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首乐曲探究如何把握每首作品的重点难点

2023-09-19李顺子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李顺子

摘 要:新时代的琵琶学习之路对一名独立演奏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自己独立学习演奏一首作品时,如何分析其重点难点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本文将选取四首乐曲,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把握一首曲目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琵琶学习;琵琶作品;把握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03

作为一名独立的琵琶演奏者,在琵琶学习生涯中必然会遇到自己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课题,才能完成由学生逐渐转化为独立演奏者的蜕变。而如何分析、理解进而把握一首乐曲的重点难点,是演奏好一首琵琶作品的基础。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演奏经历从不同方面分析把握重点难点的方法,以期为更多的琵琶学习者提供一些思考。

一、重点与难点在一首乐曲中的概念辨析

重点,在此语境下的释义是事物中的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而难点则是事物中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点。

重点不一定是难点,而难点一定是演奏者需要重点练习的部分。重点之于一首作品无异于开山奠基,重点里也一定会包含这首乐曲的华彩点,以彰显乐曲的内涵、精华;而难点对于彰显一名演奏者的技术、音乐素养等则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把握好一首乐曲的重点,精炼乐曲难点,在重难点中把握其与乐曲的平衡、整体关系,对于提升一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音乐理解、音乐素养等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从乐曲结构角度把握重点难点——以《龙船》为例

辨析清楚一首乐曲的结构是演奏初期演奏者必做的功课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演奏者的乐理基本知识储备,也能加深演奏者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更能帮助演奏者在演奏时一气呵成,流畅自然。传统琵琶曲《龙船》就是范例,从结构来看乐曲分为九个部分,全曲使用了锣鼓、民间小曲、锣鼓、民间小曲的形式。浦东派认为,民间赛龙舟龙船上的演唱情景,则是一段锣鼓戏与一段民间小曲。而在乐曲的表达当中,民间曲调与锣鼓结合的增加,表示龙船的条数增多。民间艺人在演奏《龙船》时,也会根据当时的環境、心情即兴进行不同的加花、减花变奏。[1]

而如何把握民间小曲与锣鼓之间的段落衔接问题则是此曲要考虑的重难点之一。第二、第五、第七段为锣鼓乐段,节奏多以十六分音符为主,1/4、2/4、4/4节奏变换灵活。在演奏锣鼓音乐性时,要注意速度与力度的巧妙结合。比如,在渲染赛龙舟激烈紧张的氛围时,会出现大量的同音型节奏,注意速度力度要随着气氛的逐渐走高递进。抒情乐段优美,但也需要结合乐曲结构,注意速度与情绪的递进变化,同时体现江南音乐的灵动、流畅,以表现人们观看赛龙舟时愉悦欢快的情绪。在练习时,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好每个乐段的大意与主旨,了解每一段所描写的场景和氛围,并辅以相应的节奏变换演唱演奏练习,多进行每段结尾的气息连接,以在演奏中自然地进行赛龙舟场景的视角切换,使锣鼓喧天的气氛与优美轻快的旋律衔接得恰到好处,乐曲演奏整体自然协调。

三、从演奏技术上谈重点难点——以独奏曲《山之舞》为例

琵琶演奏技法繁多,而对各种演奏技巧的正确、熟练运用是体现一名演奏者基本功是否扎实的试金石。把握好琵琶乐曲的技术难点无疑是对演奏者基本功的一次锤炼,同时也训练了演奏者技巧与乐曲风格融合的能力,还能够培养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的良好心态,树立自信心。

乐曲《山之舞》以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为题材,作品根据当地人们的质朴、热情、能歌善舞的风情,表达了对当地的热爱与情感。在演奏技法方面,该乐曲凸显了琵琶传统演奏技法的魅力,不仅如此,作者还使用了如人工泛音、拍板、勺等特殊技法,使得技法符合音乐需要,为音乐风格主旨服务,实现了琵琶艺术语言与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完美结合。

(一)常规技法分析

1.推拉

乐曲的第三段描绘的是抒情柔美的情歌对唱场景。音乐大量运用了推、拉技法,素材来源于彝族的“海菜腔”,以此来模仿女子柔美的嗓音与腔调。因此在推、拉的过程中,力度要中力度,速度要较为缓慢,音之间的衔接有缠绵之感。所以左手速度卡在42-44之间,同时也要不失苗族人民火辣、热情的性格,因此力度不宜过轻,保持mf的力度推出,再以稍弱p的力度推回,则能表现出相应的苗族腔调韵味。

