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空间的劳动教育新探索
2023-09-19陈振辉黄小莉
陈振辉 黄小莉
云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知识为核心,以互动探究为资源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计算机、平板電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访问云学习系统平台,以随时随地、即需即学的方式实现对网络知识云的互动探究学习。基于网络人人通空间的云劳动教育也是云学习的一种。它可以利用云空间,布置、收集作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师生在云空间的共建共享中共成长。本文以《谁来做家务》项目式主题研究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人人通空间,开展日常生活服务云劳动教学实践。
一、让劳动从实践走向探究,在动手与动脑中融入动心
目前学校进行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基本是以线下教学的形式进行,如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卫生打扫、班级整理等,或是组织劳动技能比赛、美食节烹饪活动等。然而,部分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主场是在学生家里,教师难以实现时时监管和劳动技术指导。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采用线上劳动教育的形式。
云劳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对整个劳动教育做好主题规划,对此次项目的劳动精神、劳动品德、劳动方法、劳动能力维度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学习内容中提出问题,布置研究任务。例如,在录制《家务谁来做》情境视频和劳动技巧教学微课视频时,我们要求学生:
1.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家务活总数,是谁在做这些家务?观察记录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了什么?
2.思考并用思维导图归纳出家里一周的家务活种类。
3.亲自体验家务劳动,若遇到困难,思考如何解决?
4.在做家务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不合理之处?思考并提出改进措施。
设置好学习内容和研究任务后,教师通过互联网将这一系列课程分节推送到人人通空间。学生利用各种终端登录自己的人人通空间,即可接收教师推送的微课和学习任务,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还可反复播放微课视频,进行巩固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在云平台上提出的学习要求,在家进行实地观察、家务体验、劳动创新等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在家务实践体验的同时,学生会发现,原来一日家务是如此之多、原来看似简单的家务做起来是如此繁琐、原来父母为家庭的付出是如此默默无闻。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有主动承担家务的义务。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从学习变成行动、从行动变成“心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体谅、学会感恩、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二、让点评从面到点,让过程性评价完整有效
我们发现,在线上劳动教育中,云评价虽然没有了面对面的沟通,却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交流,从而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疑惑。例如,在《谁来做家务》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将自己的观察发现、体验过程、探究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困惑,以文字、语音、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人人通网络空间。教师可随时远距离查收学生提交的问题和作业,并能根据每一个学生提出的疑惑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出更具体、有效的文字或语音指导性评价。而这些学习成果和过程性指导评价,也将通过平台永久保留,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总之,云学习的特殊性,让学生与教师、甚至是家长,突破了身份的芥蒂,彼此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亲切的沟通、交流,让内向的学生没有了在班级举手发言时的胆怯,使其提问和回答问题更加从容自信。
三、让劳动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亲子合作
在传统线下劳动教育中,校园独特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工劳作、共享劳动成果。然而回家之后,他们可能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十指不沾阳春水。
而线上劳动教育,教师可通过网络空间布置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场转到了家庭,这时候家庭劳动就成了最大资源库,亲子劳动成为了最大的合作场。如此,劳动教育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学生学做家务,家长成为了老师,手把手进行教授。同时,学生在体验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通过问家长、查资料或在人人通空间远程连线教师进行咨询。家务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的不合理之处,也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措施,设计并制作出相关改进成果,如智能晾衣架、自动擦玻璃器、巧制收纳盒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求学生作品设计得有多好,而重在促进亲子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和劳动创新理念。
总之,线上教学、线下实践,促进亲子共学,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劳动实践探究活动,并意识到综合实践探究式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频繁的亲子互动,更增进了亲子感情,提升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让劳动从学习变成习惯,将课程内化成技能
“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这一点在学校线下劳动教育中难以实现时时监管。而在云学习过程中,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始,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开场白引出教学:“同学们,很高兴又在网上见面啦,请问你们今天的被子叠了吗?房间打扫了吗?自己的碗筷刷了吗?”笔者相信很多学生刚开始是没有主动叠被子的意识,但经过教师的提醒,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放下手上的事情,先去做好这些事情。几次下来,只要学生一上线上综合实践课,就会先回想:“今天我自己的家务事做了吗?”长久下来,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觉做家务的习惯,实现了家庭劳动的日常化,将课程内化成技能,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五、让成果分享突破时空限制,在劳动中获得自信与发展
线下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的地点一般都是在教室,以展示劳动技能或劳动成果为主,效果直观,并且师生能够及时互动点评。但是,这样的展示形式和舞台较为单一、观众群体有限,而且无法反复观看回顾。云劳动教育依托网络平台,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提交的文字、语音、文档、照片、视频等资料,网络平台都可以永久保存,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回顾、共享。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人人通平台随时随地都可查看、点评。
例如,在家务主题研究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整个探究中的“问题发现”“思考创新”“方案步骤”“实践体悟”“阶段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分析,得出最终研究结论;接着,再融合信息技术将云课堂上学到的视频剪辑技术,配上好听的音乐和酷炫的特效,制作成研究成果视频,分享到人人通班级空间,让更多的人都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学生甚至是家长也能欣赏到其他学生的作品。在多方面欣赏对比的同时,学生思考自己的提升空间,争取下次能更上一层楼!
在融合信息技术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卫生、劳动习惯逐步养成,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培养了劳动素养,并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嘉滨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