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措施及检测方法

2023-09-20支晓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饮用水

支晓红

(咸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咸阳 712000)

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随着高品质饮用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包装饮用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明确指出饮用水有关的安全问题大多来自微生物[1]。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包装饮用水中微生物主要集中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超标问题[2-3]。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中污染风险较大的一种水源性条件致病菌,饮用被其污染的水表现为急性腹泻,严重的发展为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重症。因此,研究和探讨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措施及检测方法,对于预防铜绿假单胞菌中毒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污染现状及超标原因

1.1 污染现状

自2015 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将铜绿假单胞菌作为质量检测指标后,我国很多地方在包装饮用水的抽样检测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年抽检信息公告显示共抽检包装饮用水787 批次,不合格产品共5 个批次,且5 个批次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李杜娟[5]采集某市区居民饮用水180 份,其中纯净水103 份,矿物质水46 份,天然矿物质水31 份进行抽样检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9 份,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8.3%,在天然矿泉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2 份,检出率高达70.9%。因此,探讨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超标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1.2 超标原因

1.2.1 水源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考虑的首要原因就是水源污染。包装饮用水中的纯净水以自来水为水源,矿泉水以河流水、湖泊水或者泉水为水源,这些水源都易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如果水源受到污染,且后续没有采用清除设备和正确有效的清除方式,就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品饮用水中出现铜绿假单胞菌。

1.2.2 生产过程卫生控制不严格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空气、水、土壤中,甚至人的皮肤上,且常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5]。而包装饮用水的生产操作环境一般比较潮湿,这在无形之中就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因此,生产过程中生产车间环境不达标、仪器设备污染、杀菌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有的生产操作区缺乏合理规划,回收区、灌装区、检验区都在一起就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有的仪器设备和车间消毒不严格,甚至没有消毒设备,就非常容易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且蔓延到整个生产工序的管道和设备,导致成品水的污染。

1.2.3 包装材料清洗消毒不标准

包装饮用水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桶装、瓶装清洁和消毒不到位。目前包装饮品水厂家都存在回收包装材料的现象,水桶的特殊构造会让消毒效果大打折扣,而不合理的消毒方式和使用不当的消毒剂都会造成消毒不彻底,成品水中仍然存在铜绿假单胞菌。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效果不佳[6]。

1.2.4 自检及运输过程监管不到位

目前很多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都因缺少专业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而未对成品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缺乏真实数据来有效应对超标情况,只能放之任之。同时,包装饮用水中的桶装水密封性相对差一些,在运输搬运中多次提拉桶盖会导致顶盖松动甚至漏水,无形之中就会造成细菌污染。

2 控制措施

2.1 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

试验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包装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产品包装材料的处理有着显著的关系。一次性包装材料的污染程度要比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小得多。针对企业大多采用回收桶的现象,回收桶及瓶盖的存放、消毒、冲洗必须做到分类存放和有效清洁,回收桶的内部清洁应当至少含有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消毒剂清洗、冲洗和成品水冲洗等环节,且回收桶的使用不超过5 年桶龄。

2.2 生产环境的质量控制

铜绿假单胞菌不仅会通过饮用水感染人体,也会通过交叉感染的方式进入饮用水,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积水保持地面干燥,生产区域要划分合理且采取有效隔离,操作车间和生产设备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此外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消毒管理,彻底阻断铜绿假单胞菌繁殖蔓延。

2.3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包装饮用水的生产一般包括原水、砂滤、碳滤、精滤、反渗透、杀菌、罐装和包装等环节。其中,原水和杀菌是关键控制点。原水井每隔15 d 必须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原水箱每周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贮水罐和管道应配备冲洗消毒设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避免管道上附着有铜绿假单胞菌造成交叉污染。杀菌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完好,使用后做好使用记录。此外,生产企业应找寻适合企业的消毒方式,减少因为消毒不彻底而导致的交叉污染,使用消毒剂时要严格把控用量,避免产生消毒副产物,进而带来次生危害。

2.4 人员的质量控制

生产人员的操作习惯和卫生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包装饮用水污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概率,因此应当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卫生操作和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进入生产区域后换衣帽,戴好符合要求且消过毒的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消毒间的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同时生产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进入车间后按照岗位要求操作,不随意摸碰废弃物,避免人体带入铜绿假单胞菌。此外,人员的控制还应当包括检测人员、运输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控制。检测人员要熟悉标准和方法,定期开展考核,验证能力是否满足岗位需求。运输人员在运输装卸中禁止以桶盖为抓手,防止盖子受损产生污染。销售人员要查验合格证和出厂报告,做到产品质量安全心中有数。

2.5 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

很多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对新标准《食品安全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既不熟悉也不重视,只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产品质量。建议生产企业配备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定性和定量设备仪器,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使其熟悉标准和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水平。每一批次成品水出库前做好检测,确保包装饮用水的出厂有据可依、有据可循。此外,销售商在售卖时应仔细观察包装饮用水外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完好,有破损时应联系厂家尽快返厂避免流入市场,同时做好销售记录登记。

3 检测方法

3.1 国家标准法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22)中规定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采用孔径0.45 µm 亲水性微孔滤膜将水中所含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再将滤膜移至CN琼脂培养基上,(36±1) 培养20 ~48 h。菌落在CN 琼脂上产绿脓菌素并呈蓝色或绿色;菌落在CN琼脂上呈非蓝色且非绿色,但发荧光,并能够利用乙酰胺产氨,42 生长;菌落在CN 琼脂上呈红褐色不发荧光,但在金氏B 培养基上生长发荧光,氧化酶反应阳性,能够利用乙酰胺产氨。符合上述3 类现象之一均可确证为铜绿假单胞菌,报告每250 mL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数。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是在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基因片段序列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和对应的TaqMan 探针,在其进行特异性扩增时加入荧光集团或染料,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来反映扩增过程中模板浓度变化。杨滴等[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矿泉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表明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也很高。

3.3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由NOTOMI 等[8]研发的一种新兴快速测定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DNA 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扩增,最终的检验结果与国标法基本一致,但具有成本低、检验时间短的特点,适合即时量大的初筛作业。

3.4 Pseudalert 酶底物法

Pseudalert 酶底物法是已通过ISO 国际标准认证的一种特异性底物检测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目标细菌分泌的特定酶来分解培养基中的相应底物发出荧光的原理,24 h内定量或定性检测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且不需要确认试验。王莉莉[9]比较了国标法(滤膜法)和Pseudalert 酶底物法检测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数据真实可靠。

4 结语

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包装饮用水进入千家万户,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包装饮用水中的危险因子和必检项目,其检验检测的质量需要严格管控和监督监管。本文通过分析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超标原因,提出了质控措施,对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从事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和检测人员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从而更大力度地保障消费者的饮水安全。此外,消费者在选用包装饮用水时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同时检查外包装,尽量选择生产规模大、社会口碑好、售后服务好的生产厂家。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
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