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食品检验检测现状与对策探析

2023-09-20李景娜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食品检验标准

李景娜

(兴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兴仁 562300)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作为食品质量的重要研判手段,是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协同高效运转的前提,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检验检测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涉及检测人员水平、检测机构作用、检验检测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等多个方面要素。

1 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作用

食品检验是依据一些基本理论和技术对食品质量进行研究和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食品检验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对食品中的一般成分、微量元素、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消费也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转变,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为保证国民身心健康和饮食安全,食品检验检测在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直观体现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营养成分数据等,成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1]。食品检测能够给出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和微生物是否超标、营养成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污染等结论。食品检测是检验食品质量的重要抓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一直是全社会重点监控的食品安全指标,也是食品质量检验量较大的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检测技术的新突破,食品安全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为保障食品质量,完善食品检测体系、提高食品检测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建立科学的检测体系、加强检测技术、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等措施,可以从总体上提高食品检测能力。

2 食品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不易掌握

当前,食品检测有多个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众多的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因此在开展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食品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标准,以保证所检测食品的质量安全[2]。目前,国内共发布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400 余项,可见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多种多样。每类食品检测工作均有具体的对应标准,要结合相应标准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标准的选用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或是错误地选择检测方法将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会出现检测结果无效的现象。然而,相当一部分检测人员没有深入掌握各种食品检测标准、具体方法及应用要求,将会产生因检测方法不明确或检测方法标准选择不当导致的检测结果偏离实际等问题,致使上报的检测结果发生错误。

2.2 检测设备功能单一

食品检测设备作为食品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现代化程度、应用熟知度、灵敏度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性[3]。就目前而言,现阶段的食品检测设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不便、自主选择困难、使用功能单一等,已阻碍了食品检测的效率,阻挠了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在县域内食品安全具体检测工作中,普遍存在操作知识培训不足,致使较为高端的设备未能正常运行工作。如果检验人员不能熟练操作设备,未定期开展维修、保养、检定等,将造成检测过程中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影响设备功能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到后期检测结果。另外,县域内检测机构设备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引进设备数量不足、维护举措不多、检测功能受限且更新换代滞后,也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一定偏差。

2.3 检测环境难控制

食品检测对环境因素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在干净封闭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才能够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具体检测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考虑检测环境要求,检测过程中对于环境重视不够,将会影响具体检测工作,无法对检测实现全覆盖。如果检测人员不了解检测环境要求,或者实验室不能满足检测环境要求,可能会导致某些指标检测结果不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空气温湿度会影响食品品质,如若不严格控制势必导致较大的检测偏差,甚至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现象[3]。因此,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记录,如果没有准确地记录指标,不仅会导致食品检测结果错误的发生,也必然将增加检测费用,甚至还会给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

2.4 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检测人员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检测人员不但需要了解掌握食品检测相关标准、流程、设备应用等方面内容,而且应具备具体情况分析处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应对检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当前县域内部分检测人员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强、道德素质不高、仪器设备应用不当、食品检测标准及实验原理认识不足等形势,这些都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检测问题,导致检测指标不准确,甚至还会发生连锁性问题。例如,检测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各种食品检测标准、具体方法及应用的要求,将会因检测方法不明确或检测方法标准选择不当导致检测结果偏离实际。检验人员不能熟练操作设备及未定期开展有效维修、保养鉴定、自我诊断等工作,将造成检测过程中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影响设备发挥作用,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究其原因是检测人员专业性学习培训机会少、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阻碍着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2.5 检测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制度是关系检测工作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用制度去保障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用制度去规范检测流程,用制度去严明检测纪律,是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关键。食品检验检测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部分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检测在实施过程中欠缺实实在在的监督,无法实现检测项目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②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主要集中在市监、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各部门检测计划不同、检测信息不能共享,导致重复抽样、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

3 应对食品检验检测问题措施

3.1 规范食品检验标准,确保检验检测质量

①监管部门要注重提高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水平,加大检查力度,保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够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从检测技术、方法、流程等角度开展具体工作,确保食品检测质量。②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要求食品企业及相应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自查,完善自身检验管理工作,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③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食品检测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参考规章,规范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完善设备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检测功能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要健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校准检定等相关工作。要对设备运行进行分析,了解设备检测具体情况,分析实际检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还应该了解设备运行相关要求,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满足设备正常运行要求。检测机构要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并及时更新换代旧设备,确保设备检测功能、检测能力满足检测机构的检测需求。检测人员要及时学习新设备应用技能,积极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性能、运行等相关知识,充分发挥设备的检测功能。

3.3 优化检验检测环境,提高质量管理规范程度

①要完善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实验室环境清洁无味是前提,并且能实时监测实验室的温湿度等关键环境因素,及时调节并严格控制温湿度等环境指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②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环境的组织运行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检测环境质量为导向的考评,逐步推行分类评价、差别评价,细化检验人员工作量考核,建立符合实际的考核激励机制。③为确保优质检验检测环境建设顺利推进,制定《优质检验检测环境项目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将优质检验检测环境创建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加强督查,强化问责,推动落实,兑现奖惩。④以政府为主导,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政府投入、检验机构自筹、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格局,筹措资金,为创建优质检验检测环境提供资金保障。

3.4 加强检测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职业能力

(1)要制定并实施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奖励制度,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将检验检测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将技术应用水平和社会服务纳入工作量,建立可持续的薪酬福利增长机制,充分地发挥出人员的工作热忱,更好地开展检测工作。

(2)创新食品安全检测中相关标准的可操作性,优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内容。在食品质量检测中,要根据实际要求分析检测方法、标准等信息,搭建交流平台,有重点地去提高检测人员组织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对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不了解、检测方法流程不熟悉的,要为其配备“导师”或建立专业的指导小组,引导树立正确学习观念,提高自我学习意识,指导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要重视对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创新能力培训模式,实行多维度、立体式的培训方式体系,强化培训的基础性和适应性,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类、分流培训,将培训内容体系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制定培养计划,投入一定资金,给予培训机会,使检验人员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新仪器设备的应用操作。

3.5 完善食品检验机制,服务社会能力上台阶

要强化食品检验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食品检验检测抽检,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设施设备管理、原材料质量安全、加工制作过程、检验仪器清洗消杀、环境卫生等要求。要定期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自查自纠,结合实际全面分析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危害因素和风险点,及时公布结果,建立自查清单,对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整改。严格检验原料控制和管理,落实进货查验的相关要求,做好原料可追溯。

鼓励食品相关企业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加强对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对原料采购配送、人员培训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推动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规范化。另外,检验检测机构要增强检测工作人员纪律和规矩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要建立健全廉洁从业教育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和惩处制度,引导工作人员把技术规范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做到权责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防治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食品安全举报途径及奖励的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和配送人员举报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鼓励餐饮行业“懂行者”、企业员工进行内部举报,曝光行业潜规则和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共治的综合效力[4-5]。

4 结语

日益增多的检测项目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要求专业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将无法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导致问题食品流入市场,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检测资源提高检测效率;重视检测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强化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食品检验标准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