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3-09-20肖敏敏刘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肖敏敏 刘苗

摘  要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0-0001-04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

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XIAO Minmin, LIU Miao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irst prio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moral education cannot be completed only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various courses and imperative to build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and collabo-rative requirements, expounds the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faces the problems education courses and courses. Final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 learning cen-tered”, th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mechanism idea is extracted. It includes the teaching goal coordina-tion, the teaching team coordination and the assess-ment feedback coordination. It also explains the 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equen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China, 712000

0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我国高校围绕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难以形成共识,育人职责履行不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要求,教材较为陈旧;思政课教师纯理论式讲解,与专业脱离,深度和广度欠缺,而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高校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程育人成效。

本文针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育人主体不协同、育人效果不明确、整体规划不完善等问题,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研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后续协同育人教学提供参考。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1.1  思政課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

大学教育的过程是复杂的人格塑造过程。由于个体的复杂性,思政课只能是育人的一个部分,专业课、实践课等同样担负育人职责。思政课程像“漫灌”一样普遍而直接;课程思政像“滴灌”一样持续而精准,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育人主渠道,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统筹推进及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强国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青年学生把爱国情怀、强国志向、报国行动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程是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隐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既是知识体系,又是观念体系;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思政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教师、专业课程和专业教育的育人功能,最终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教学体系[2],使每一门课程都能够讲出思政意味、具有思政内容、承担思政使命。

1.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要求:同向同行

“同向”即方向的一致性。要做到政治方向同向、育人方向同向、价值引领同向和文化认同的同向。政治方向同向是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育人方向同向是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朝向“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总目标;价值引领同向是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朝向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文化认同上的同向是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朝向文化自信。

“同行”即行动的一致性。要做到同频共振、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合力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相互补充。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大纲、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构建以思政课程为引领,由所有专业课程共同构成的课程大格局,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2.1  育人主体不协同

思政教育中的五大育人主体为:专任教师、学工队伍、家、企、社会[3]。其中,思政教师和其他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协同度欠缺。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主要由校内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教师构成,团队成员构成固定、专业背景单一,由于与专业课教师交流较少,对不同专业的认识有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常是“单兵作战”,无法融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而专业课程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以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为主,课程思政的加入显得不走心,多流于表面。对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缺乏研究,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施及考核评价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2.2  育人效果不明确

思政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德育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育人过程,其与理论传授、知识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效果,并且无法通过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导致无法对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和优化。

育人工作主干力量是专业教师。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服务器配置为例,由于专业课程课时安排及学生就业要求,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较侧重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传授,对品德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层出不穷,各种媒体言论无法分辨真伪,专业教师在课程中引入相关思政元素时,容易出现信息误差。因此,在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引入度相对较低,效果不佳。

2.3  整体规划不完善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仅依靠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努力无法达到德育要求,更需要学校顶层的整体规划。各院校应从实际出发,从顶层设计协同育人的思路与制度开始建设推动,形成“学校—专业—课程”三线合一的教学体系,整体采用统一的原则有序、有效地推动教学实施[4]。校级层面应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中,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同时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内部并没有整体规划统一的专业思政案例库和素材库建设来充实课堂教学,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模块化、积木化地调整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5]。专业课课程思政库素材的缺乏导致思政课教师无法接入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没有依据,仅凭一己之力归纳总结思政元素,素材单一且容易出现思政偏差。

3  构建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目前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孤岛”现象,现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状,确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三个方面:基于教学内容的目标协同机制、基于教学团队的教学协同机制、基于效果的考核反馈协同机制。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及专业课程的侧重点,拟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方案的重构为切入点,探索目标协同机制和教学协同机制。考虑到立德树人,尤其是“立德”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拟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的重构切入点,探索考核反馈协同机制。

