介公司的包装,呈现主体成为有人设的“网红”,为后期商业变现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条件。

在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中,创作主体多数为“乡村生长、城市生活而返回农村的创作者”。这类群体在团队的塑造下为受众刻画了全新的乡村人形象。他们是一大批正值青年的80~90后群体,他们有着城市工作经验和开阔的视野,他们带着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再次返回至家乡的土地上。在短视频中,他们为受众营造了不怕劳累、不厌繁杂的乐观向上的年轻乡村农人群体。如“闲不住的阿俊”的视频中,阿俊总是穿着最普通的短袖短裤,在养猪场喂猪,在家里做饭、做家务,熟练而自然的操作过程,符合大家对乡村青年形象的认知,也刷新了对乡村生活的认知,这样的视频内容无形中增强了视频的真实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创作的审美表达

目前,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审美主题是乡村生活的日常化表达。通过短视频内容中视听审美的传达,表现出追求生活美学的人生理想的深层次意蕴。

1.视听审美传达围绕乡村日常。闲不住的阿俊、布衣小童、康仔农人等短视频账号的拍摄场景均选用了自身日常生活场景,这一场景最大程度地真实还原了拍摄人物的生活空间,视频镜头聚焦于被摄人物日常生活的劳作与一日三餐的制作、享用过程。

一是从主题来看,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并不是以制作美食为主,而是将美食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使观众在观看他们日常生活起居的过程中,了解当地乡村的生活习俗,从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平凡生活里感受这一地域的社会样态。

二是从视听层面来说,这类短视频中固定镜头的使用多于运动镜头的使用。从观看效果来说,在画框不变的情况下,画面的景别、拍摄的角度均不发生变化,画面的视点稳定,更有助于表现短视频中农耕、采摘、烹饪等动作,视点平衡无大幅度的波动也符合受众对此类短视频内容休闲、放松的观看。

三是在景别的使用方面,主要使用了大全景、近景、特写来进行拍摄。对于景别的处理,在不影响观感的同时进行经验性美感的传达。大全景的使用来交代乡村环境,近景与特写来凸显人物的动作、展现食材的细节。在特写镜头的使用中大量采用慢镜头的形式来延长现实时间,将采摘或烹饪的过程进行运动化的完整展现。比如,闲不住的阿俊的短视频展现内容为通过大场景交代阿俊每天的活动行径,随后以近景跟随阿俊的行动来进行拍摄,镜头画面中以阿俊为中心,向受众呈现出阿俊与养猪场、院落、宠物、食材等产生动作的过程,以正常倍速还原阿俊家的一天。这类短视频一般选用悠扬、放松的纯音乐作为背景声,保留短视频拍摄过程中的真实声音,环境声、人物声用作同期声,涓涓的溪水声、洗菜的流水声、有节奏的切菜剁肉声、铁锅里饭菜的翻炒声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乡村体验感。

2.影像意蕴传达生活美学。在如今消费语境的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日常生活被商业化信息所覆盖。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将美食与审美相结合,精美的画面内容与特定的背景音乐相互渲染,将看似平凡的生活在一帧帧细节呈现中艺术化。这些视频内容激发了观众对于乡村慢节奏生活的向往。天然、淳朴的生活环境,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受众感受原始而和谐的自然生活。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综艺主打“慢”理念。让生活节奏真正慢下来,这种慢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拖沓与懒惰,而是在这种“慢”中找寻到心灵的复归。在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中,受众可以收获一种沉浸式的慢生活体验。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清晨的鸡鸣和犬吠,淳朴的村民、劳作的背影,这些质朴而接地气的内容,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让人们的心灵归于宁静。在古朴的老院里,那些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摇曳的翠竹与绿树、富有地方特色的斜柱、阳光撒过老树留在院落里的斑驳光影、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嘎吱作响的木门,这一恬静宁人的乡村田园生活图景为大家呈现出的恰恰是人们对慢生活的最纯粹寄情与向往。短视频通过一帧帧慢情节的画面,实现了对受众慢生活理念的传达。

三、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创作的剧情化叙事

目前乡村美食类短视频没有足够的时长铺垫背景,无法做到在铺垫内容中逐渐吸引观众。因此,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短视频内容里,剧情必须不断以阶梯式演进、可持续化输出的模式呈现,才能满足受众的观看需要。同时,短视频中多元素的加入才能保证不同群体的观看需求。以抖音为例,因平台时长限制、受众观看习惯、创作内容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这些视频以“短”为其显著特点,并且叙事内容都较为片段化。这就导致短视频创作者必须在每一个短视频之间建立多条线索与多个角度的内容设计。这对于短至几十秒长至两三分钟的单条短视频来说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这些短视频创作者统一选择剧情化叙事创作。这样既不破坏单条短视频适应平台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也能符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手机用户的观赏习惯,同时还能以“连续剧”般的剧情吸引用户持续性对这一短视频创作者进行“固定频道式”的观看。乡村类短视频在复原化呈现乡村生活的同时进行了两种剧情化走向的创作模式,具体可分为自然剧情与人为剧情两种类型。

