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篇本联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3-09-19陈雁勤

新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整本书要素

陈雁勤

统编教材将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版块编排在一个单元整体中,在单元内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结构,这就为教师开展篇本联读创造了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篇课文和一本书结合起来,构建篇本联读模式,实现单篇课文与整本书多层次的联结阅读。

一、确定篇本联读内容的路径

1.聚焦单元内容,确定篇本联读的内容。教材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虽然各方面能力培养的素材分散在单元的各版块,但它们之间的结合还是比较紧密的。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与该单元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内容,把这篇课文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及《呼兰河传》一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

2.围绕语文要素,确定篇本联读的内容。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往往通过课文的略读提示、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等得以体现,但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确定篇本联读的内容。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课后习题二与单元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故事”是相呼应的,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后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把这篇课文与《中国民间故事》一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

3.依托阅读策略,确定篇本联读的内容。教材在三至六年级上册各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还在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上总结阅读的方法。如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所在的单元是“阅读有一定速度”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还编排了另外三篇课文,并在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阅读策略为切入口,把这篇课文与《地道战》一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

二、构建篇本联读模式的策略

1.依据文本内容,实施互文体篇本联读。入选统编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很大一部分课文选自名家名篇,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但由于学习任务重,学生只能从一篇课文中了解到整个故事或整本书的部分内容,无法全面感受故事的精彩。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整本书,这样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更深入、全面、多元。

以《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呼兰河传》这本书实施互文体篇本联读。首先,可以从课后习题“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入手,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来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从中体会到“我”在园子里获得自由与快乐,并感受到“我”对祖父和园子的怀念之情。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后的“阅读链接”(《呼兰河传》一书的结尾部分)入手,让他们自由阅读,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与课文内容对比阅读后,自然就会发现这部分的内容与文本内容不同,突出了伤感之意,表达了“我”对祖父、园子和所有逝去之物的怀念之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自由和快乐会突然间丢失,从而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一书。然后,可以出示《呼兰河传》一书的目录,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感知,再从“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我的童年回忆、呼兰河城小人物的悲惨故事”三个方面梳理故事内容。最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直接阅读《呼兰河传》的第三、四章(即“我”的童年回忆),让他们将课文与这本书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我”的快乐。这样的互文体阅读教学,分别从内容、语言、情节等步步推进,让学生在一篇课文与整本书的阅读中获益,提升语文素养。

2.围绕语文要素,实施项目化篇本联读。统编教材以单元语文要素编排课文,让单元内原本分散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整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联结与之相关联的整本书,从而实现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

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与《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二)》一起编排在“民间故事”单元,这几篇课文都是出自《中国民间故事》一书。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不仅体现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还与“口语交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见,整个单元都与民间故事这一人文主题有着潜在关联,教师可以创设“民间故事大讲堂”这个任务情境,分三课时实施项目化篇本联读活动。首先,在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并简要复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交流平台”来习得把握故事情节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可启发学生制作并使用“民间故事卡片”,让学生自主从《中国民间故事》选读一个故事,运用第一课时习得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并填写在民间故事卡片上,使学生产生由一篇课文聯读一本书的内在需要。在第三课时,让全班学生交流《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情节,并发挥想象将情节说具体。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选读的民间故事,在民间故事卡片上填写简略的情节。这样,巧妙链接任务情境与联读内容,让学生自主制作民间故事卡片,为口语交际课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把握编者意图,实施螺旋式篇本联读。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特别注重整本书阅读,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容易陷入运用相同方法阅读整本书的困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一定要把握编者意图,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依据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实施螺旋式篇本联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但认真研读后可以发现,编者给每篇课文设定语文要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搭石》指向“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这个要素;《将相和》指向“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这个要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指向“借助关键词句”这个要素;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单元交流平台都指向了“带着问题读”这个要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要素的分解点来实施螺旋式篇本联读。首先,在教学前三篇课文时,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几种方法。接着,可以让学生根据《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自由提问题,并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然后,让学生结合单元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最后,可以适时引入《地道战》一书,让学生课后运用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阅读整本书,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篇本联读的过程实现阅读能力的螺旋上升,从而使单元语文要素得到全面落实。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整本书要素
我画民间故事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漫话民间故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