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应用型传媒大学

2023-09-20李伟

传媒 2023年17期
关键词:山西学院学校

文/李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如何促进科技、教育、人才融合融汇,同向发力,释放“1+1+1>3”的合力与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高等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同向而行,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点、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化交流的集聚区,最能激发思想的碰撞和文明的交流。办学治校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有关部署,把精力聚焦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创新创造、崇文兴文。

图1 2023年1月14日,山西传媒学院院长李伟在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式致辞

山西传媒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传媒行业类高校。建校四十年来,学校完成了从中专教育到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再到普通本科教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正在向着研究生教育迈进。学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线,对标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对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对应自身内涵建设实际,统筹抓好二级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科研创作平台提质增效等,努力推进学校办学特色更鲜明,人才培养自主能力更强,科研创作影响力更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能更高。

聚焦做好三个服务,明确学校高质量内涵建设的目标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确立为新的办学目标,紧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传媒高校办学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

第一,深刻把握高等传媒教育发展规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源源不断为传媒行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山西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人才培训基地”“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针对传媒人才培养费用高、门类细、实践性强、成才难度大等特点,学校坚持专业与产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理念,以行业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为支撑,以技能开发和积累为核心,以学习成果转化为目标,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持续培养适应传媒行业需求的人力资源。

第二,深刻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基于传媒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学校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从2019年起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单列课程学分,实现全校本科生全覆盖。学校要进一步坚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程中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覆盖、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教育全覆盖,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增强育人实效为着力点,与国内其他传媒高校相比特色化错位发展,聚焦学生应用技能提升,把实践教学基地建在市县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工匠精神镌刻在学生心中。

第三,深刻把握山西转型发展规律,努力产出高质量优秀成果,为服务山西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服务山西“两个基本转型”、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紧盯山西“两个基本转型”目标需求,以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宽领域、多渠道整合省内外各方资源,统筹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实习创作、影视策展等平台布局建设,建立“产、学、研、创、展”一体化发展机制,努力为科研创作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利平台和便利条件。

图2 2020年9月14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传媒学院围绕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建设举行签约和挂牌仪式

聚焦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铺就学校高质量内涵建设的底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凸显传媒特色优势,夯实高质量办学根基。

培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学校按照“立足校情、统筹规划、创新模式、确保质量、稳步推进”的思路,实施融合专业培养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创业就业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学校鼓励各二级学院探索走出自己的道路。比如,在山西电影学院,推行面向电影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2+2”人才培养,联系制片公司对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创投,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牵头成立“山西省动漫协会”,并在4号智创城建设了“山西动漫创作基地”,逐步构建“专业教育+艺术实践演练+项目制实习创作+市场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新闻传播学院,实施“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与中国青年网“青蜂侠”平台共建移动视频传播实训室,中青网资深记者常驻学校,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短视频创作;在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推进“一人一品”创新教育,截至2023年7月,师生先后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临汾市等50余个厅局、市县设计了区域公共品牌和城市IP……创新教育成果丰硕。学校要把人才培养改革深入到各个二级学院,努力打通校园与市场的围墙,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效循环的发展格局,提升师生创作的成果转化率和行业影响力。

打造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一所大学的内涵建设水平,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建设能力上。学校把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双万计划”建设为契机,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强化课程建设,学校的戏剧与影视学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省级特色优势学科;现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广告学、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文化产业管理、录音艺术、网络与新媒体);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这些都是学校近年来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收获。学校要准确把握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坚持以服务传媒行业和山西文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以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为特色,传媒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的结构布局。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涵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对现有专业进行系统评估,建立专业预警、调整、退出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强化基础类专业支撑,申报新兴专业和交叉复合专业。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近年来,学校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互联网+”大赛斩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3项;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金奖3项。学校将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教,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和抖音数字学堂的合作,推动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完善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及学科竞赛协同促进机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开展联合创作训练,重点培育和孵化项目,努力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取得更大突破。

图3 山西传媒学院院长李伟一行前往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访问交流

聚焦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壮大学校高质量内涵建设的动能

面对新建本科院校一些共性问题,如二级学院发展活力不足、高层次人才较少、学科专业优势不突出,等等,学校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推动内涵发展的强大引擎,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守正创新、开创未来。

以内涵式产业化为方向,高标准建设山西电影学院。围绕服务行业和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学校深化改革创新,按照“校本部+实训基地”模式建设特色新型产业学院——山西电影学院,聘请了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山西电影学院院长,聘请余力为、顾峥、霍廷霄等16位行业领军人才作为学院的专业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学校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在汾阳、忻州、平遥建设三个个教学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创作、影展打通,推动“产、学、研、创、展”一体化发展。汾阳教学实训基地总投资1.57亿元,依托“吕梁文学季”“86358贾家庄短片周”等影视文学资源,重点聚焦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师,多维度拓展视野。忻州教学实训基地已纳入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战略,重点突出“产学研”融合,以电影科技产业为主导建设基地园区,形成山西电影学院特有的服务孵化体系,输出影像科技产品。平遥实训基地立足于“创展”联动,依托“平遥国际电影展”,促进电影教育与电影展映、学术交流、产业项目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学校培养的青年电影人才提供产业孵化机会,培育山西电影人才梯队。