1.自然剧情:时空重构与四季更迭。因短视频时长受限,全部类型的短视频创作都采用时空重构的创作方法,利用叙事时距来改变叙事的速度。通常情况下,短视频会采用正序的方式来进行叙事。如在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中,会从食材的种植开始呈现,展现食材成熟采摘的过程,并将其烹饪为一道美味的菜肴。其中时间跨度之大,有时腌制、晾晒时长为一周半月,种植采摘则耗时一年半载的制作过程。因此,一个几分钟的美食短视频中可能会有某种食材春夏秋冬四季成长的内容呈现。在康仔农人的视频内容中向观众展示了北海地区在不同季节种植与收获的农作物做成的特色美食。“柚子皮炒肉”视频中展示了柚子的采摘、柚子皮的去皮水煮、去涩、炒肉的过程。视频中所选取的农作物通常为当季成熟的地方农作物,因此短视频创作者会随着四季更替和不同季节成熟的农作物持续更新创作内容。

2.人为剧情:人设与新成员。人设的创设是很多短视频脱颖而出的关键。短视频创作者在搭建固定人设之后,就开始在周更或日更的短视频内容中不断加入新成员。新成员不仅是新生命、新宠物,有时是新打造的院落角落,新添置的家具、电器,甚至是新设计的狗窝、猫窝。这些新的元素让短视频的内容更为栩栩如生。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在搭建好虚拟场景、明确创作主体之后,要塑造出一个与此相适应的人物设定。这种具有标签化的人物形象,在视频中通过符合人设的行动来加强剧情的真实性。以康仔农人的短视频为例,老小孩的出现是视频成功的关键。这个身高只有1.3米的老小孩,他的性别、身份都让受众产生了好奇感,也增添了探究的欲望和期待。闲不住的阿俊在其短视频中呈现了将村头流浪的两只小土狗带回家,并为它们起名的场景,改变了往期视频中阿俊与母亲交流、做菜的单调局面,这两只命名为团团圆圆的小狗为阿俊的视频提供了丰富内容。从带小狗回家起名字、给小狗搭建纯天然手工狗窝、小狗跑丢去田里寻找到浑身泥巴的小狗,再至朋友家无法继续喂养的小猫馒头加入阿俊的家族,这一人为的剧情化走向使短视频内容就像是未完待续的“阿俊家”连续剧,为受众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因素。

四、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瓶颈

目前,以粉丝覆盖率最高的几位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作为参考对象,可发现这些短视频的拍摄题材集中于乡村美景与乡村美食这两个领域,在呈现美景的同时介绍美食,美景在美食的展现中作为背景。他们均采用了呈现生活场景、与邻里交流、制作简单却美好的一日三餐的方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受众传递出乡村生活图景。

美食类短视频的源头可追溯至家喻户晓的短视频自媒体“李子柒”。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作为美食类短视频发展出的一类分支,并未摆脱美食类视频模式的影响。早期美食类短视频创作场地均选取一个无人惊扰的鸟语花香的理想境地,为受众呈现了完美化、精美化、观赏性的电影级别制作内容,为受众营造理想的乡村生活画面。服装造型上,选用中国风、复古风的精美造型;语言使用上,早期精美化的短视频创作中通常使用纯方言式或纯普通话式呈现,增加了地域感的营造。反观当下乡村美食类短视频,除了服道化略显淳朴外,其他设置与早期美食类短视频可谓大同小异。

中国人素来讲究饮食文化,一餐一饮都是细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温饱,而是在呈现美食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审美情感价值的传递。地方特色美食构成了地域特色的重要内容,从美食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美食类视频内容就以舒缓的风格、乐观的人生态度向人们传递着温暖与治愈的气息。但作为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受众更渴望在视频中获取的是差异化的乡村生活和不同于其他美食类视频的审美感受。然而,现如今的乡村美食类视频主题多为美食教学类视频,经过对比这些短视频账号的封面、内容都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田地—种植—采摘—收获—制作美食,这一流程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定式。团队创作对短视频账号的整体塑造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当一类短视频账号中出现某类风格导向之时,各大媒介公司会追赶近期的流量热点,以期用相同的模式打造出同样火爆的账号,这一操作行为对短视频账号本身来说并不具备长远发展的优势。因此,乡村美食类短视频账号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特点、人物特点发掘与众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颖内容,而非盲从追随,陷入单一化创作的泥淖。

五、结语

作为一类发展成熟的短视频类型,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具有固定的制作模式、叙事结构和审美主题。但这也导致了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内容出现单一化走向,且部分短视频内容呈现出一种幻想和体验式的乡村生活,这些视频段落远离了乡村生活的现状。尽管如此,在乡村美食类短视频账号中仍旧存在着精良之作,也期待着同类型短视频创作者们能够找到独特的发展方向,为受众带来更多反映当下乡村真实生活的短视频作品。

猜你喜欢

美食受众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美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