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阐释与价值彰显

2023-09-19赵丹丹苏继文

荆楚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价值意蕴

赵丹丹 苏继文

摘要:近年来,以我国真实撤侨事件为背景创作的撤侨题材电影不断进入大众视野,并取得了“叫好”与“叫座”的不俗成绩。分析其中的缘由,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主创团队精准的艺术表达之外,电影对中国精神的展示与表达更具有票房号召力。撤侨题材电影以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向观众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撤侨的惊险与艰难,在还原撤侨事件中传递着中国精神,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表达着中国精神,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凝练着中国精神。其中,以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为特质的中国精神对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中国精神;撤侨题材电影;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4-0033-05

从《红海行动》《战狼2》到《万里归途》,近年来,多部以我国真实撤侨事件为背景创作的撤侨题材电影陆续走向银幕,引发国人的观影热潮。撤侨电影聚焦大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军人、外交官等国家形象“代言人”在同胞生命面临危急时展现出来的家国意志、人民情怀,艺术化阐释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彰显了丰富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意义、有价值的文艺创作要“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1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2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着的中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向前,推进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借助于现代媒体技术,撤侨题材电影以逼真性、大众性、艺术性为主要特点在动静结合的屏幕时空中讲述着中国真实的撤侨历史事件,在逼真的视听动画,错位时空的艺术对话中感染浸润着屏幕前观影群众,在惊心动魄的撤侨事实的电影演绎中彰显着中国精神。毋庸置疑,深层次挖掘撤侨题材电影中所彰显的中国精神及其价值意蕴对于当代中国精神接续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阐释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作为抽象形态的中国精神要实现人民群众对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为文化自信与自觉,必然需要中国真实的历史实践来引领。撤侨题材电影将作为史料的撤侨历史当做重要影视元素置于电影之中,在复盘撤侨历史事件、鲜活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和主流价值传播中阐释着中国精神。因而,撤侨题材电影无疑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表达媒介。

(一)在还原撤侨事件中传递中国精神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 ]中国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的抽象存在并非产生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真实的历史发展中得以孕育形成。从根本上说来要把中國精神看作是历史的、发展的精神,既植根于过去又存在于当下。真实的撤侨历史是人民群众从中认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的物质前提。对于历史本质的认识需要现象进行演绎,将精神由抽象转为具体。历史事件的客观现实性是推动历史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关键因素所在,撤侨题材电影深挖历史真相,借助大屏幕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的现实的观众拉入到历史情境之中,既在撤侨历史中体验撤侨过程,又在历史之外观察撤侨情节,在从虚到实以及从实到虚的虚实切换结合中感受撤侨历程的艰苦与险峻,在历史与实现的交相辉映中领略其中蕴含着的勇往无前的中国精神。比如,2022年国庆上映的撤侨题材电影《万里归途》,该影片取材于中国海外撤侨事件,影片中惊险、混乱的撤侨场景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撤侨环境。并且,为了尽可能完整还原北非风貌,该影片摄制组在宁夏沙坡头1比1复制北非小国,找遍了全国所有的外国群众演员,搭建了2000多顶破烂各异的帐篷,展现了一个真实震撼的难民营场景。影片中将外交官带领中国人民回归祖国的惊险与艰辛演绎得入木三分。又如电影《红海行动》更是运用了“海、陆、空三线调度”和“实景拍摄”等拍摄手法,全方位呈现撤侨画面,增加观影感。撤侨题材电影通过再现中国撤侨实践过程中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借以电影情节艺术的方式传递着中国精神的同时,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精神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与文化自信心。

(二)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表达中国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民族特色和时代要求的精神集合体,是民族魂、民族气、民族运的统一体。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凝聚着各方的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传承、发展着的中国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经久不衰日益丰富,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不断走向繁荣富强。撤侨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叙事结构就是对中国海外撤侨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形象塑造,对这些在撤侨中贡献自身力量的历史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进行的细节刻画,见微知著地为观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军人以及中国普通人民群众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历史形象。诸如,电影《万里归途》《战狼2》《红海行动》等,对外交官、中国海军、普通民众等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鲜明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集体主义精神等。“人物是电影剧本的基础,是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 4 ]撤侨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类型,其在演员选择中大多都要求具备较高演技且知名度较高的实力派来塑造剧中关键人物。高超的演技能够更好诠释人物本身的人格魅力,而较高的知名度比如选择一些优秀流量明星的参与也能够带来更高的观影量、上座率和收视率,进而增强影片的传播效果。尊重生命、热爱祖国、敬仰人民英雄是贯穿撤侨题材电影创作及制作全过程的根本性原则。撤侨题材电影将史实、人物、文化、情景等高度融合,同时运用声话结合的电影艺术也就是用美学的方式置身历史场景关注人物的真实性,深刻理解表达历史人物在特定场景下的复杂性与时代性。