以融合式市场化为方向,推进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改革创新。参照山西电影学院的改革模式,学校将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作为建设特色新型产业学院新的突破点,在人才引进上,聘请了中国动画学会原会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金国平先生担任学院的名誉院长,推进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在资源整合上,依托学院现有的“山西省动漫协会”(目前协会会员超过100个,包含高校、企业50余家),把山西省动漫类院校、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行业协会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发展格局;在产教融合上,推动山西省2号智创城建立第二个山西动漫创作基地,打通校园与市场的围墙,不断提升师生创作的成果转化率和行业影响力;在平台建设上,利用设立在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推动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企业的合作,积极申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数字化和智能处理实验室”;在社会服务上,深化校、政、企三方合作领域,计划与中国动画学会、央视动漫集团、山西文旅集团、平遥县人民政府、高平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平遥国际游戏周”“高平国际动漫节”等品牌活动,逐步构建“学院+协会+基地+平台+企业+节展”的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以特优发展为方向,促进校内二级学院转型升级。提升二级学院的内涵建设水平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2020年开始,学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铁担任艺术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马玉坤担任播音主持学院名誉院长。希望通过发挥知名专家、学者的影响力,持续推动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引领、科研创作、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学校会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地把二级学院的改革做下去,根据专业特点、社会行业需求、发展定位,引导其他二级学院围绕助力山西省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向产业学院转型,不断丰富“现代产业学院”内涵,拓展建设领域,促进校内12个二级学院特色各异、百花齐放。要紧盯改革发展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每年将1至2个二级学院作为改革重点,加强创新创作团队和平台建设,内育外引一批成长性好、影响力大的牵引项目、创作产品。同时,不断厘清校院两级管理权限,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该由学校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二级学院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以二级学院的内涵提质支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点燃学校高质量内涵建设的引擎

文化传承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此,必须依托科学专业优势,弘扬、传承、传播山西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展现山传担当、贡献山传力量。

服务文化强省战略。学校坚持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积极开展5G+超高清与5G+XR应用研究、山西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祁太秧歌艺术传承研究、戏剧影视学术研究,为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重点聚焦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2018年开始推动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建设完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22个线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VR展馆,访问量达500万人次;承担了山西省委《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经典文献大系》大型历史文献与研究重大项目。为关注戏曲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传播,学校于2020年7月入编引进了白燕升团队,成立了“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策划的《梨园记忆——山西戏曲名家口述历史》项目完成了50位老艺术家的采访拍摄任务,每周四晚在山西卫视播出一集;举办了“全国戏曲名家演唱会”“山西省2023新年戏曲晚会”等活动,使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日,学校与中科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签订共建框架协议,共同建设“空间媒体工程技术实验室”,重点对沉浸式产业及空间媒体融合传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公共平台、模式标准、业态示范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内容研究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此为依托,学校将聚焦文物数字化方向研究,探索建立“文物数字化实验班”,从校内信息工程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等单位中跨学科组建团队,集中力量对山西省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用科技为文物赋能,让文物说话,努力做好文旅、文物、文产、文创融合文章,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学校坚持扎根三晋大地办大学,主动对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央及省委重大战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生先后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临汾市、神池县等32个厅局、市县设计了“山西药茶”“山西主食糕品”“临汾优选”“灵荟神池”等省市县区域公用品牌。学校开展的“一村一品三结合”文创扶贫项目,荣获2020年高校唯一的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师生创作的系列广播剧《右玉人家》和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微电影《“媳”从天降》先后登陆“学习强国”平台。下一步,学校要结合农村特性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中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和影视创作优势。要继续深入挖掘和开发区域公共品牌,以山西农业“特”“优”为方向、有机旱作为主题,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传播,有效提升山西地区农副产品整体附加值和产地品牌声誉形象,促进山西农副产业转型升级,帮助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图4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院长及行业专家代表签约仪式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录13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0人,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09人。结合实际,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山西静乐剪纸互动教育巡展》《人民网——秒懂非遗系列作品》等项目;与优酷、腾讯联合制作了《奇奇怪怪》《狐桃桃和老神仙》等非遗原创动画;开发了《蔚县刻纸教学视频》等10余门非遗课程,建立非遗动漫化数据库。学校在2022年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这一重要科研平台,并计划进一步申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数字化和智能处理实验室”;2023年,学校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成功获批。未来,学校将依托科研平台和学科专业,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省重大战略融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产出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科研创作成果,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西传媒学院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践行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时代担当。

猜你喜欢

山西学院学校
我在山西等你
初等教育学院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学校推介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