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石部字探析

2023-09-19罗娜

荆楚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意义结构

罗娜

摘要:结合《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句读》等文献资料从结构、意义和文化等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石部49个小篆正篆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得出,《说文》石部字在结构上符合汉字中形声字占比最高的情况;在意义上可分为六类,石部字的意义归类反映了古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在文化上,其蕴含的农业、医疗、军事等文化信息在帮助当今人们了解古代相关文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说文解字》;石部字;结构;意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4-0069-07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该书保存了中国古代自然、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石部是《说文》重要部首之一,共收录小篆正篆49字,石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石的认知和运用,因此研究石部字对了解古代生活面貌有重要作用。目前,对《说文》石部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及石部字与其他部首的对比研究。如马芳的《从〈说文解字〉石部字浅论华夏石文化》、张硕勤的《〈说文解字〉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阐释》、雒文广的《〈说文解字〉石部字和玉部字文化比较研究》等。以上学者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说文》石部字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说文》石部字的形体结构、意义及文化方面综合研究还存有研究空间。因此,本文主要以《说文》石部正篆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语言文字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研究。

一、《说文解字》石部字结构

许慎编著的《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 1 ] 546-547。《说文解字·石部》(以下简称《说文·石部》)共收录小篆正篆49字,从结构类型看形声字占比最多,同时兼及了象形字和会意字。

(一)象形字

(二)会意字

(三)形声字

二、《说文解字》石部字意义

《说文·石部》共收录小篆正篆49字,其意义涉及石名、石山、石声、石貌、石质、石制品以及与石相关的动作等,形成了石部字的意义体系。

(一)石名

《说文·石部》:“石,山石也。”

石指山石,即山上的石头。此义用如《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 ] 397

《说文·石部》:“磺,铜铁朴石也。”

磺指含铜铁的未提炼的石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记载:“铜铁朴者,在石与铜铁之间,可为铜铁而未成者也。不言金玉者举觕以该精也。”[ 5 ] 453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简称《系传》):“铜铁之生者多连石也。”[ 6 ] 193可见,“磺”即可以提炼铜铁的一种矿石。

《说文·石部》:“砀,文石也。”

砀指有花纹的石头。段注:“梁国砀县,山出文石。应劭云:砀山在东。师古云:山出文石,故以名县也;按以砀名山,又以砀名县。本为文石之名。”[ 5 ] 453段注指出:砀本是文石的名称,但因梁国的砀县盛产文石,因此以砀来命县名和山名。

《说文·石部》:“碝,石次玉者。”

碝指仅次于玉的石头,即像玉的美石。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以下简称《句读》):“《汉书·司马相如传》:‘碝石碔砆。张揖曰:‘皆石之次玉者。碝石,白者如冰,半有赤色。传又云:‘蜀石黄碝。郭璞曰:‘碝石黄色。”[ 7 ] 356可见碝色彩明丽丰富,是一种美石。

《说文·石部》:“礜,毒石也,出汉中。”

礜指一种有毒的石头,出自汉中。段注:“礜石,石名,味辛有毒。《西山经》曰:‘礜可以毒鼠。”[ 5 ] 454王筠《句读》:“人食礜石而死。”[ 7 ] 356可见礜中含毒。

《说文·石部》:“碣,特立之石。东海有碣石山。”

碣指高耸而独立的石头。徐锴《系传》:“碣,高举之貌。”[ 6 ] 194

《说文·石部》:“砾,小石也。”

砾指小石子。段注:“小石曰砾。”[ 5 ] 454如班固《汉书·霍去病传》:“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8 ] 1890

《說文·石部》:“    ,水边石。《春秋传》曰:阙    之甲。”

指水边的石头。王筠《句读》:“《广韵》:‘   ,水边大石;又云,水岛石也。”[ 7 ] 357

《说文·石部》:“碛,水陼有石者。”

碛指水中的石头。段注:“《三苍》曰:‘碛,水中沙堆也。《吴都赋》刘注曰:‘碛砾,浅水见沙石之貌。”[ 5 ] 454段注借助文献更详细地说明了“碛”所处的位置。可见“碛”是指浅水中的沙石。

《说文·石部》:“碑,竖石也。”

碑指竖立的石头。段注:“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宫庙识日影者是。”[ 5 ] 454徐锴《系传》:“古宗庙立碑以系牲耳,非石也,后人因于其上纪功德则此。”[ 6 ] 194可见“碑”可指古代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说文·石部》:“磛,礹石也。”

