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巧补白 随文亦无痕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补白”板块随文学习探究

2023-09-20陈亚琴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8期
关键词:补白随文常识

■陈亚琴

“补白”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包含语法知识、修辞手法以及少量文化常识等在内的语文知识元素分册安排在部分阅读课文之后,以方框的形式呈现,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板块,教学参考书称其为“知识补白”。通过“补白”板块的设计安排,教材有计划地在文本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语文知识,重视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程序性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建构知识的案例素材均来自课文,并且自然地呈现在各个单元的习题和相关设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随文学习原则,与课文结合,选择一些精要的知识做成小“补白”,且多与阅读、写作相配合,从而既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一、勾连“补白”短语知识,赏读课文精段,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随文融入“补白”教学,将“补白”板块的语文知识与课文阅读巧妙勾连,引导学生进行精段赏读,从而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一文时,笔者勾连随文“补白”板块中“补充短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补充短语在文中的运用,从而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第45 小节后,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几种短语类型,要求学生辨别“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一句中“觉得狭窄和封闭”的短语类型。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等四种短语类型,依据所学知识自然发现这是一个新的短语类型,会习惯性地开始阅读课文后的随文“补白”知识,并很快掌握补充短语的形式: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中间通常有“得”字作为显著的标志。

然而,借助文章语句认识补充短语只是教学环节之一,怎样将补充短语板块的知识随文应用在课堂上呢?笔者围绕这个补充短语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问题一,假如你置身于小姑娘所处的空间里,你会觉得怎样?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补充短语“觉得狭窄和封闭”才应该是小姑娘合乎实际的真实感受。问题二,小姑娘为什么“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体悟中,进一步认识在这个补充短语前,加上“不再”一词的重要作用,对小姑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便有了深刻理解和感受,对小姑娘的礼赞和尊敬之情也更加深厚。

如果说,从文章具体段落中某个短语联系到“补白”部分,这是从文本阅读到随文“补白”的第一次勾连;那么,围绕补充短语进一步进行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则是从随文“补白”到文本阅读的第二次勾连。两次勾连赏读,认识短语类型,深度解读文本,从而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是深切真实的。

二、融入“补白”文化常识,研读文本对话,品析人物个性特征

文化常识蕴藏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语文教材中通常出现在注释部分,而“补白”板块也成为学生了解、掌握文化常识的新渠道。

教学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笔者融入了随文“补白”板块中“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的文化常识,让学生研读文本中陈元方与父亲朋友之间的对话,从而深刻剖析作品中的人物个性。

教师可以巧妙结合“补白”板块中“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的文化常识,提醒学生关注人物对彼此的称呼。于是,学生很快发现“君”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君”“尊君”与“家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随文“补白”板块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君”的含义:“君”在古代是对对方的敬称;而“尊君”与“家君”中的“君”字是指父亲,“尊君”是指对方的父亲,“家君”是指自己的父亲。

课堂中,学生对谦辞和敬辞的理解并不困难,运用这个文化常识研读人物对话,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研读人物性格才是随文“补白”无痕融入课堂的突出亮点。学生在对文本里谦辞和敬辞的研读中,讨论交流不断深入。“尊君”是敬辞,是陈太丘的友人对陈元方说的,表面上看似客客气气,知晓礼节,实际上掩饰自己逾时不守信用的心虚,一旦听说陈太丘等不及自己已经先行离开,立刻撕破脸皮,勃然大怒,指责陈太丘“非人哉”,其虚伪狂妄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元方年龄虽小,却懂礼有节,即使对父亲的友人不满,也称对方为“君”;“家君”这个谦辞也用得好:你虽无理,我该保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否则不就成为和你一样的人吗?更何况是称自己的父亲。尽管内心愤怒,言语却不卑不亢,表现出陈元方良好的修养和过人的胆识。

借助古代传统文化常识中的谦辞和敬辞来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我们解读文本内容的又一种方式,也知晓了编者如此安排“补白”部分的深刻用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巧妙渗透随文“补白”的内容,从而充分运用这一助学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三、借助“补白”修辞手法,品读文章佳句,共情作者丰富内心

修辞手法的应用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最为普遍,可以有效地丰富表达形式,使之生动传神,再现表达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补白”板块中的修辞手法内容并不多,六册教材中只出现了四篇,分别是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集中在七年级全册和八年级上册教材中。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笔者从引导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这一问题入手,启发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佳句品读,品味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的笔下,老城、小山、薄雪、绿水、垂柳,都有了情感。学生在阅读品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佳句很多。比如,课文第2 小节,老城的山山水水全在安睡,还在等着春风来唤醒。老城宛然是慈祥的长者,山山水水犹如安恬入睡的孩孙;而春风呢,犹如那唤醒孩子的母亲,这哪里是写景,分明是一幅尽享天伦之乐的全家福。这篇散文看似写景,却闪现着一个个人物的身影:小山在呵护着摇篮里的济南,老城在安睡,柳枝在梳妆,春风温柔呼唤,薄雪害羞可人,或是长者,或是婴儿,或是母亲,或是女郎。在这些激发学生美妙幻想的句段中,作者完全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教师在充分引导学生品味赏析一系列拟人句子后,水到渠成地联系到“补白”知识“比拟”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恰当运用比拟,可以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品读文章佳句,借助“补白”知识,体会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中,感受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热切的喜爱之情。

课堂巧补白,随文亦无痕。“补白”板块作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随文教学是其运用最突出的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割裂随文“补白”部分与阅读篇目的教学关系,而应巧妙融入语文知识,化有痕为无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补白随文常识
靠不住的常识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