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创新研究
2023-09-19杨沛吉林开放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杨沛(吉林开放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书名:“互联网+” 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作者:黄贤明,梁爱南,张汉君
出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07 月
定价:65.00 元
ISBN:9787040506310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教育大数据、教育理念的发展,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地推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价值,而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新时代,创新与探索是必由之路,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出价值贡献,亦是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时代的责任。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应用难题,针对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也聚焦精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龙头视角。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一书中,深刻阐释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教学系统中的信息化设计,对于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变革动向进行清晰明了的分析,是高等学校教育理念转变的试点参考。
在技术剧烈变革的时代,从机器的介入开始,逐步解放了低端重复的劳动,从此,教育的视角开始转变为关于人的发展。首先,从工业化的学校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变化的不只是手段和方法,其核心改变的是知识。《“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生存的第三空间,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规律地对其进行量化,进行表征,从而实现大数据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无限可能。其次,在学习数据中,不断采集和建模,从而有利于精准把握教学、学习和测评的全过程。《“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创新,对于教学问题的诊断要精准到位,对于问题的反馈要及时有效,针对教学资源的推送更要全面详细,对常态化的教学采集测评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挖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和帮助。再次,作为大数据时代的非技术背景的研究者,高校要努力与数据企业、区域教育全方位合作,寻找互联网背后的教与学规律,转化为可操作的模型。《“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提到在信息化大数据推动下,核心素养能力建模需要将诊断和评价的有效性大幅度提升,来取代成绩高低的简单描述,另外,要转变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视角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主。最后,要学会利用数据对单个老师教学能力成长的影响,数据隐私和能力可测性是未来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创新的可行之路。《“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通过提升知识的切分、创造、承载和传递的效率,运用市场作为外部力量对教育教学的渗透是辅助高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重要探索。
新时代,关于利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入挖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呼声,实践和理论也开始实现对话,目前数据分析的困惑仍旧存在。首先,数据分析理解的偏差,会导致研究过程提出的分析目标远远地超过数据分析本身。《“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大数据对动态变化的群体性教育、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立理论与实践、业界与研究之间的协同,是当下高校教育者要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其次,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带来的知识组织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会促使大数据对课堂教学质量予以改进、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业评价进行诊断性和倾向性的指导。《“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要正视大数据教育在初级阶段的影响,理性认识目前在数据质量、分析能力、应用深度上的水平,谨慎判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内涵。再次,教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定期强化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提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主动寻求业界同仁们的帮助和指导,力求在交流中实现智慧的碰撞,在反思中促进能力的提升。最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推广和应用,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程度支撑,《“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认为要有一个绿色开放的网络环境,高效运行的校园设备以及便捷的资源共享专业的建设阵地。
总之,该书的重点放在了软硬件设施双管齐下的加持,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萌芽,高校数字化使校园的信息安全建设有了强大的后备支撑力量,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创新研究,教学理念、方法在大背景下不断改革创新,成为开放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