磛,险峻的山石。段注:“按磛礹二篆之解,似当依《玉篇》更正。磛下云:‘磛礹,山石貌也。礹下云:‘磛礹也。盖磛礹古多用为连绵字。”[ 5 ] 455根据段注的分析“磛”和“礹”两字意思相近,皆指山石的样子。

《说文·石部》:“确,礊石也。”

确指坚硬的石头。段注:“礊,坚也。”[ 5 ] 456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以下简称《约注》):“戴侗曰:‘硗确多石,地刚瘠也。”[ 9 ] 32

《说文·石部》:“硗,礊石也。”

硗指坚硬的石头。段注:“石部曰:‘硗者,礊石也。礊者,坚也。”[ 5 ] 690

(二)石声

《说文·石部》:“   ,碎石磒声。”

指碎石坠落的声音。段注:“磒旧作陨。其声      然。” [ 5 ] 455

《说文·石部》:“硞,石声。”

硞指敲击石头的声音。张舜徽《约注》:“其本义自为擊石之声。”[ 9 ] 30如郭璞《江赋》:“幽涧积岨,礐硞菪礭。”[ 10 ] 593

《说文·石部》:“硠,石声。”

硠指转石相击的声音。张舜徽《约注》:“乃石旋转相击之声。”[ 10 ] 30王筠《句读》:“若雷霆之声。”[ 7 ] 357可见硠所指声音较洪亮。如司马相如《子虚赋》:“礌石相击,硠硠磕磕。”[ 11 ] 3

《说文·石部》:“礐,石声。”

礐指水冲击石头的声音。段注:“此与山部嶨义别,《尔雅》假‘礐为‘嶨耳。《江赋》曰:‘幽涧积岨,礐硞?确。注云:‘皆水激石,险峻不平之貌。按当云水激石声也。”[ 5 ] 455

《说文·石部》:“磕,石声。”

磕指石头撞击的声音。《正字通·石部》:“磕,两石相击声。”[ 12 ] 755形容石头相撞的声音。

《说文·石部》:“硻,余硻者。”

硻指击石余音。段注:“按硈下当云石堅声,硻下当云余硻声,皆转写之讹。盖自   至磿八篆,皆貌石声。”[ 5 ] 455段玉裁认为“硻”是石声。

《说文·石部》:“磿,石声也。”

磿指小石头的撞击声。段注:“《集韵》曰:‘礰即磿字。磿为石声者,谓其声历历然。《玉篇》曰:‘石小声是也。”[ 5 ] 455

(三)石山

《说文·石部》:“礹,石山也。”

礹指石山。段注:“巖主谓山,故从山。礹主谓石,故从石。《诗》曰:‘维石严严。”[ 5 ] 456段玉裁区别了“巖”与“礹”,二者取类有别,其义可通,表示石山。

《说文·石部》:“硪,石巖也。”

硪指石头形成的山崖。段注:“巖,厓也。石巖,石厓也。玉篇作礒。”[ 5 ] 456表示石崖。

(四)石貌、石质

《说文·石部》:“碞,磛嵒也。”

碞指山石险峻的样子。段注:“磛碞犹上文之磛礹,积石高峻貌也。”[ 5 ] 456据段注“磛碞”与“磛礹”两词意义相近,皆指山石险峻的样子。

《说文·石部》:“磊,众石也。”

磊指众多石头累积的样子。段注记载:“石三为磊,犹人三为众,磊之言累也。”[ 5 ] 457如屈原《楚辞·九歌》:“石磊磊兮葛蔓蔓。”[ 13 ] 73

《说文·石部》:“砢,磊砢也。”

砢指众多石头累积的样子。王筠《句读》:“《玉篇》:‘磊砢,众小石貌”[ 7 ] 358“磊”与“砢”意义相近,皆言石头众多,但“砢”范围更小,专指小石众多。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水玉磊砢。”[ 14 ] 18

《说文·石部》:“硈,石坚也。一曰突也。”

硈指石头坚固,另一义为奔突。《尔雅·释言》:“硈,巩也”。[ 15 ] 17《尔雅·释诂》:“巩,固也。”[ 15 ] 5故硈指石头坚固的特性。

《说文·石部》:“礊,坚也。”

礊指坚硬。段注:“坚也。”[ 5 ] 456

《说文·石部》:“砚,石滑也。”

砚指石头光滑。段注:“谓石性滑利也。按字之本义谓石滑不涩,今人研墨者曰砚,其引伸之义也。”[ 5 ] 457因“砚”光滑的特性,后用为研墨的砚台。

《说文·石部》:“   ,石也恶也。”