2.换把

《山之舞》这首乐曲在换把的安排上极为独特,为在视觉上营造出热烈紧张的音乐情绪,在乐句与乐句中间出其不意地安排了大幅度的大跳换把,这就对演奏者的左手在品位、音域的把握上要求精细、准确,需要大量的练习。

在再现段的173小节到176小节,此乐句中,其速度定在166左右,左手演奏从四弦相把位大跳到一把位末品,加以右手的快速遮分,力度从中强到强并要求做出音头重音,粗犷有力,铺垫出紧张的氛围,为下面更加热烈的扫拂快速乐段做了准备。

3.扫拂

乐曲中从217小节开始是再现快速段,此段大量采用了扫拂的技术手法,力度在此时已经叠加到了极强,速度也定在176,体现的是苗族人民在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尽情歌唱的欢腾场面。

此乐句一反强拍与弱拍连接时右手指法为“扫拂”的形态,将第二拍弱拍变为带重音的扫弦技法来叠加力度,此时则需要演奏者注重肩膀和臂重力量的下放与转腕的技巧以及帮助和带动手指完成力度和速度的叠加,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二)特殊指法分析

1.人工泛音

为了弥补自然泛音有限的问题,琵琶左手技法人工泛音应运而生。以往的泛音或轻快明亮,或沉静悠远,而《山之舞》中将揉弦与人工泛音结合,力度中弱,并选择了左手揉弦先慢后快,而右手弹完迅速放开的小技巧,使得余音绵长,缥缈不绝,模拟出芦笙悠悠、情意缠绵,云雾缭绕、清风拂山岗的感觉。132-133小节来自中段与再现段的连接段,这两小节是典型的人工泛音运用,既平复了情绪,也为下面的突快、热烈的再现段埋下伏笔。[2]

2.拍板

拍板的特殊技法用于模仿击打鼓类乐器的音色,拍板时前掌合拢击打琵琶面板中部或上部,在这里用于描绘在篝火晚会时人们伴着鼓点载歌载舞的景象,气氛热烈。在乐曲202小节处于再现段中部位置,与扫指法衔接,速度定在168,要求演奏者的反应速度以及衔接速度较快才能不错过节奏。且由于上接扫弦,此时的拍板需要衔接扫弦的强力度,力度一下不弱,塑造热烈欢快、灵活自然的感觉。这就需要弹奏者按照节奏反复、慢速练习,在正式弹奏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四、以乐曲理解、情感诠释角度剖析重点难点——以《虚籁》为例

对乐曲的理解也是弹好一首琵琶作品的重要课题。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做到“乐由心起,情融于技”,演奏者对于乐曲研究的先头工作就要做到位。一首作品的内涵、所蕴含的情感需要我们结合乐曲诞生时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文化环境、作者生平等多方客观条件去分析,或描画景物,或叙事吟咏,只有牢牢把握作品背后的真情实感,才能将作品诠释到位,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增强音乐感染力,提升我们的音乐素养乃至文化素养。

琵琶独奏曲《虚籁》是需要把握乐曲深层情感的典型曲目。乐曲初起第1小節到第9节为引,大量使用模仿古琴的绰注手法,在弹奏时需要注意绰注手法的快慢、幅度,并注意虚实结合,营造沉静、思索的氛围,想象一行者在小径之上瑀瑀独行的画面,第8小节一串打带音需要提气、加速,保证指尖树立,让打音与带音清楚、干净,仿佛看到了希望,第9小节让气氛重归平静,左手指尖入弦不宜过深,仿佛独行的身影渐渐走远;第10小节至第25小节,音区提高,速度加快,此时要注意音色优美干净,但仔细观察谱例,渐慢的记号在每句的末尾都有标记;“推复轮”技巧从26小节到第46小节为主要技法,而遇到推复轮时速度都会降下来一些,在29小节甚至是“甚慢”;同时,在遇到推复轮时,力度也经过前面的铺垫达到了ff的极强;第47小节到88小节为乐曲的最后一部分,乐曲行进到此处渐渐加快,情绪高涨,仿佛见到光明,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气势来[3]。