(三)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彰显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中国精神作为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样态而存在,是不断发展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根基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6 ],在主流价值传播中彰显中国精神,把握主动,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中国精神。撤侨题材电影凭着其新颖、独特的叙事方式,从语言、视角、行为、氛围、文化等方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主流价值观念,构建了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不可战胜的中国形象,从而推动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人民群众在道德、理想、价值等层面团结一心,助力主旋律更加高昂。例如,电影《万里归途》,影片中中国同胞在面临濒死绝境之时,外交官一句“祖国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给予了大家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电影中的这一场景触及观众内心,极大提升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精神只有在广泛的传播中转化为民众接受的价值理念才能成为文化现实,才会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精神的价值与生命力更多地通过媒介传播来彰显。这就为以撤侨题材电影为代表的弘扬主流价值电影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机会。因此,撤侨题材电影作为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必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特质

撤侨题材电影表达的中国精神特质体现为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维度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秉持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实践性维度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坚持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民族性维度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国精神就包含着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一)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 7 ]的立场与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质上也是中国精神中所隐含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现实图景之中。人民既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以撤侨题材电影为重要媒介,中国精神的人民性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各类撤侨题材电影的共性主旨在于坚持生命重于泰山,始终把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坚决保证所有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民安全归国回家。例如,《战狼2》中一句经典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强调了祖国给予人民的百分安全感,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公民的海外权益与生命安全的能力与意志。《红海行动》中“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以及《万里归途》中“祖国,不会忘记任何一位同胞”等经典台词充分表达了不论同胞身处何处祖国永远尊重、关怀人民,坚守并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撤侨題材电影将中国精神的人民性特质以大众艺术的方式融入电影作品之中,通过叙事电影细微情节的刻画,塑造鲜活、饱满、光辉、独特的中国形象,突出电影宣扬的价值主题,推动人民群众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中国精神中突出的人民性特质,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 8 ]

(二)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根本的观点。中国精神继承马克思主义核心内核,形成了富有实践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精神力量。撤侨题材电影在还原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海外撤侨事件的同时,还体现着中国精神的实践性特质,这在数次危难、紧急、惊险的撤侨活动中最能得到体现。中国精神“作为实践的存在追求创新、超越与发展以改变环境及人自身”[ 9 ],其中改变环境及人与自身在撤侨题材电影中表现为撤离战乱不稳定的海外,回归和平的祖国怀抱。在影响力较大、传播较广的撤侨电影作品中,如《红海行动》《战狼2》《万里归途》等撤侨电影真实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实践性。比如,在2022年国庆档上映的《万里归途》,影片从现实主义出发以中国外交官视角切入,讲述了赤手空拳的外交官逆行进入战区,带领受困海外同胞回家的艰辛之路,塑造了“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人民至上、勇担使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国精神。影片中对于撤侨场景的历史还原与再现在悄无声息中对荧幕前的观众进行了潜濡默化的教育,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精神的坚持与践行,中国精神的实践性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关于撤侨事件的大量文字记载大多传递给人民大众的只是中国精神内在的朴实的实践性,而立体声话的撤侨题材电影更能使人民群众在演员坚韧不屈的形象、精神振奋的话语和奋不顾身的动作中实际感受中国精神的实践性。