指贫瘠多石的土地。段注:“石地恶也”。[ 5 ] 457徐锴《系传》:“石地恶也。”[ 6 ] 194即由于含石量较高而导致土地极度贫瘠。

(五)石制品

《说文·石部》:“砮,石可以为矢镞。从石奴声。《夏书》曰:‘梁州贡砮丹。《春秋国语》曰:‘肃慎氏贡楛矢石砮。”

砮指一种用来做箭镞的石头。段注:“《禹贡》:‘荆州、梁州皆贡砮。《国语》曰:‘砮,矢镞之石也”[ 5 ] 453详细说明了砮的产地和功用。

《说文·石部》:“磏,厉石也,一曰赤色。”

即红色磨刀石。《宋本玉篇·石部》:“赤厉石。”[ 16 ] 411

《说文·石部》:“碬,厉石也。”

“碬”指磨刀石。王筠《句读》:“《诗》释文引作‘碬,厉石也。《玉篇》同,《广雅》:‘砻、碬,砺也,亦与许说同。”[ 7 ] 356

《说文·石部》:“磬,乐石也。殳,擊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

磬是石制打击乐器。相传古时毋句氏所制。段注:“此谓制石之乐。”[ 5 ] 456王筠《句读》:“谓声也。”[ 7 ] 357

《说文·石部》:“   ,石磑也。”

指石磨。段注:“   今字省作磨,引伸之义为研磨,俗乃分别其音:石磑则去声;研磨则平声。《释器》《毛传》皆曰:‘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5 ] 457

《说文·石部》:“磑,   也。古者公输班作磑。”

磑指石磨。据《说文》,“古者公输班作磑”,此处应为名词。如李百药《北齐书·高隆之传》:“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治碾磑,并有利于时。”[ 17 ] 132“碾磑”指利用水力启动的石磨。磑多用于农业生产,碾去谷物的外皮。

《说文·石部》:“碓,舂也。”

碓指用于舂米的工具。段注:“舂者,捣粟也。杵臼所以舂,本断木掘地为之,师其意者又皆以石为之,不用手而用足,谓之碓。”[ 5 ] 457王筠《句读》 :“杵臼任手,碓则任足。又有水碓,不劳人力。”[ 7 ] 358

《说文·石部》:“磻,以石箸隿   也。”

磻指射飞鸟所用丝绳上的石箭头。段注:“隿者,    射飞鸟也;    者,生丝缕系矰矢而以隿身失

也。以石箸于    ,谓之磻。”[ 5 ] 457即系在射飞鸟的丝绳上的石头。王筠《句读》:“徐锴《韵谱》曰:‘磻,石可为镞”[ 7 ] 358即“磻”是一种做箭镞的石头。

《说文·石部》:“   ,斫也。”

指一种斫地的石锄。段注:“斫者,其器所以斫地,因谓之斫也。”[ 5 ] 457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八:“古以石为耕器,亦以石斫物。”[ 18 ] 64

(六)与石相关的动作

《说文·石部》:“   ,陖也。”

指坠落。段注记载:“陊也。陊者,落也。   与隊音义同。隊者,从高隊也。”[ 5 ] 454徐锴《系传》:“今作坠”。[ 6 ] 194《尔雅·释诂》:“   ,落也。”[ 19 ] 19   即从高处落下。

《说文·石部》:“磒,落也。《春秋传》:磒石于宋五。”

磒指坠落。段注:“磒与陨音义同。陨者,从高下也。本义石落也。”[ 5 ] 454《说文》引《春秋》的记载,僖公十六年有五次石头坠落到宋国。

《说文·石部》:“碍,止也。”

碍,阻止之义。段注:“止也。”[ 5 ] 456

《说文·石部》:“硩,上摘巖空青珊瑚坠之。”

硩指用石头投掷山崖上的空青石、珊瑚石,使其坠落从而方便收取。段注:“许意,空青、珊瑚皆石也。”[ 5 ] 456王筠《句读》:“依宋版《吴都赋》曰‘硩陊山谷。刘注:‘言其如硩擿而陊落山谷者。”[ 7 ] 358

《说文·石部》:“硟,以石扞繒也。”

硟指用石器碾压缯帛使其平展,其功用相当于如今的熨斗。朱骏声《通训定声》:“用石摩展皱痕使平,今俗谓之砑。”[ 20 ] 762

《说文·石部》:“碎,   也。”

碎指石头碎裂。段注:“石可碎物,物亦可碎石,兼此二义。”[ 5 ] 456

《说文·石部》:“破,石碎也。”