3.1  构建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协同机制

从注重理论讲授到强调价值引领,重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及教学方案。课程思政更多的是一种课程观和教育理念,不能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能将思政课程“通识化”,使之缺乏思政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要充分发挥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找准不同课程结合的切入点,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思政课与日常思政教育在育人内容上既有内在关联性,又各有侧重点。要通过构建教学目标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二者在教育内容上的互补性,提升思政工作效果。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虽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根据服务器配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定位,重构服务器配置课程授课目标及教学方案。在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强调价值引领。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服务器配置是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核心能力课,必须深挖其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价值的引领。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短视频形式引入国产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网络安全、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素材,以学生愿意接受、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爱国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中。在学习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时候,在讲解过程中融入“棱镜门”事件和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等,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服务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支持国产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介绍操作系统时,引入Linux之父,介绍他从开发Linux至今,一直在为Linux做技术更新,引入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利用热点和有趣的课程相关视频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课程以及课程内容。针对同一主题,引进多元化的素材,为思政教育服务。如网络安全法的教育方面,引入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同时,引入网络安全的案例,包括视频和图文新闻等,多元化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学习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数字“工匠”职业精神,共同担当守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当代“红客”使命。

3.2  构建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协同机制

从“单兵作战”到“强强联合”,在教师层面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双方协作机制。要通过构建教学团队协同机制,推进二者协同育人,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与思政课专职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挖掘课程思政点,强强联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专职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联动,形成一股合力,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获得和价值观树立的“双赢”目标。使思政课教师了解自己授课的专业,也可以使专业课教师了解思政课的相关理论、观点、方法,从而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挖掘蕴含在各专业中的思政素材,引导和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中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进行探索,支持一批课程思政改革项目,推动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进一步以研促教,加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课程和专业课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同挖掘育人元素等方面共建育人课程,提高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通过重构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找出思政与专业的契合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教学团队的协同化;思政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专业元素,以专业促思政,专业课教师要结合思政讲专业,使教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思想高度,实现不同课程教师的育人职责明晰化。牢牢抓住“学生学习”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6]。

3.3  构建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反馈协同机制

从结果导向到实效与过程相统一,重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及学生考核评测方案。课程考核评测是课程实施价值的判断依据,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课程层面建立过程化与实效相结合考核机制。考虑到学生“德育”难以获得立竿见影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需协同育人,在课程考核中既要注重已取得的实效,也要注重过程。

从课程构建实效的角度出发,对课程本身进行考核。以计算类专业课服务器配置课程为例,课程考核从设置的相关任务中有无融入课程相关的、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恰当,融入的方式是否得当,学生反馈如何等方面设置考核指标;思政课程从设置的相关任务中有无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时事热点、人物事迹、精神导向等元素的融入,融入的深度及广度是否恰到好处等方面设置考核指标[7]。从学生学习实效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考核。将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中,重构学生考核指标体系,并形成学生考核反馈协同机制。在学生党员发展、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思想政治表现一票否决制,促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考核机制实现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考慮到各院校、各专业、各课程、班级学生之间的具体情况,必须因时制宜、实事求是。在设置课程考核协同方案时,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协同育人教育目标的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反馈协同机制,通过反复的考核反馈、调节矫正、总结评估,迭代更新、完善,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方案。

3.4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路

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使用“课程思政实施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调查问卷在学生中开展调研,摸清目前思政课程和计算机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目前的接受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2)以目前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问题分析作为研究切入点,以国家思政相关政策、“科技强国”背景以及协同理论为理论依据,收集整理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切入点,并与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思政元素的选择和思政课专业元素的选择,形成可供参考的专业性思政库素材;在此基础上,使用问卷结果以及与思政教师、学工老师、学生座谈等形式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调研,归纳整理,形成初步的教学目标协同方案、教学团队协同方案及考核反馈方案。

4  结束语

思政课程是显式的思想教育,课程思政是隐式的思政教育,二者需要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本文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育人要求,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现阶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育人主体不协同、育人目标不明确、整体规划不完善等问题,基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确定了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三个方面:基于教学内容的目标协同机制、基于教学团队的教学协同机制、基于效果的考核反馈协同机制,阐述了各个协同机制的具体实施方向和构建思路,为后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和教学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3] 王多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大育人主体、六大育人体系和八大工作方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1):68-69.

[4] 杨彩平.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6):126-129.

[5] 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6] 湖南文理学院:以“五共十化”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EB/OL].(2022-02-27)[2022-08-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881613212493866&wfr=spider&for=pc.

[7] 王军峰,王晚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3):87-91.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