值得注意的是曲子的速度,曲首速度为36,第26小节为76,不仅如此,曲子多处标有“渐慢”“回原速”等,都预示着演奏者的思绪和心情的变化。今天我们在演奏琵琶曲《虚籁》时,在熟读乐谱观察表情记号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乐曲创作背景揣摩作曲家的精神世界与创作意图,才能在演奏乐曲时体现作者的创作真谛,从而从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感染力与音乐文化素养。

五、以把握乐曲风格韵味、传统与现代衔接角度看重点难点——以《寒鸦戏水》为例

在弹奏传统的地方性乐曲时,在演奏技术上并不十分复杂,但对于当地音乐风格韵味的把握是弹奏此类乐曲时最重要的点,也是最难以把握的点。而通过学习此类传统乐曲,可以深刻体会到民间乐器与乐种的特点,从而锻炼某些特殊的演奏技法,学习到传统音乐的特点与精髓;同时,每一个不同的乐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与文化内涵。

《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的代表曲目之一。对曲名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全曲描述了一群寒鸦(即鱼鹰)在早春的水中嬉戏、追逐的生动情景;二是“寒”意为孤独,而“鸦”则是自卑之称,“寒鸦”就意味着悲凉、感伤。全曲依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头板”(第1-68小节)共68小节,68板结构,属于一板三眼的慢板;第二段“拷拍”(第69-136小节)共68小节,68板结构,含有有板无眼的切分旋律;第三段“三板”(137-204小节)共68小节,68板结构,有板无眼的快板。[4]

琵琶曲《寒鸦戏水》的曲调是重三六调,而fa、si作为特征音在旋律骨干音是sol、si、do、re、fa、sol的重三六调中频繁出现并使用,增强了音的不稳定性,带来了潮州音乐独特的韵味。

要表现出潮州音乐独特的韵味,不得不说的就是这首作品中几个比较特殊的技巧。

从乐曲的音色上讲,潮州音乐被称为“华夏正声”,《寒鸦戏水》属于文人音乐,格调清新,旋律优美,相应地,在琵琶右手弹挑的呈现上,音色就要厚实、干净。在呈现时,食指指尖要注意用下偏锋,入弦要浅,过弦速度要慢;掌关节放松,手腕自然带动手指,手肘、手臂、肩膀放松,将力自然地传导到指尖,才能出现绵长平稳、干净圆融的音色。

从乐曲的风格韵味来讲,左手的吟揉技术是本曲的一大亮点。以揉弦技巧为例,弹奏者需要以大指与掌关节为支撑点,以相应指腹扣住琴弦,指尖树立,做出从外向内、来回反复的动作,控制向内向外的动作的幅度与速度都相同,使音波均匀,没有棱角。手指幅度毕竟有限,当能够控制指尖以后,可以适当加一些手腕动作以增加揉弦的幅度,让揉弦的音色更加柔美动听。

练习吟揉技巧的目的是表现乐曲的韵味,而吟揉的音高判断也极为重要,fa的音高在实际弹奏中应该是处于还原fa和升fa之间的音,而si的音高在谱面上的记录是降si,但弹奏中的音高应该是介于降si与还原si之间的。因此,在演奏时左手就需要注意吟揉的幅度,因此,左手做推、拉动作时,所有力点与关节都要松弛,都要以自然放松为宜。

从乐句对比与趣味性来讲,潮州音乐经过多年流传与继承,多在民间艺人之间流传,至今已经自成一派,音乐多富有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对比之美。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学习之前多听多看潮州音乐的相关视频、音频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清楚每一句的划分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动态乐句要注意与情绪结合,注重揉弦的运用;静态乐句要注意意韵的描绘以及与下一句衔接时的气息的“送出去”之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完整句子之中不要有很大的情绪起伏,而应当注意句子之间的对比,才能使一首完整的乐曲“形散而神不散”。

六、结束语

从一名琵琶学习者转变为一名独立的琵琶演奏者有很漫长的路途要走。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亘古不变的格言。能准确地分析并把握好每首作品的重点难点是这条路上的点金之石。愿每一名琵琶学习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多开动脑筋,在这条道路上扎实地前进。

参考文献:

[1]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运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09(03):23-25.

[2]刘幸伶.琵琶曲《山之舞》演奏技法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5.

[3]张馨.刘天华琵琶曲《虚籁》的创作思想探微——暨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70周年[J].中国音乐教育,2002(09):29-30.

[4]龚瑛.琵琶曲《寒鸦戏水》演奏探微[J].飞天,2011(2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