破指石头碎裂。王筠《句读》:“矿石虽坚,攻之则碎,故古之制字,字为之破,而文亦如之。”[ 7 ] 358

《说文·石部》:“砻,   也。天子之桷,椓而礱之。”

砻指磨砺。王筠《句读》:“《荀子·性恶篇》:‘钝金必将砻厉,然后利”意在说明磨砺的重要性。[ 7 ] 358

《说文·石部》:“研,   也。”

研指以石磨物。段注:“亦谓以石   物曰研也。手部曰:‘摩者,揅也;揅者,摩也揅摩以手故从手,研   以石故从石。”[ 5 ] 457

《说文·石部》:“   ,舂也,复捣之曰   。”

指将农作物舂为糙米后再舂使之成为精米。段注:“   之言沓也,取重沓之意。”[ 5 ] 457《宋本玉篇·石部》:“再舂也。”[ 16 ] 412

《说文·石部》:“砭,以石刺病。”

砭指用石针刺肌肤以治病,是古代的一种医疗方法。段注:“以石刺病曰‘砭,因之名其石曰‘砭石”[ 5 ] 457王筠《句读》:“此动字也,《素问》曰:‘砭石,则静字也。”[ 7 ] 358可见砭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作名词时,指古代治病的石针,如《黄帝内经·素问》:“其病皆为痛疡,其治宜砭石。”[ 21 ] 37《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 22 ] 44

三、《说文解字》石部字的文化内涵

王宁先生指出:“《说文解字》不但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系统的文字书,而且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专书。汉字的形音义都是历史积蕴的结果,所以,它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从史前时期到周秦时代都有。”[ 23 ] 9-10《说文》石部字保存了古人生产生活的诸多信息,为研究古代农业、医疗、狩猎、军事、娱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石部字与农业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限制,石头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用具,在《说文·石部》收录的汉字中,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如“磑、碓、   ”等。《说文·石部》释“砻”:“   也。”段注:“谓以石

物曰‘砻也,今俗谓磨谷取米曰‘砻。”[ 5 ] 457《玉篇》:“磨谷为‘砻。”[ 24 ] 239古人借助石头,通过碾压的方式使农作物褪去外壳,这一过程称作“砻”。根据历史典籍记载,“砻”后来多作名词,指一种去掉稻壳的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提到:“凡稻,去壳用砻。”[ 25 ] 38正是此意,其功用相当于现在的去壳机器。《说文·石部》释“碓”:“舂也。”《说文》中对“舂”的解释为“捣米也。”故“碓”是用于舂米的石制器具,其作用是给谷物脱壳。这种用具发明较早,西汉扬雄《方言》记载:“碓机(碓梢也),陈魏宋楚自关而东谓之梴。硙或谓之   ,即磨也。”[ 26 ] 35扬雄所言“碓机”即碓这种工具。此文献表明,“碓”这种工具在当时是被广泛使用的,但是对其称呼存异。此外,桓谭在《新论》中也提到了“碓”,并说明了它的使用方法:“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功,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冲,其利乃且百倍。”[ 27 ] 50可见“碓”的使用不仅减轻了人的耗力程度,也提高了人们的农作效率,这种用于给谷物脱壳的农业用具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说文·石部》释“磑”:“   也。古者公输班作磑。”磑也是一种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其功用是将谷物磨碎,相当于现在的谷物粉碎机,根据《说文》的注释,此工具由公输班发明,当时称作“磑”。

综上可见,在古代,石头与农业的生产息息相关,古人把自然界中的石头打造成各种工具,以此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推进了生产发展。同时,制造、运用工具的过程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二)石部字与医疗

古人生活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时代,以狩猎为生、以山洞为居,这种生活方式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其身体经常出现病痛。古人虽借助祈祷等方式向神明求助缓解病痛,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开始寻求医病的方法。然而,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他们没有先进的医疗工具和设备,只能借助一些简单易得的工具,因此石头便成为其首选,“针灸之母”——“砭”应运而生。

《说文·石部》释“砭”:“以石刺病也。”砭石,是一种楔形的石头,昔人用这种石头较细的一端刺穴位以缓解病痛,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之为“砭”。这种借助“砭石”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是现在针灸的雏形。徐锴《系传》:“《南史》所谓石鍼。”[ 6 ] 194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鍼、针声同侵类,是语原同也。古者石器时代,刀斧皆以石为,则鍼亦为石为,及铜器时代乃以金为,故砭字从石,鍼字从金。”[ 18 ] 64这一医疗方法是有古籍佐证的,如《黄帝内经·素问》:“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 20 ] 37这一记录说明砭石在我国早期就已经存在了,同时也明确了砭石的功用。再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法不当砭灸,砭灸至气逐。”[ 28 ] 1879这也可以看出针石在医疗中的运用。

