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长江第一桥

2023-09-20钱国宏

养生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武汉长江大桥变通途天堑

◎钱国宏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从小就开始背诵毛主席这首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水调歌头·游泳》,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大桥横跨长江的雄姿!40 年后,这个夙愿终于得偿!前不久,我和家人一起飞往武汉,亲自登上了梦中的长江大桥!

“龙腾天堑变通途,浪涌烟波一道弧。汽笛声中留鹤影,长虹托起夜明珠。”眼前的长江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万里长江,气势宏伟,卓然挺立!桥上,车流如水,鱼贯不绝;桥下,舟楫相连,汽笛声声。蓝天白云之下,汤汤江水浩荡东流——果然是“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我们在桥北沿着引桥登上大桥顶层桥面。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大桥于1957年通车运营。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4 米,主桥全长1155.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 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 亿元人民币。据资料介绍,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曾6 次动议修建跨江铁桥,均因各种原因而搁浅。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张下,武汉长江大桥终于动工兴建,并最终建成通车运营——6 次动议而搁浅,其间原因固然有很多,而新中国建成此桥却只有一个原因:站起来的中国人有骨气和底气!

正是因为武汉长江大桥修建困难重重,所以大桥建成后,毛主席曾多次来到武汉,对此桥赞赏有加。1956 年夏天,毛主席来到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面对初现轮廓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他抚今追昔,即兴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一词,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句,表达了一代伟人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万里长江上建桥,天堑变为通途,这本身就是一桩人间奇迹!于是1962 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上,武汉长江大桥正式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自豪和难忘的回忆。

我和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沐浴着徐徐江风,迈步走在中国人的自豪线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武汉长江大桥如今依旧如钢铁巨龙般稳稳地跨过大江南北!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仰头望,蓝天如洗,白云千载悠悠过;观身畔,铁桥如磐,大小车辆似穿梭;看脚下,江水清冽,轮渡鸣笛竞扬帆!大桥的最初设计是日均最大车流量为3 万辆,现在却是每天10 万余辆汽车、296 列火车通过大桥,平均每分钟就有60 多辆汽车驶过,每6 分钟即有一列火车驶过大桥!尽管今天的荷载量已远远超出当初的设计标准,但武汉长江大桥的主体筋骨依然坚挺如初,依然稳稳地立于长江两岸岿然不动,日复一日地肩负起连通大江南北的重任!多次检测数据显示,只要妥善管理,精心呵护,大桥即能稳稳当当地使用100 年以上!100 年以上啊!通观世界上的所有桥梁,比肩此纪录者有几?

高叹高呼复高啸,热泪横飞洒铁桥!驻足桥面,手抚桥栏,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有舟无桥的历史,将“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连接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湖北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这是一座宣言桥、志气桥,它向世人宣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人前进的脚步,没有什么能够遏制华夏儿女奔跑的速度!凭栏远眺之际,耳畔再一次响起了那句气壮山河的诗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猜你喜欢

武汉长江大桥变通途天堑
天堑变通途
一桥飞架家校,天堑也变通途——用真诚读懂家长,用关爱唤醒学生
天堑通途
新中国兵种巡礼(十二) 天堑征服者
我是
我 是
毛泽东与武汉长江大桥
Qiáo
天堑大通途
劈山越壑洒热血天堑变通途
——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喀斯特地貌山区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