(三)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性是中国精神最基础的特质。中国精神的孕育同中华民族的觉醒密不可分,正是在民族团结、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不断激发、丰富着中国精神的内涵,推动中国精神不断具体化。中国精神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撤侨题材电影依托大荧幕,利用艺术形式展现出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体现着中国精神的民族性。撤侨题材电影抓住撤侨过程中中国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共同目标追求,以此为主基调在叙事过程中生动且真实地还原历史情景,彰显着海外中国人民在生死存亡的归国途中凝聚着的民族意志、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强烈爱国情感,给观众带来了真实体验感,激发观众的同理心与共情性,爱国主义热情由此高涨。比如,撤侨题材电影《战狼2》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经典台词,以及五星红旗在华资工厂冉冉升起的感人画面,这些元素极易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强烈共鸣。影片中的代表性场景,在一个装满获救中国工人和当地人的汽车纵队中,冷锋站在卡车头,以手臂做旗杆,擎起五星红旗带领幸存侨胞穿越交战区,一路抵达中国维和区。在这一极具感染力的镜头带动下,国人本已在内心爆棚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等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尽情的引燃与释放。撤侨题材电影将中国精神民族性的核心爱国主义融入影片的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和画面风格中,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当把中国精神的民族性化为感性的大众电影形式时,观众得以在影片之中浸润、感受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洗礼。

三、撤侨题材电影彰显中国精神的价值意蕴

撤侨题材电影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立体化讲述撤侨故事、再现撤侨历史,并从中捕捉中国精神的精华,运用具像化的方式将抽象的中国精神完美的演绎和呈现出来,更加鲜活地展现撤侨背后的精神和力量。正是在此意义上,撤侨题材电影对于弘扬、践行和发展中国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方面。

(一)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联系日益加强,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交往与互动日益频繁,由此推动国家形象的产生。国家形象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军事等等的对外展示,是国内外人民对于具体国家的总体评价与综合印象。其中,媒介是国家形象生成中的重要因素,媒介中对于国家历史底蕴、现实状态以及政策主张等的表达与呈现,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内外民众过于国家形象的认知。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凝聚民族自信心、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推动国家长久发展乃至于不断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撤侨题材电影立足国际视野从中外两个方面视角出发,在展示正能量的中国撤侨故事中建构着中国的大国形象。撤侨题材电影作为重要的主旋律电影,肩负着中国梦、中国精神的文化输出使命,其所呈现出的爱国细节情感雕琢、人物戏剧冲突刻画以及真实宏大且逼真的画面刺激,吸引观众入戏、入景、入局,一方面激发着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展现着极具辨识度的、极具民族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国家性质以及发展道路的大国形象。人民至上的中国形象;负责任、有担当的东方大国形象等在撤侨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中被润物细无声的演绎出来,推动着新时代良好国家形象的构建。

(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和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宝贵的精神财富。最新修订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爱国主义定位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10 ]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流转,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永不过时。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形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 11 ]撤侨题材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媒介是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电影媒介为载体,将现代影视声画技术同精湛的人物表演艺术相结合推动朴实平面的撤侨历史更加鲜活、更加真实,使观影群众置身历史情境之中汲取中国精神的力量,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撤侨题材电影将爱国主义渗透于电影内容之中,在传播艰险、壮烈撤侨事件的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所以新时代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利用影响力较大、传播较广的撤侨题材电影,将撤侨题材电影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同新时代文化建设相融合,不断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激发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动力与引领力,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与使命。新时代随着信息化的日渐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不断扩大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12 ]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并非单一的部分群体,而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言,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之中。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方式有目的、有组织的去影响人民大众的思想,推动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等。与此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的导航、价值观念的引领、道德品质的规范等方面,最终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撤侨故事是最为鲜活、真实的思政素材,撤侨题材电影以撤侨历史为依据以艺术的方式对观众进行着直接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撤侨题材电影是社会生活中讲授思政课的重要载体,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撤侨题材电影中中国精神的传达极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荧幕中立体的声画兼备的真实撤侨历史演绎触发、引燃了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感,更加坚定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信任、拥护与支持,坚定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进而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四、结语

撤侨题材电影依据真实撤侨事件带我们回顾了异国侨胞的归国之旅,通过对撤侨故事的选择加工、主角人物的鲜活塑造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以艺术的形式向观众阐释了撤侨中所彰显的中国精神,使人民群众在大荧幕中领略了中国精神所强调的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特质。通过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生活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撤侨题材电影在建构良好国家形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思想政治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阐释与价值彰显不仅在满足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推动人民群众精神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也以中国方式传递中国精神,向世界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人民日报,2019-03-05(0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4]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鲍玉珩,钟大丰,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45.

[5]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6]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7-09-16(07).

[7]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22-10-17(01).

[8]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

[9]胡海波.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J].哲学研究,2015(12):114-121.

[1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

[1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

[12]“‘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

[责任编辑:马好义]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