(三)石部字与狩猎

在以狩猎为生的时代里,古人靠捕获猎物保证生存,然而徒手与猛兽搏击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为减轻伤害,他们将木头、石头等一些在自然环境中易得的物质打磨成较锋利的形状,制作成工具,以便更有效地捕捉猎物。

《说文·石部》中收录了与狩猎工具有关的汉字,如“磻”。《说文·石部》释“磻”:“磻,以石箸隿也。   ”   射,是一种古代的射术。   ,又作缴,是指系在箭上由生丝缕捻成的绳子。缴的下端栓着的石头就是磻[ 29 ] 66-67。宋兆麟《战国弋射图及弋射溯源》:“缴的下端坠有圆球状物体,应是绕缴之磻。”[ 30 ] 76磻这种工具一般在捕猎飞禽时使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射中的飞禽将箭镞带走。可见,磻一种辅助狩猎的工具。

(四)石部字与军事

军事工具源于狩猎工具,古人以狩猎为生,发明工具捕捉猎物,从而保证生存。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存竞争越来越大,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狩猎工具被人们用来解决双方的冲突,不过,人们很快意识到这些工具不足以争夺生存资源,于是开始发明更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军事工具便诞生了。

《说文·石部》中收录了与军事工具有关的汉字,如“砮”。《说文·石部》释“砮”:“石可以为矢、镞。”《广雅·释器》:“砮,镝也。”[ 31 ] 628“镝”指箭头。这些史料记录了“砮”制作的原料及功用。可见,古人在东汉以前已经开始使用弓箭这种兵器,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才智和动手能力。

(五)石部字与娱乐

《说文·石部》中也记载了和娱乐有关的汉字,如“磬”。《说文·石部》释“磬”:“磬,乐石也。”“磬”是古代的一种击打乐器,最初由石头制成,悬挂起来,手持小棒敲击产生声音。“磬”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中便有对它的记载,如《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 4 ] 498意在强调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荀子·乐论》也有记载:“磬似水。”[ 32 ] 331意在形容磬发出的声音,即磬声如流水声。乐器的发明也說明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并初步营造艺术世界了。

四、结语

本文针对《说文》石部字,主要从其形体结构、意义体系和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一,《说文》石部字形声字共45个,占比为92%,会意字和象形字共4个,二者占比为8%,证实了汉字中形声字占比最高的情况。其二,《说文》石部字据其意义可分为石名、石声、石山、石貌、石质、石制品及与石相关动作几类,古人在借助石头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其中,石名涵盖了各种石头的名称,石声从听觉角度记录不同状态下石头产生的声音,石山主要涉及两类自然形成的山,石质和石貌重在表现石头的质地和样貌,石制品主要是指以石头为原材料打造的石器,与石相关动作一类中主要涉及石头坠落、碎裂、以石磨物等。其三,《说文》石部字保存了古代农业、医疗、狩猎、军事、娱乐等文化内容。综上,《说文》石部字不仅记录了古人对石头的认识和利用,展现了古人的才智,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古代汉语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许慎,徐铉,愚若.注音版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诗经[M].王秀梅,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7]王筠.说文解字句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6.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9]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中)卷十八[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10]郭璞.江赋[M]//曲德来,迟文浚,冷卫国.历代赋广选新注集评第三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1]司马相如.子虚赋[M]//李孝中.司马相如集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

[12]张自烈.正字通[M].廖文英,补.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13]楚辞[M]. 林家骊,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14]司马相如.上林赋[M]//李孝中.司马相如集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

[15]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6]顾野王.宋本玉篇[M].影宋本.北京:中国书店,1983.

[17]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华雅士书店,2002.

[18]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五)卷之十八[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

[19]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0]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

[21]郑张欢.黄帝内经解读[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22]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第二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3]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4]吕浩.玉篇文献考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5]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6]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7]朱谦之.新辑本桓谭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8]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29]张硕勤.《说文解字》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阐释[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

[30]宋兆麟.战国弋射图及弋射溯源[J].文物,1981(6).

[31]王念孙.广雅疏证[M].张其昀,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

[32]荀子[M].方勇,李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责任编辑:黄俊杰]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意义结构
一件有意义的事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论结构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论《日出》的结构
诗里有你